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砥柱砺心,暗涌潜行(1 / 2)

长安的旨意,裹挟着朝廷的复杂心思与皇帝的微妙平衡,终于抵达了庭州。

都督府正堂,香案犹在。李恪跪接圣旨,面色平静如水,仿佛那旨意中蕴含的褒奖、限制、授权与告诫,都只是吹过耳畔的微风。唯有在听到“格物司所制‘震天雷’……皆由吴王亲自掌控”时,他的眼帘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

“臣,李恪,领旨谢恩。必当恪尽职守,稳守疆域,不负陛下信重。”他声音沉稳,叩首,起身,将那份沉甸甸的绢帛交给身旁的王德。

众将僚属面露喜色,毕竟王爷权柄未削,反得“临机决断”之明令,且那“震天雷”仍由王爷直辖,此乃大幸。唯有如苏定方、王德等核心近臣,方能从那看似恩宠的旨意中,品咂出一丝别样的意味。

议事散去,书房内仅剩李恪与王德二人。

“王爷,陛下此举……”王德斟酌着词语,“看似信任有加,实则……画地为牢啊。”

李恪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州城外广袤的戈壁,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画地为牢?或许吧。但本王何时,又真正被这无形的牢笼束缚过?”

他转过身,目光清亮而锐利:“父皇是明君,更是帝王。他需要安西稳定,需要吐蕃被遏制,也需要……本王这把刀,既锋利,又不能伤及执刀之手。此番旨意,意料之中。”

“那我们……”

“我们该做什么,便做什么。”李恪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加固城防,整训士卒,发展格物,一点都不能松懈!至于不得擅自出击……本王何时‘擅自’过?若吐蕃再来,本王自是‘临机决断’!父皇给了我们舞台,至于戏怎么唱,唱多大,主动权,依旧在我们手中!”

王德心中一震,顿时明了。王爷看的,从来不是一纸诏书的束缚,而是诏书之外,那凭借实力与战功争取来的、实实在在的行动空间。

“传令下去,”李恪下令,“石堡城大捷之封赏,尽快落实,务必使将士们感受到朝廷恩典与本王心意。阵亡将士抚恤,由本王府库再出一份,翻倍!”

“命苏定方,以‘疾风营’为基干,扩编斥候与精锐跳荡,加强山地、戈壁、夜间作战演训。吐蕃下次再来,绝不会再给我们石堡城下那般好的靶子。”

“命赵崇玼,石堡城防务不得有丝毫松懈,并着手在赤岭一线,增筑三处小型戍堡,形成犄角,我要让吐蕃人每一步都踩在钉子上!”

“命周钧,格物司全力攻关,‘震天雷’需减小重量,提升投掷距离与稳定性。‘惊雷铳’射速与雨天可靠性,必须解决!另外,那件东西……可以开始着手研究了。”李恪提到“那件东西”时,语气格外凝重。

王德知道,那是指李恪很早之前就提出构想,但一直因技术难度和资源所限未能真正启动的,一种比“震天雷”投射更远、威力更大的远程武器概念。

“是!属下即刻去办!”

庭州这台战争机器,在李恪的意志下,不仅没有因长安的旨意而减速,反而以一种更加内敛、却更加坚定的姿态,高速运转起来。表面的波澜不惊下,是更深层次的砺兵秣马。

与此同时,逻些城的愤怒与不甘,也化为了更加隐秘而致命的行动。

布达拉宫深处,松赞干布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大相噶尔·东赞域松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