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江湾钓事 > 第21章 江湾暮春的年鉴定稿与钓技传新

第21章 江湾暮春的年鉴定稿与钓技传新(1 / 2)

清明过后,青衣江湾的绿意彻底浓了起来。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鼻腔里满是槐花的甜香与江水的湿润气息,混着远处早市的叫卖声,暮春的鲜活劲儿扑面而来。他摸了摸钓包内侧的拉链袋,里面装着小满熬夜装订的《江湾钓鱼年鉴》终稿样册 —— 封面覆了层耐磨的透明膜,少年手绘的江湾四季图在晨光下愈发鲜活,扉页新增的 “编纂说明” 里写着:“本卷收录江湾钓友 202x 年度钓技、渔获与故事,愿每一页纸,都藏着江湾的风与暖。”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槐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年鉴终稿样册,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削的竹制钓竿 —— 竿身上用细砂纸打磨得光滑如玉,还刻着 “暮春传技” 四个字,系着的浅绿绸带在风里轻轻飘。少年穿着件薄荷绿的速干衣,裤脚沾了点草汁,显然是清晨去江湾采新鲜水草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终稿!我按大家的建议加了‘应急处理彩插’和‘钓友联系表’,小林哥还帮着贴了视频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四季钓技演示!”

陈守义接过年鉴样册,指尖拂过内页的铜版纸,心里泛起暖意。“应急处理指南” 章节里,小满用彩色马克笔绘制了钓线断裂后的接线步骤 —— 从剪线、剥线到打结,每一步都标着清晰的序号;“钓友联系表” 里,不仅有姓名、电话,还贴心地备注了每个人擅长的钓法,老张的备注是 “部队传统钓”,李师傅是 “草窝诱鱼专家”,连王奶奶都有 “新手启蒙指导” 的标注;二维码旁还画着小小的鱼竿图案,旁边写着 “扫码看小满演示开江鱼调漂”,细节处满是少年的用心。“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样册放进钓包,“今天的年鉴定稿会和‘暮春钓鲫教学’都在老洄湾,老张和李师傅五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还带了新做的‘槐花酒米饵料’,说是暮春钓鲫最灵。”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绸带飘得更欢,“我还准备了‘暮春钓鲫新技法’讲义,昨天跟渔具店王老板请教的‘双钩离底钓法’,专门应对暮春鲫鱼离底觅食的情况,一会儿教给新钓友!”

两人踩着沾露的石板路往江湾走,暮春的江湾像被泼了桶绿颜料。岸边的柳树垂下浓密的枝条,新叶在风里轻轻摇曳,偶尔有柳絮飘落在水面上,引得小鱼啄食;芦苇丛已长到半人高,嫩绿的叶片间藏着细碎的芦花,风一吹,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说悄悄话;江面上的水鸟多了起来,白鹭展开翅膀掠过水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偶尔有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老洄湾的浅滩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临时讲台,用木板拼成的桌面上铺着红布,上面摆着年鉴样册和教学讲义;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饵料区,桌子上摆着各种暮春钓鲫饵料,有槐花酒米、红虫面团、嫩玉米,旁边还放着量勺,方便大家配比;小林和小周在调试投影设备,准备播放钓技演示视频;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王奶奶,也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绿豆汤,正给帮忙的钓友们递杯子。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锤子,迎上来接过年鉴样册,“就等你们的终稿了,昨天钓友群里都在问,啥时候能拿到这本‘江湾钓技百科’,今天定了稿,下周就能印刷了!”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从饵料盆里捏起一点槐花酒米:“小满,试试这个,我加了晒干的槐花瓣,香味能留三个小时,暮春的鲫鱼就爱这口。一会儿教学,你先演示‘双钩离底钓法’,我在旁边补充分享‘鱼星判断技巧’,咱们老新结合,让新钓友学得更透。”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双钩离底钓法” 讲义,分给大家:“王师傅,这是讲义,您帮着发给新钓友;赵叔,您经验丰富,一会儿要是我讲得不对,您多补充;王奶奶,您要是累了就歇会儿,绿豆汤我们来分。”

