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领命而去。
她又写下一道密令,封入蜡丸,交给贴身侍女:“送去城南第七哨所,交给裴将军。就说——‘雁未归,风已动,宜静不宜动’。”
侍女走后,她独自站在窗前。
外面阳光正好,照在宫墙上泛出淡金色。一群鸽子从屋檐掠过,扑棱棱飞向远处。
她知道,沈清瑶一定还在等着看结果。等着看裴砚会不会中毒,看大周会不会因此陷入混乱。
可惜,她等不到那一天了。
三日后,太极殿西阶。
北狄使团再次入宫。正使捧着那只已被调换的金漆木匣,神情肃穆。副使走在后面,眼神时不时瞟向殿内。
沈知微立于阶上,看着他们走近。
“贵使所呈和谈书,经礼部核查,格式合规,内容详实。”她说,“陛下允准,三日内拟出批复。”
正使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如此甚好。”
副使也跟着笑了。
沈知微抬手示意女官上前接匣。就在对方递出木匣的刹那,她的指尖忽然一顿。
她看到副使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不是紧张,是期待。
仿佛在等着什么即将发生。
她接过木匣,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淡淡问道:“贵国新王登基不久,边境局势不稳。此时提出和谈,不怕国内反对?”
正使答道:“正因为局势不稳,才更需与大周修好。稳定边贸,安抚民心。”
“说得有理。”沈知微点头,“但有一事我不明白。贵使带来的这封书信,为何右下角会有残缺的飞雁印?据我所知,北狄官方文书从不用此类私印。”
正使脸色微变:“这……可能是工匠失误。”
“失误?”她轻笑一声,“那为何你们副使刚才递匣时,手指一直压着那个位置?”
全场寂静。
副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沈知微不再看他,转而对身旁女官宣令:“打开木匣,当众验书。”
女官上前,掀开盖子,取出和谈书。
沈知微亲手翻开第一页。
纸上字迹工整,内容与誊录本一致。右下角确实有个残缺的飞雁印,但除此之外,一切正常。
她缓缓合上书页,声音平静:“这书没问题。可以呈给陛下了。”
副使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那本书。
他明明记得,那页纸上应该有毒。
怎么可能没事?
沈知微将书交还女官,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副使突然开口:“皇后娘娘!”
她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您……怎么知道那枚印记?”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沈知微侧过脸,嘴角微扬:“因为有人告诉过我,北狄有个叫雁郎的人,最喜欢用这种残缺的印记。”
副使浑身一震。
她接着说:“我还知道,这个人,最近常去雁门关外三十里的荒驿。”
话音落下,她迈步离去。
身后,两名禁军悄然靠近副使,一左一右架住了他的手臂。
阳光洒在太极殿的石阶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一只鸽子落在屋檐,歪头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