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召开无休止的廷议去争辩,也没有发布更多空洞的训诫文书。他选择的方式,直接而高效——持续高压,铁腕推进。
户部衙门内,隶属于稽查司的签押房灯火彻夜不息。一道道盖着尚书大印、措辞严厉的指令,如同无形的鞭子,通过专用的驿道和密探系统,飞向各地:
“令河东道按察使,彻查田亩清丈不实之事,限十日之内,查明缘由,追究主官责任!若有再犯,严惩不贷!”
“驳斥山南西道转运使之请!票证之制,乃陛下钦定国策,必须全境推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该转运使若无力推行,本官不介意奏请陛下,换有力者为之!”
“着稽查司即刻派员,密赴淮南,核实士绅所控真伪。若属诬告,反坐其罪!若税吏确有扰民,亦当严惩,以儆效尤!”
“剑南道税课司走水一案,疑点重重,交由稽查司并刑部暗查,务必查明是意外还是人祸!”
他遥控着撒向全国的稽查司力量,这支在江南税改中磨砺出的利剑,如今锋芒直指一切阻碍新政的魑魅魍魉。他们搜集证据,弹劾昏官,抓捕敢于顶风作案的豪强,以冷酷无情的手段,为新政的推行扫清道路。
同时,他也并非一味强硬。他责令户部相关清吏司,加快制定更细致、更具操作性的全国推行细则,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微调,以减少推行的阻力。他深知,完全依靠暴力镇压,绝非长久之计。
然而,暗流并未因这持续的高压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帝京之中,某些原本在庆功宴后暂时沉寂的势力,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一些看似无关的弹劾奏章,开始零星出现,目标不再直接指向税改政策本身,而是开始挑剔谢砚之“用人唯酷”、“手段酷烈”,甚至隐隐有将矛头引向云映雪那“商政议事堂”的迹象,暗示其“结交商贾,恐生弊端”。
谢砚之站在户部值房的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帝京的万家灯火在他冰冷的瞳孔中明灭不定。他揉了揉微微刺痛的眉心,连续多日的操劳,即便以他的体魄,也感到了些许疲惫。
新政维艰,道阻且长。
江南的胜利,只是拉开了这场漫长战役的序幕。真正的硬仗,如今才刚刚在全国的舞台上展开。旧势力的反扑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正在黑暗中积蓄力量,寻找着新政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准备着下一次更猛烈的冲击。
而他能做的,便是握紧手中的权柄与利剑,在这漫漫长夜中,为那艰难前行的改革之火,守住最后的光亮与希望。他知道,远在江南,乃至帝国各个角落,仍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看着这轮试图驱散积弊的冰冷月亮,能否真的照亮这片古老的土地。
暗流未息,战斗,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