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29章 碧云剑在颤动

第29章 碧云剑在颤动(1 / 2)

碧云剑突现异动,剑身浮现倒计时——距离大报恩寺建成仅剩51天。为混入工地核心区,欧阳菲菲谎称懂得失传的“天工琉璃烧制法”,引得总工匠亲自召见。

正当她口若悬河讲解时,东厂吴老二突然闯入,手中竟拿着现代化学方程式图纸...最可怕的是,那图纸右下角,赫然画着只有我们四人才懂的穿越者标记!

碧云剑在颤动。不是寻常的兵器嗡鸣,而是某种源自时空深处的、细密而急促的悸动,像一颗濒临失控的心脏,透过冰凉的剑柄,一下下敲在罗子建的掌心肌肤上。

“又来了!”陈文昌低呼一声,凑了过来。

四人围拢在临时藏身的废弃砖窑角落,借着从窑顶破洞漏下的一缕天光,紧紧盯着罗子建横托在掌中的碧云剑。

剑身那泓秋水般的光泽正在急速流转,原本深藏于材质内部的、蛛网般细密的金色铭文,此刻竟如同被煮沸般,丝丝缕缕地浮凸出来,在光线下清晰可见。那些古老的篆文扭曲、重组,最终凝固成一个刺目的数字——

“五十一。”

数字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不断微调变化的金色光点,模拟着某种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数方式:“23:58:17…16…15…”

“五十一天…”欧阳菲菲的声音有些发干,她抬手揉了揉因连日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距离史料记载里大报恩寺初步建成、琉璃塔地宫封闭,只剩下最后五十一天。不,”她纠正自己,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确,“是五十天又二十三小时五十八分…十六秒。”

空气仿佛凝固了。砖窑里弥漫着泥土、朽木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此刻都被这倒计时映照得无比沉重。他们从现代意外坠入大明永乐年间,历经艰险夺回这柄关乎归途的碧云剑,本以为看到了希望,却不料剑身自己宣告了最后的期限。逾期,则永世流落于此。

张一斌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发髻都有些松散了:“八十天本来就觉得紧巴巴的,这又过去快一个月,连地宫入口是圆是方都没摸清!这破工地守得跟铁桶似的,那些东厂的番子,鼻子比狗还灵!”

他们目前混迹于南京城外商丘门外的皇家工地——正在营建中的大报恩寺。凭借陈文昌那半瓶子醋的历史知识、欧阳菲菲急中生智的忽悠,以及罗子建和张一斌一身不算惹眼的好力气,他们好不容易才以“懂些奇技的流散匠人”身份,被编入了最外围的杂役队伍,负责一些材料搬运和场地清理的粗活。想要接触核心的琉璃塔地宫,难如登天。

“硬闯是下下策,收买…”陈文昌苦笑着掂了掂腰间那个几乎空瘪的、原本装过辣椒酱的皮质小包,“‘仙丹’都快送完了,那个管物料分配的胖监工,口风倒是越来越紧。”

欧阳菲菲没有接话。她秀气的眉头紧锁着,目光从碧云剑那催命符般的倒计时上移开,投向砖窑外那片被脚手架和巨大原木遮蔽的天空。远处,琉璃窑厂的方向,正有一股浓烈的青灰色烟柱升腾而起,在午后微醺的风里扭动着身躯。

那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工艺在燃烧,是无数工匠心血与智慧的具象。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脑海。

“我们得换个路子。”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断,“外围打转永远没戏。要进去,就得让他们来请我们进去。”

“请?”张一斌愕然,“谁请?怎么请?”

欧阳菲菲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借此压下胸腔里同样在加速的心跳:“总工匠,孙泰。我听说,他为琉璃塔顶最后一批琉璃构件的釉色和烧制成功率,已经愁得几天吃不下饭了。”

陈文昌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脸色一变:“菲菲!你难道想…”

“对,”欧阳菲菲打断他,眼神锐利,“我就说,我懂‘天工琉璃烧制法’。”

罗子建持剑的手猛地一紧。碧云剑上的倒计时,恰好在此时无声地刷新:“23:57:03。”

风险不言而喻。一旦被戳穿,等待他们的绝不是简单的驱逐,而是胆敢戏弄皇家工程、窥探宫禁机密的重罪,东厂的诏狱恐怕就是最终归宿。

但,这是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可能直通核心的捷径。

“干了!”张一斌一咬牙,“总比在这里干耗着等死强!”

罗子建沉默地点了点头,将碧云剑小心归鞘,那冰冷的触感如同一个无言的催促。

陈文昌看着欧阳菲菲,最终也只是沉重地吐出一个字:“……好。”

计划以一种超乎他们预料的速度展开了。

欧阳菲菲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只是在一次工匠们歇晌的间隙,装作无意地与相熟的两个老窑工谈起“釉料配伍”、“窑火控温”,夹杂了一些从纪录片和科普读物上看来的、经过她精心伪装和模糊化处理的现代玻璃工艺概念。什么“氧化钴与铜红的发色差异”,“碱金属氧化物的助熔作用”,这些半懂不懂的词汇,配合她刻意营造的神秘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涟漪迅速扩散。

第二天下午,当夕阳将工地的影子拉得老长时,一名身着青色窄袖官袍、面色肃穆的吏员找到了他们简陋的窝棚。

“总工匠孙大人,召见尔等。”吏员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目光像刀子一样在四人身上刮过,尤其在欧阳菲菲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怀疑。

跟着吏员穿过层层叠叠的工区,四人真正感受到了这座皇家工程的宏伟与森严。巨大的石料堆积如山,匠人们在高耸的脚手架上如同蚂蚁般忙碌,号子声、凿击声、锯木声混杂成一片喧嚣的海洋。越往里走,守卫越发严密,身着褐色袢袄的军士持械而立,眼神警惕。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的清香、石灰的呛味,以及一种…若有若无的、来自琉璃窑厂的独特烟火气。

孙泰的“公廨”位于一片相对安静的院落,实际上也只是几间用料更考究些的青砖瓦房。房内陈设简陋,最显眼的是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巨大木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建筑构件模型、图纸卷轴,以及一些烧制成功或失败的琉璃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