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退位,也不是放权。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帝王不再孤身执掌江山,皇后也不再幕后操劳。他们站在新一代君主身后,不再是执棋者,而是见证者。
是守护者。
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奠基人。
一名年轻官员突然出列,拱手高呼:“太子英明!国运昌隆!”
声音清朗,穿透大殿。
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陆续跪拜。
“太子英明!国运昌隆!”
呼声由近及远,响彻金殿。
太子坐在案前,脊背挺直。他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一刻,意味着什么。
沈知微站在高阶之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想起很多年前,自己刚重生回来的那个夜晚。那时她躲在偏院角落,听着嫡母训斥,连头都不敢抬。
如今,她站在这里,看着自己扶持起来的新君,接受百官朝贺。
风起青萍,终成浩荡。
她眼角微动,却没有流泪。
裴砚察觉到她的细微变化,侧头看了她一眼。两人目光相接,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懂了。
这时,礼部官员再次出列:“启禀殿下,万邦使节已在城外等候,明日将入京朝贺,庆贺大周边患平息,新政初成。礼乐已备,请殿下定迎宾之仪。”
太子翻开礼册,略作浏览,随即下令:“按最高规格接待。各国使节皆设专驿,赐宴太和殿。另派鸿胪寺官员逐一对接,不得怠慢一人。”
“臣遵旨!”
“臣等恭贺太子殿下明断治国,盛世将启!”
百官再次俯首。
沈知微轻轻吸了一口气。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不是一个人。
裴砚站在她身边,太子在前方执掌朝纲,百姓安居,边关渐宁。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
这双手曾经只能握针线,后来学会了批奏章、握剑柄、签生死令。
现在,它终于可以松开了。
她抬起眼,望向殿外。
阳光洒在石阶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一群宫人正从远处走来,捧着新制的朝服,为首的小黄门手里拿着一块紫檀木牌,上面刻着“东宫典仪”四字。
那是属于新时代的印记。
沈知微收回视线,重新看向大殿中央。
太子正在批阅下一卷奏章,笔尖划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她张了口,似乎想说什么。
裴砚先她一步开口:“该说的,都已经做了。”
她点点头。
两人并肩而立,衣袂随风轻扬。
金殿内外,百官肃立,朝贺之声未歇。
太子抬起头,看向他们。
三人目光交汇。
那一刻,没有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