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江湾钓事 > 第22章 江湾盛夏的亲子渔趣与文化延续

第22章 江湾盛夏的亲子渔趣与文化延续(1 / 2)

夏至过后,青衣江湾彻底被盛夏的绿意包裹。清晨五点半,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鼻腔里满是荷叶的清香与江水的湿润气息,混着远处早点摊油条的香气,盛夏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他摸了摸钓包外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刚印刷好的《江湾钓鱼年鉴》首版 —— 封面的江湾四季图覆了层亮膜,在晨光下泛着微光,封底印着所有钓友的签名,像一串温暖的印记,记录着江湾钓鱼文化的诞生。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合欢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江湾钓鱼年鉴》,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儿童钓竿 —— 竿身是浅橙色的,握把处缠着防滑的卡通胶带,是他特意为今天的亲子活动准备的。少年穿着件天蓝色的速干衣,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首版年鉴!印刷厂按咱们的要求,在‘亲子钓鱼’章节加了彩色插图,还有小林哥拍的教学视频二维码,家长扫码就能教孩子调漂!”

陈守义接过年鉴,指尖拂过厚实的纸张,心里泛起暖意。“亲子钓鱼指南” 章节里,小满用漫画风格画了 “亲子钓位选择”“儿童安全注意事项”,甚至还画了 “亲子饵料配比步骤”—— 从倒面粉、加温水到揉成团,每一步都配着可爱的小鱼表情;二维码旁写着 “扫码看小满教小朋友挂红虫”,旁边还画了个笑脸,细节处满是对孩子的贴心。“做得太用心了,” 他把年鉴放进钓包,“今天的亲子活动和年鉴发布会都在江湾的荷叶塘,老张和李师傅四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还带了新做的‘草莓味儿童饵料’,说是孩子都爱用这个钓鲫鱼。”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卡通钓竿晃了晃,“我还准备了‘亲子钓技小手册’,把复杂的技巧简化成‘三步调漂法’‘两步挂饵法’,小朋友一看就懂!一会儿我还要带孩子们做‘钓鱼小实验’,教他们看鱼星、辨水流!”

两人踩着沾露的石板路往江湾走,盛夏的江湾像一幅鲜活的水墨画。岸边的柳树垂下浓密的枝条,新叶在风里轻轻摇曳,偶尔有蝉鸣从枝头传来,与江水流动的 “哗哗” 声交织,成了盛夏独有的交响曲;荷叶塘里的荷花已经绽放,粉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荷叶,偶尔有蜻蜓停在花苞上,翅膀扇动着,像一架架小小的飞机;江面上的渔船比春天多了些,船桨划开水面,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水痕,慢慢扩散开来,又渐渐消失在远处。

走了约莫二十五分钟,江湾的荷叶塘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亲子钓台区”,用警戒线围出安全区域,每个钓位旁都摆着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儿童钓竿、彩色饵料和小水桶;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年鉴展示区”,用支架撑起年鉴样册,旁边还放着去年至今的渔获照片,有小满钓的开江鲫,有陈守义钓的大草鱼,还有亲子活动试钓时孩子们钓的小鲫鱼;小林和小周在调试音响设备,准备播放钓鱼教学音频;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王奶奶,也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酸梅汤,正给帮忙的钓友们递杯子,竹篮上还贴着一张纸条:“解暑酸梅汤,钓鱼更有劲”。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警戒线,迎上来接过年鉴,“就等你们的首版年鉴了,昨天家长群里都在问,能不能给孩子留一本当纪念,今天咱们每人发一本,让大家都把江湾的故事带回家!”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粉色饵料的盒子:“小满,试试这个‘草莓味儿童饵料’,我加了草莓粉和蜂蜜,甜香味浓,孩子喜欢,鲫鱼也爱咬。一会儿亲子活动,你先带孩子们做饵料,我在旁边教家长选钓位,咱们分工合作。”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亲子钓技小手册”,分给大家:“王师傅,这是小手册,您帮着发给家长;赵叔,您经验丰富,一会儿要是孩子钓不上鱼,您多帮忙指导;王奶奶,您要是累了就歇会儿,酸梅汤我们来分。”

众人接过小手册,纷纷称赞小满细心。王奶奶笑着说:“小满这孩子,不仅会教大人钓鱼,还懂孩子的心思,真是咱们江湾的‘小太阳’。”

