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1 / 2)

永徽元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也更为肃杀。先帝大行带来的悲恸尚未完全散去,北疆便传来了紧急军情——突厥俟斤阿史那贺鲁联合薛延陀残部,聚兵十余万,寇边凉州,兵锋直指陇右,边关告急的狼烟,一日数至!

消息传至长安,朝野震动。突厥虽自贞观四年后势衰,但此番来势汹汹,且选在新帝初立、国丧未久的敏感时机,其心可诛!

紫宸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铁铸。武将主战,文臣或有言和之声,争论不休。

“陛下!突厥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必须予以迎头痛击!臣愿领兵出征!”卫国公李靖虽年事已高,依旧豪气干云。

“陛下,国丧期间,不宜大动干戈。且国库尚未充盈,连年用兵,恐伤国本。不若遣使斥责,辅以金帛安抚,令其退兵……”一位户部侍郎颤声进言。

“安抚?哼!突厥人只认得刀剑,何曾认得金帛?此番退让,明日他便敢兵临长安城下!”程咬金声如洪钟,怒目而视。

李恪端坐龙椅之上,面沉如水,听着臣下的争论,手指在御案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他登基未久,威望虽立,但根基尚浅。此战若败,不仅边境糜烂,更将严重打击他的统治威信。但若怯战示弱,则国威扫地,周边宵小必将群起效仿,后患无穷!

他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看到了李靖、程咬金等老将眼中的请战之火,也看到了部分文臣脸上的忧色。他心中已有决断。

“够了。”他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突厥背信弃义,趁我国丧,兴兵犯境,此乃藐视天朝,其罪当诛!”李恪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意已决,发兵征讨!”

“陛下圣明!”主战派将领精神大振。

“然,”李恪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面露忧色的文臣,“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慎。此战,不仅要打,更要打赢,要打得漂亮,打出我大唐的国威军魂!”

他随即下达一连串命令:

“着卫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总督北路军事!”

“着卢国公程咬金为副大总管,率精兵五万,即日开赴凉州!”

“着兵部、户部、工部,全力筹措粮草、军械、马匹,不得有误!”

“着各地府兵,依令集结,听候调遣!”

“另,诏令河西、陇右诸州县,坚壁清野,严密戒备,安抚百姓!”

一道道命令如同出鞘的利剑,精准而高效。李恪展现出了与他年轻面容不符的沉稳与老练,将战争的机器迅速而有序地发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