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后,李恪并未休息,而是立刻召见李靖、程咬金等核心将领,于两仪殿偏殿详细推演进军路线、作战方略,直至深夜。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初生的永徽王朝,也考验着这位年轻帝王的魄力与智慧。
尚宫局,书库。
崔芷柔自然也听到了北疆战事吃紧的消息。朝堂上的争论虽未亲见,但从宫中陡然紧张的气氛、往来文书中陡然增多的军务急递,便能窥见一二。
她心中担忧,却无法宣之于口。她只是更加沉默地埋首于书卷之中,将那些与边防、舆地、兵制相关的典籍,分门别类,整理得更加清晰,以便陛下或相关官员随时取阅。她甚至找出了一些前朝应对突厥寇边的旧档案例,将其要点摘录出来,附在相关的舆图之后。
她做这些的时候,心绪难平。她知道他此刻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御驾亲征?朝中必有此议,但他根基未稳,京城需要他坐镇。派遣大将?胜负难料,一旦有失……她不敢再想下去。
窗外,秋风萧瑟,卷起枯叶,打着旋儿落下。天色阴沉,似有雨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她低声吟诵着《诗经》中的句子,心中那份牵挂,如同这晦暗天色下的鸡鸣,虽微弱,却执着地响彻心底。
她走到窗边,望着紫宸殿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想必他仍在与重臣商议军国大事。她取出那张他批了“准”字的文书,看着附录上《梅梢月》的名字,指尖轻轻拂过。
她不能去打扰他,甚至不能通过“墨铃”送去只言片语的问候。此刻,任何一点来自后宫的非必要动静,都可能被解读为干扰朝政。
她唯一能做的,便是守在这书库之中,将这里打理成他最可靠的后方资料库之一,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支持着他,陪伴着他。
她回到书案前,铺开纸,却并非写信。而是凭着记忆,细细勾勒起北疆的山川地势、关隘城池。她的画工不算顶好,但方位、距离却力求精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或许能对他有所帮助的事情。
夜深了,雨终于落了下来,敲打着窗棂,淅淅沥沥。
紫宸殿内,李恪终于暂时结束了与将领的会议。他走到殿外廊下,任由冰凉的雨丝打在脸上,试图驱散连日来的疲惫。
玄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低声道:“陛下,崔司籍……仍在书库,似乎在绘制北疆舆图。”
李恪闻言,微微一怔,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涌上心头。他望着尚宫局方向那一点在雨夜中格外温暖的灯火,仿佛能看见那个纤瘦的身影,正伏案疾书,眉宇间是与他一般的忧思与专注。
风雨如晦,前途未卜。
鸡鸣不已,此心同契。
他深吸一口带着雨腥气的冰凉空气,转身,重新走入灯火通明的殿内。案头上,还有堆积如山的军报和决策,等待着他。
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重重宫阙之内,有一盏灯,始终为他亮着,有一颗心,始终与他一同,系于这万里江山,黎民安危。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