上午七点半,参加亲子活动的家庭陆续赶来,一共来了二十多组,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像一朵朵移动的小花,围着钓竿和饵料叽叽喳喳,场面格外热闹。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组家庭发了一本《江湾钓鱼年鉴》和 “亲子钓技小手册”;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家长们熟悉钓位,教他们辨认盛夏鲫鱼的鱼星 —— 盛夏鲫鱼多在荷叶下活动,鱼星是细小的气泡,围着荷叶根打转;李师傅和王师傅则在饵料区忙碌,给孩子们演示如何做 “草莓味饵料”,还不忘提醒:“小朋友做饵料要戴手套,别把粉末弄进眼睛里哦。”

“小朋友们,大家好!” 小满拿着话筒,站在临时搭起的小舞台上,“今天咱们不仅要钓鱼,还要一起做饵料、学看鱼星,最后咱们还要评选‘最佳亲子钓手’,有小奖品哦!”

孩子们听到 “奖品”,顿时欢呼起来,举着小钓竿蹦蹦跳跳。小满笑着继续说:“首先,咱们来学做‘草莓味饵料’,大家看我手里的盒子 —— 里面有面粉、草莓粉、蜂蜜和温水,先放两勺面粉,再加一勺草莓粉,然后倒一点温水,慢慢揉成团,像揉橡皮泥一样,大家都会吗?”

“会!” 孩子们齐声回答,纷纷围到饵料桌旁,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做饵料。有的孩子把面粉撒了一地,有的把草莓粉蹭到了脸上,像只小花猫,引得家长们阵阵笑声。小满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地帮忙:“小朋友,温水要慢慢加,不然饵料会太稀;对,揉的时候要轻轻的,不然会散哦。”

陈守义站在旁边看着,眼里满是欣慰。这孩子不仅把钓鱼技巧变成了有趣的活动,还能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观察自然、尊重自然,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比任何钓技都珍贵。

上午九点整,亲子钓鱼正式开始。每组家庭都坐在自己的钓位上,孩子们握着小满准备的儿童钓竿,家长则在旁边指导。小满和李师傅穿梭在钓位之间,随时帮忙解决问题 —— 有的孩子不会挂饵料,小满就手把手教他们捏一小块饵料,轻轻挂在钩尖;有的家长调不好浮漂,李师傅就蹲下来,教他们如何通过浮漂的位置判断钩饵是否离底。

“爷爷,你看我做的饵料!”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手里的粉色饵料,兴奋地对身边的爷爷说,“小满哥哥说,用这个能钓上大鲫鱼!”

“对呀,咱们把饵料挂在钩上,扔进荷叶旁边的水里,耐心等一会儿,鲫鱼就会来咬钩了。” 小女孩的爷爷笑着说,帮她把饵料挂好,轻轻抛入水中。

没过多久,小女孩的浮漂突然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有鱼!” 小女孩兴奋地喊道,双手紧紧握着钓竿,在爷爷的帮助下,慢慢往上提 —— 一条二两多的鲫鱼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还在轻轻摆动。

“我钓上鱼了!我钓上鱼了!” 小女孩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钓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小满赶紧跑过去,给小女孩递了一个小奖状:“恭喜你成为第一个钓上鱼的小朋友,这是‘小钓手奖状’,继续加油哦!”

小女孩接过奖状,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让妈妈把鱼放进小水桶里,继续下钩。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荷叶塘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有的孩子钓上了小鲫鱼,有的钓上了小鲤鱼,还有的钓上了活泼的白条鱼,每个孩子的小水桶里都渐渐有了收获。家长们也渐渐放下手机,专注地帮孩子调漂、挂饵料,偶尔还会和旁边的家庭交流技巧,场面格外温馨。

“爸爸,你看鱼星!” 一个小男孩指着水面上的气泡,兴奋地说,“小满哥哥说,这是鲫鱼在吐泡泡,咱们把钩饵扔过去,就能钓上鱼了!”

小男孩的爸爸笑着点头,帮他把钩饵抛到鱼星旁。没过多久,浮漂就有了动静,小男孩在爸爸的帮助下,钓上了一条三两多的鲫鱼。“我也钓上鱼了!” 小男孩高兴地抱住爸爸的脖子,脸上满是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