众人接过讲义,纷纷称赞小满细心。王奶奶笑着说:“小满这孩子,不仅钓技好,还会组织教学,真是咱们江湾的‘小老师’。”

上午八点半,钓友们陆续赶来,一共来了四十多人,除了小区里的老钓友,还有从附近社区赶来的新钓友,甚至有几个学校的老师,说是想学习钓技,带学生来江湾开展自然观察活动。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位钓友发了年鉴样册和教学讲义;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新钓友熟悉钓位,教他们辨认暮春鲫鱼的鱼星 —— 暮春鲫鱼的鱼星比初春多,气泡细小且密集,多集中在浅滩水草旁;李师傅和王师傅则在饵料区忙碌,给大家演示饵料配比,还不忘提醒:“暮春鲫鱼活性高但警惕性强,饵料要清淡,别加太多腥味,不然会吸引杂鱼。”

上午九点整,年鉴定稿会正式开始。老张拿着话筒,站在临时讲台上:“今天咱们先审定《江湾钓鱼年鉴》终稿,大家有修改意见尽管提;然后由小满和李师傅负责‘暮春钓鲫教学’,最后咱们分组实践,老钓友带新钓友,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

首先是年鉴审定环节。钓友们传阅年鉴样册,纷纷提出修改意见 —— 社区医院的刘医生建议在 “安全注意事项” 里加 “中暑急救方法”,毕竟夏天快到了;小学的张老师希望在 “钓友故事集” 里加 “亲子钓鱼故事”,方便带学生参考;年轻钓友小吴则提议在 “钓点地图” 里标上公共卫生间位置,方便大家。

小满认真地把大家的建议记在笔记本上,时不时还会提问:“刘医生,中暑急救您觉得要加哪些具体步骤?”“张老师,亲子钓鱼故事您有案例吗?咱们可以补充进去。”“小吴,公共卫生间的位置您知道哪几个?我标在地图上。”

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形成了有年鉴、有教学、有传承的钓友团体,江湾的钓鱼文化不再是零散的技巧,而是成了有体系、有温度的集体记忆,而小满,就是这份记忆最好的整理者和传递者。

上午十点半,年鉴审定结束,小满汇总了大家的建议,承诺下周印刷前完成修改。接下来是 “暮春钓鲫教学” 环节,小满拿着讲义,站在临时讲台上:“今天咱们学‘双钩离底钓法’,暮春水温升高,鲫鱼会离开水底淤泥,在中层活动,双钩离底能让饵料刚好在鲫鱼活动水层,更容易咬钩……”

他一边讲,一边用鱼竿演示:先调整浮漂位置,让下钩离底约五厘米,上钩离底约十厘米;然后捏起一点槐花酒米饵料,挂在双钩上,轻轻抛入水中,“大家看,浮漂露出三目,下钩刚好触到水草,上钩在中层,鲫鱼从哪个水层来都能吃到。”

李师傅在旁边补充:“还要注意看鱼星,暮春鲫鱼的鱼星多在水草旁,发现鱼星后,把钩饵抛在鱼星前方三十厘米,别太近,不然会惊鱼。”

新钓友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提问,小满和李师傅都耐心地一一解答。陈守义和老张则在旁边示范遛鱼技巧,老张还特意钓上一条鲫鱼,演示如何判断鱼的大小、如何控制力度,让新钓友们看得更直观。

上午十二点,教学环节结束,开始分组实践。钓友们分成十个小组,每组都有老钓友带队,新钓友在旁边学习。小满和陈守义一组,带了三个新钓友 —— 社区的王阿姨、小学的张老师、年轻小伙小吴。

“王阿姨,您先试试调漂,” 小满递给王阿姨一根鱼竿,“按照讲义上的步骤,先找底,再把浮漂往上调十厘米,这样双钩就能离底了。”

王阿姨有些紧张,手抖着调整浮漂,小满在旁边耐心指导:“别慌,慢慢调,浮漂露出三目就对了,您看,这样下钩刚好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