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29章 碧云剑在颤动

第29章 碧云剑在颤动(2 / 2)

孙泰本人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癯,皱纹深刻,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透着一股长期殚精竭虑的疲惫,以及属于顶尖匠人的执拗与敏锐。他穿着一身半旧的棉布直身,袖口沾染着些许墨迹和泥灰,正背对着门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大型图纸上,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念念有词。

“大人,人带到了。”吏员躬身禀报。

孙泰缓缓直起身,转过来。他的目光掠过罗子建的沉稳,张一斌的精悍,陈文昌的书卷气,最后,牢牢锁定了站在稍前位置的欧阳菲菲。

“你,就是那个自称知晓‘天工琉璃烧制法’的女子?”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长期指挥吆喝留下的磨损感,并不严厉,却自有重量。

欧阳菲菲压下心头的悸动,上前一步,依着这段时间学来的礼节,敛衽一礼,姿态放得极低:“民女欧阳氏,不敢妄称‘知晓’,只是家中先祖曾偶得残篇,民女自幼耳濡目染,略通皮毛。日前听闻大人为琉璃宝色劳神,感念大人为这旷古烁今之宝塔呕心沥血,故冒昧妄言,或可提供一二浅见,以供大人参详。”

她语气恭谨,措辞却留有余地,既点明了自己“有所凭恃”,又不敢把话说满。

孙泰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光亮,他微微颔首:“讲。”

欧阳菲菲定了定神,开始“口若悬河”。她将脑海中所有关于玻璃工艺的知识碎片——从二氧化硅的提纯,到各种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的运用,从窑炉结构的改进可能,到温度曲线的精确控制——全部打散,用这个时代可能理解的语言和概念重新编织、包裹。她谈到“石英砂”的精选与淘洗,称之为“无瑕玉屑”;谈到“硼砂”的引入以降低熔点、提高稳定性,含糊地解释为“西域异矿,可作溶剂”;她甚至提到了 annealg(退火)的概念,称之为“窑冷七转,温养其性”。

她的话语流畅,引用的“古籍”名称信口拈来(自然是查无此书),描述的工艺细节半真半假,逻辑上却能自圆其说,甚至隐隐指向了孙泰目前遇到的一些具体困境——比如琉璃构件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釉色不均”、“暗裂”、“变形”等问题。

孙泰起初只是平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但随着欧阳菲菲的讲述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他偶尔会突然打断,提出一个极为专业和犀利的问题,欧阳菲菲总能凭借机智和远超这个时代的视野,给出一个听起来似乎可行的、至少是方向性的解答。

陈文昌、罗子建和张一斌屏息站在一旁,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看着欧阳菲菲在那位目光如炬的总工匠面前,如同走钢丝一般,用精心编织的“知识”换取信任与时间。砖窑内弥漫的紧张气氛,比之前面对东厂番子时,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一种智力上的博弈,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问答中悄然流逝。

就在欧阳菲菲一番关于“釉料与胎体膨胀契合”的论述,似乎隐隐触动了孙泰,让他陷入沉吟,手指下意识地捻着颌下短须,目光中首次流露出不仅仅是审视,而是带着一丝探究与思索的光芒时——

“孙大人!”

一声尖细阴柔的嗓音,如同冰冷的铁片刮过瓷器,骤然打破了公廨内凝神的气氛。

门帘被粗暴地掀开,一股带着汗味和尘土气息的风灌了进来。来人一身东厂番役特有的褐红色贴里,身材干瘦,面色蜡黄,一双三角眼仿佛永远浸在冰水里,闪烁着毒蛇般阴冷的光泽。正是那个如同附骨之蛆、几次三番给他们制造麻烦的东厂小头目——吴老二。

他皮笑肉不笑地对着孙泰拱了拱手,算是行礼,目光却像淬了毒的钩子,瞬间就钩住了欧阳菲菲,以及她身后的罗子建三人。

“听说孙大人这儿,来了几位身怀绝技的‘高人’?”吴老二拖着长音,慢悠悠地踱步进来,视线在屋内扫过,带着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咱家正好也有些‘工艺’上的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特来向孙大人请教,顺便…也请这几位高人,帮着参详参详。”

他说着,从怀中不紧不慢地掏出一张折叠起来的、质地粗糙的桑皮纸。

孙泰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显然对吴老二的突然闯入和这番做派极为不悦,但似乎对其有所忌惮,只是沉声道:“吴档头有何见教?”

吴老二嘿嘿一笑,将那张桑皮纸在手中抖开,径直送到了孙泰面前,但那双三角眼,却始终斜睨着欧阳菲菲四人。

“孙大人您是行家,您给瞧瞧,这上面鬼画符似的,画的究竟是些什么玩意儿?”

纸张展开。上面是用这个时代常见的墨笔绘制的图案,但那些图案的内容,却让欧阳菲菲、陈文昌、罗子建、张一斌四人浑身的血液,在刹那间几乎冻结!

那根本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东西!

那是一些由英文字母、数字和箭头组成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书写得有些歪歪扭扭,但他们对其中几个印象太深刻了!一个是黑火药主要成分的近似表达式(KNo? + c + S → ...),另一个,赫然是石灰石烧制生石灰的反应式(ca? → cao + ?)!

这突如其来的、完全超乎理解的现代知识造物,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了四人的理智上。大脑一片空白,连呼吸都停滞了。

然而,更让他们如坠冰窟、通体生寒的,是绘制在这张图纸右下角的一个小小标记。

那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几何图形,由一个圆圈和一个内接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三角形中心点着一个实心圆点。

这个标记,没有任何历史上的考据,没有任何特殊的文化含义。

这是他们四个人,在穿越之初,为了在陌生环境中彼此识别、留下讯号,而共同约定好的、只属于他们四个穿越者的——秘密符号!

吴老二阴冷的目光如同实质,刮过他们瞬间煞白的脸,他嘴角那丝诡异的笑意加深了,声音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温和”:

“几位……看着眼生得很啊。这等精妙的‘符箓’,不知师承何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