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53章 我的天,给那么多大单位讲课……

第153章 我的天,给那么多大单位讲课……(2 / 2)

他没有擦掉昨天讨论糖丸工艺时画的发酵罐简图,而是在旁边,重重地画下了两个新的方框。

“庆功,庆完了。奖励,也拿到了。但咱们的路,不能就停在这儿。活态循环法的潜力,也远不止于此。”

他用手点了点第一个方框:

“第一个新任务:营养粉的多样化与精细化。”

“现在的基础版,能顶饿,是解决了有无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好坏问题。”

“梁东,你带一组人,研究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能不能开发一种高蛋白版本,给重体力工人和正在长身体的学生?能不能做一种添加了维生素和钙质的,给老人和孩子?我们要让营养粉从吃饱变成吃好!”

他又指向第二个方框

“第二个新任务:营养粉的特殊化与军用化探索。”

此言一出,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军用化?这三个字代表的含义和高度,完全不同了!

“这是我初步的一个想法,需要绝对保密。

我们要尝试研制一种高能量、高密度、极耐储存、快速补充体力的压缩型营养块。

它要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为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提供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能量保障。”

“这两个方向,都比我们之前做的要难,要求更高,甚至可能长期看不到效益。”

何雨柱环视众人,语气诚恳,“你们都是跟了我最久的骨干,现在,我需要你们再次跟我一起,啃下一块更硬的骨头。有没有信心?”

“有!”以梁东为首,所有人的回答异口同声,没有丝毫犹豫。

何雨柱看着这群可靠的伙伴,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那就各自领了任务,动起来!记住,咱们搞活态循环,脑子也得是活的,别被现有的框框捆住手脚!”

何雨柱刚给团队成员布置完新任务,实验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马华跑去开门,一见来人,立刻挺直腰板,恭敬地喊了声:“李厂长!”

来人正是李副厂长。他迈步进来,目光习惯性地在实验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何雨柱身上时,明显顿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眼前的何雨柱,身姿挺拔,深灰色的中山装熨帖合身。

整个人站在那里,沉稳内敛,却又带着技术权威气场,哪还有半分当初那个穿着油渍工装、带着点混不吝劲头的厨子模样?

好家伙,这小子……真是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这派头,这气质,拿出去说是部里的青年专家都有人信!

李副厂长心里暗暗嘀咕,脸上却迅速堆起了热情又不失身份的笑容。

“雨柱同志,忙着呢?”李副厂长主动开口,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和。

“李厂长,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刚给大伙儿说了说下一步的打算。”

“好啊!时刻不忘攻坚克难,这才是我厂技术骨干该有的样子!”

李副厂长先捧了一句,然后才说明来意,

“两件事。第一呢,就是来看看你,顺便问问,昨天的表彰大会,你觉得组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尽管提!”

这话问得,已经带上了几分征求意见和讨好的味道。

没等何雨柱回答,他又自顾自地感慨道:

“这次厂里给你的奖励,可是破了例的,奖金、荣誉、晋升,那可都是顶了格的了!可见厂里对你,那是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啊!”

何雨柱心里门儿清,这是来巩固施恩印象的,便顺着话头,淡然一笑:

“谢谢厂长和厂里,大会很好,奖励也很重,我都有些受之有愧了。”

“哎~这话说的,你应得的,应得的!”李副厂长摆摆手,话锋一转,

“这第二件事,可是个大事,也是喜事!刚才啊,宋老亲自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了!”

他特意强调了亲自和我办公室,仿佛这是一种殊荣。

“宋老指示,由部里牵头,要一周后组织一期关于你撰写的那份《方略》的专题培训!

参加的都是各相关单位和兄弟厂所的技术负责人!雨柱啊,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说明你的这套理论,已经得到了部里的高度认可,要在更大范围推广了!”

李副厂长说着,脸上都兴奋得泛光:“你这可是给我们轧钢厂,挣了大脸面了!”

实验室里鸦雀无声,梁东等人都听傻了。

部里牵头?宋老亲自指示?让柱子哥去给各单位的负责人讲课?

这……这已经不是厂里先进的概念了,这是要在整个工业系统内扬名立万啊!

何雨柱听完,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既然是宋老的安排,我服从组织分配。一定尽力把课讲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他的平静,与李副厂长的兴奋、团队成员们的震惊形成了鲜明对比。

仿佛这一切,本就在他的预料和能力范围之内。

李副厂长看着他这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那份看重不由得又加重了几分。

这小子,不仅技术硬,心态更是稳得吓人!

