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吴王府的“鲶鱼”(2 / 2)

“王爷!十贯钱?!”王德差点跳起来,府里本就捉襟见肘,十贯钱可不是小数目!

“放心,这十贯钱,本王会让它变成一百贯,一千贯。”李恪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记不清具体化学公式,但利用草木灰水(碳酸钾)和油脂进行皂化反应制作简易肥皂的基本原理和大致流程,还是知道的。这玩意儿技术门槛低,原材料便宜,一旦成功,绝对是暴利!而且,正好契合李世民那句“改进技艺”、“生出财货”。

王德将信将疑,但见李恪态度坚决,只好苦着脸去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吴王府那个僻静的小院里,终日烟雾缭绕,老张头带着两个小厮,不停地烧制各种草木灰,过滤,尝试。李恪则将自己关在书房,一边回忆着肥皂制作的细节,一边开始着手撰写李世民要求的“策论”。

他首先写的,就是关于“钱法八策”的细化。不再是朝堂上提纲挈领的几条,而是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阐述为何要这么做,具体步骤如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初步的应对建议。他写得很慢,力求逻辑清晰,言之有物。他知道,这份策论,将是对他“价值”的第一次正式考核。

偶尔,他也会停下笔,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小院升起的袅袅青烟,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让他有一种奇异的满足感。他这条被扔进吴王府这潭“死水”的鲶鱼,终于开始摆动尾巴了。

数日后,当刘管事看着李恪用那混合了草木灰水、猪油和少许廉价香料,经过加热、搅拌、冷却后切成的、颜色微黄、却去污力惊人的“土疙瘩”时,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王……王爷!神了!真是神了!”刘管事激动得声音发颤,“这东西,比皂角好用十倍!成本……成本怕是比澡豆低了百倍不止!这……这何止是生财,这是挖了一座金山啊!”

李恪擦掉手上的泡沫,笑了笑:“先小规模做一批,让府里人试用。你去找信得过的商人,少量放出去试试水,价格……定在澡豆的三成到五成之间。”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记住,保密。核心的滤碱和配比,只能掌握在张匠人一人手里。若泄露出去……”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刘管事连连点头,看着李恪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疑虑,变成了彻底的敬畏。

与此同时,皇宫,两仪殿。

李世民批阅着奏章,看似专注,却偶尔会抬眼看向殿外。

一名身着普通内侍服饰,眼神却异常精干的中年宦官悄无声息地走进来,低声禀报:“大家,吴王回府后,闭门不出。每日多在书房,似在书写。前几日,调用了一名老花匠和采买管事,在府内僻静小院,支取十贯钱,收购了些猪油、柴草等杂物,似乎在……鼓捣什么物件。”

“鼓捣物件?”李世民放下朱笔,饶有兴致地问,“可知是何物?”

“具体不详,只见烟雾缭绕,似在烧制什么东西。今日,那刘管事出来,神色颇为兴奋,已暗中接触了东市两个相熟的商人,似有货物要出手。”

李世民手指轻轻敲着御案,脸上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笑容。

“十贯钱……烧火……猪油……看来,朕这儿子,是真打算用他的‘奇技淫巧’来生财了。”他低声自语,“也好,朕倒要看看,你这把刀子,除了能切开死结,能不能……也给朕切出点真金白银来。”

“继续看着,一有进展,即刻来报。”

“是。”内侍躬身,悄然退下。

殿内重归寂静。李世民望向吴王府的方向,目光深邃。

这条他亲手丢进池底的“鲶鱼”,似乎,真的开始搅动水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