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恋综:全网都在等我娃认妈 > 第125章 一方小院,一诗封神

第125章 一方小院,一诗封神(1 / 2)

江川笑着拱手:“诗词一道,晚辈正好略有涉猎。”

语气谦虚,眉眼却带着几分轻松。

“老先生请出题。”

老李也不再绕弯,直接道:“既然今日咱们谈的是清江古城,那就以‘古城景点’为题,即兴赋诗一首,如何?”

江川听罢,眉梢一挑,眼中闪过一抹微妙神色。

这个题他太熟了。

这些年,围绕古城的诗词,他都快写成“景区标配”了。

酒后随笔写的几首,被人当镇馆之宝;

徐亮来访,硬逼着写过两首,直接被推荐进了中学教材;

校长裴明礼,仗着“命令式恳求”,薅走两首刻进了校史馆;

学生罗伟更是变着法儿套话,骗走了好几篇“江体小诗”,拿去搞文旅营销……

到现在,全城能看见的“刻诗立碑”,十有八九都出自他手。

所以这道题,说它是“即兴命题”吧……

也太“开卷”了。

但话赶话已经到这份上,江川也不好拒绝,只好轻轻点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请出题。”

老李一笑,胸有成竹地道:“既然清江古城因木氏土司而起,那就——以木府为题!”

他昨日刚创作了一首有关木府的七言律诗,原本打算今日当众亮出来显摆一番。

正好借此一战,看看这年轻人能不能接住。

结果,他话音刚落,崔成已经站了出来,语气淡淡:“老师早写过木府的诗了。”

老李一愣:“写过?”

崔成随口就背了出来,像是早就烂熟于心:

“小石桥边野草花,饮玉巷口夕阳斜。

旧时木府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四句一出口,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周围的几个游客面面相觑,小尤更是悄悄掏出手机搜了一眼,眼神立马变了。

“不是吧……”她小声嘀咕,“这不就是木府石碑上刻的那首‘传世之作’?”

老李整个人愣住了,嘴角张了张,像是想说点什么,却又硬生生咽了下去。

——他当然认得这首诗!

不止认得,甚至在自己讲课时都当作“诗词典范”推荐过。

他曾苦猜作者是谁,以为是哪位史书漏了的大文豪,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出自眼前这个年轻人之手。

他慢慢看向江川,神情复杂得说不出话来。

江川却只是淡淡一笑,语气温润如水:

“随手涂鸦,不值一提。”

这话看似谦逊,但落在众人耳里,却像是高手拨剑——

不显山不露水,却已寒光乍现。

老李被这一句堵得一口气上不来,面上勉强维持镇定,牙关轻咬,忽地抬头:“那就——以五凤楼为题!”

话音刚落,小尤已经抢先晃起了手机,满脸“你们太慢了”的神情:

“这首也有。”

说着,她直接把诗念了出来,语调带点俏皮:

“昔人已乘五凤去,此地空余五凤楼;

五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四句一落,院中又是一片低呼。

——又一首?

——还是现成的?

——这不是八年级语文教材里的课文?

老李脸色明显一僵。

可他到底是个不服输的倔老头,立刻梗着脖子再出一道:“那……那你总没写过万古楼吧?”

他一脸“总该轮到我赢了”的神情,话音未落,崔成已经轻咳一声,接话如流: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众人:“……”

老李:“……”

江川手未抬,话未讲,崔成和小尤就把所有难题先一步清扫干净。

一个景点一道题,一道题一首诗——

全部提前安排好,像是“答题锦囊”随叫随到。

而这时,一旁观战的老孔终于察觉出了不对劲。

他盯着江川那副“胸有诗书、语气温吞”的模样,猛然瞳孔一缩,像是什么拼图瞬间被拼上了最后一块:

“你是——‘谪仙人’?”

空气像被瞬间抽空。

老孔这一声惊呼,仿佛雷霆落地,把周围人震得神情一愣。

——谪仙人。

这个名号,文坛无人不知,无人不猜。

他从未在报刊亮相,也没参加过任何文艺座谈,甚至连社交平台都未开通一个号。

但偏偏——诗词界却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有人说他是某位活化石级的老文豪的隐身马甲,也有人猜他是哪个顶级AI写诗模型的“训练集鼻祖”。

更有甚者,传他是某次考古挖掘中发掘出的古人手稿。

可事实却是:他的诗词每年都在“更新”。

一首接一首。

从古风歌曲到中小学课本,从石碑、博物馆展览,再到景区介绍……

甚至有几个小众歌手,靠着翻唱他的诗词,转头一夜爆红,跻身一线。

可这么多年过去,无数人翻遍整个文坛,也没能扒出“谪仙人”的真实身份。

直到前天直播,李剑无意间失言,江川的这个马甲才无意间漏了出来。

当时无数弹幕炸成烟花,可节目组并未正式回应。

刚才的几首诗全都出自谪仙人,

老孔也因此推断出,江川就是那位传说中的“诗词天团单挑王”?

他此刻惊得一口老血险些没憋回去。

老张、老李也都站住了,表情写满了难以置信。

此刻,他们终于理解:

为什么那些题,一道比一道冷门,江川却能如行云流水般应对。

为什么现场赋诗,他还没开口就封神。

为什么这小子字字有底、句句带魂——

因为他压根不是什么“答题者”。

而是远超他们这些出题人的大神。

江川却一脸平静,仿佛被认出马甲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谪仙人”,只是他诸多身份中最低调、最温和的一个而已。

铁名,横扫作曲界;

苟老六,影视圈编剧一哥;

西南歌王,民歌代言人……

哪个拎出来,不比“谪仙人”更炸裂?

他耸耸肩,语气懒洋洋道:

“文人嘛,谁还没个笔名?”

这话一出,三位老先生顿时哑然。

也对,他们在文坛混了半辈子,哪个不是化名成山,雅号成堆?

老孔摇着折扇,干笑了两声,眼神却已从“切磋对手”变成了“研究对象”。

而老李这时也缓过神来,神情郑重了几分,连称呼都变了:

“江小友,那关于这座‘一方小院’,你应该……还没写过诗吧?”

他此刻已是彻底服气,却仍舍不得放江川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