“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具体安排,部里后续会发正式通知,厂里一定全力配合你!你先把手里工作安排好,这可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李副厂长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他这一来,看似只是传递消息,实则将何雨柱的地位无形中又拔高了一截——连副厂长都要主动来通报消息、言语间带着讨好,并且亲口证实了部级层面的高度重视。

实验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嗡地一声炸开了锅。

“柱子哥!部里培训!您太牛了!”

“我的天,给那么多大单位讲课……”

何雨柱看着兴奋的团队成员,笑了笑:“行了,都别咋呼了。部里看得起,咱们更得把底子打扎实。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别到时候人家问起来,咱们自己反倒掉了链子。”

对于部里组织的这可把何雨柱心里踏实了不少,多好的事儿啊!

他倒没觉得把自己呕心沥血琢磨出来的方略拿出去讲,就显得自己本事打折了。

他对自个儿现在的定位门儿清,他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他不发明所有微生物的奥秘,他更像一个老练的战场指挥官,把零散的经验和血泪教训,总结成一套能打胜仗的活法子。

只要有机会,那他就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把这套微生物打仗的兵法在这个年代提前亮出来,

让研究微生物的老少爷们少踩几个坑,少走几里冤枉路,让好东西能麻溜儿地派上用场,他就觉着值了。

不过在传授这套方略的时候,他也是要掰开了揉碎了,结合实际例子讲通透,带着大伙儿一块练熟了,发扬光大的,这也是实打实的贡献。

回头想想,这《方略》好虽好,刚拿出来的时候确实像天书,连小王研究员都觉得活态协同、系统作战玄乎,

想想看,多少人还在按老黄历一个个菌种慢慢试、碰运气,就知道一个人突然掏出这么一套成体系的东西有多吓人。

而且真要把这方略在全国铺开,光靠他何雨柱一张嘴可不行,得靠组织的力量。

何雨柱倒也没犯怵,路总是人走出来的。

实在推不动了,找个机会把纲要往宋老桌上一拍,让部里的大佬们去琢磨推广,也未尝不是个法子。

个人的名头先放一边,方略能早点变成大伙儿手里的真本事才要紧。以他现在的势头,该有的认可总归跑不了,眼下还不到那份上。

想到这里,何雨柱心情反倒更敞亮了。

方略被部里看中,要组织大培训,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认可。

部里亲自牵头,选址就在西郊的友谊宾馆——专门接待外宾和重要会议的地方!

参会者全是全国各地重点研究所、龙头厂矿的技术负责人或顶尖专家,凭单位介绍信和部里调令才能入住。

培训期间,食宿全包,每天伙食标准据说能到一块五毛钱,顿顿有荤腥,光是这笔花费,就抵得上普通工人小半月工资!

部里如此不惜成本,目的就一个:务必让这些宝贵的技术骨干学扎实,绝不能空手而归!

他要做的下一步,是抓紧把《实战手册》的术给夯实了。

对,就是结合基地那个成功的菌株联盟战例,把流程数据、关键节点、应对招数都整明白,做成标准模板。

现在脑子里那些成型的经验,不落到纸上、形成可复制的战例库,就没法让全国同行照着打胜仗。

而他还有另一层盘算,自己就是靠实践摸爬滚打出来的,深知光讲大道理没用。

把战例模板整出来,自己再吃透一遍,基本上也就把活态的精髓、系统作战的关节钉得更死了。

这对于后面培训时能讲得更透、让学员们更快上手、让方略在全国各条战线生根发芽好处大了去了。

除了整战例模板,还得琢磨怎么把这套方略的核心,用大白话、用最贴近各厂所实际的例子讲清楚。

何雨柱暂时不打算搞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体系,那玩意儿太花时间。

他准备就用轧钢厂营养粉攻关里遇到的坎儿、上海所糖丸效价波动的难题当引子,用基地战例做示范,现场拆解推演。

对于解决眼下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法子最管用。

不过,何雨柱也预见到一个让他略感头痛的问题:这次来的学员里,恐怕不乏一些资深的、习惯了苏联那套静态标准的老专家。

他们思路固化,对活态、动态这种新概念本能排斥,甚至可能公开质疑。

如何破解他们的思维定式,让他们心服口服,光靠轧钢厂的例子分量可能还不够,得拿出更硬核、更无可辩驳的实战成果来震慑……或者说,引导。

这些都是他拿到参会名单,稍微摸清各路人马底细后需要细化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