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远真的紧张了。
说实话,前世今生自己见过的大人物也不少,但是这一次完全不一样。
他其实内心里也觉得自己步子迈的有点大,但是也许是年轻的身体带来的冲劲,让他还是做了一个有点冒险的决定,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和中国电影公司老总,今天要一起见他。
“放松点,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维持现状。能把意见递到上面,本身就已经是成功了。”姚珮芳温言安慰。
方远点点头,不一会儿,住的酒店的前台打电话过来,说有车来接他。方远应了下来,赶快下楼。
来接他的车只是一辆普通桑塔纳,载着方远在首都的路上一路前行。
来到会见地点,方远特地整理了一下西装——今天他难得穿了一身正装,只为了在那位老先生面前来点印象分。
门一开,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先生,和中影公司总经理胡健,已经到了。
夏衍先生年逾九旬,清瘦,穿着朴素的中式棉袄,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上。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眼神透过镜片望过来,温和中自有洞悉世事的睿智和一抹历经风云的淡然。
这位是真正的大佬。
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与领导者,创作和改编了无数经典,在中国文化界拥有崇高的威望。
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对了,大学语文里的《包身工》就是他的作品。
如日中天的中影公司老总胡健也只是坐在他的下沿,神态拘谨,感觉像个刚刚入门的小学生。
“夏公,胡总,抱歉,让二位久等了。”方远快步上前,微微躬身。
“方远同志来了,坐。”夏衍先生微笑着摆了摆手,带点江浙口音。
“我们也刚到。小方,坐吧。”胡健也点了点头打了招呼。
“方远同志,你们的《落叶归根》,我看了。很有味道,拍出了小人物的悲欢,也拍出了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温情。还有之前的《少年包青天》,不拘一格,很有新意。很好嘛,说明我们的电影队伍里,需要你们这样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力量。”夏衍第一个开口。
胡健也赶忙夸了两句:“票房和反响都很好。《落叶归根》的拷贝,头很猛啊。”
“夏公、胡总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点尝试,能得到您二位的肯定,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鼓励。”方远姿态放的很低。
茶过一巡,气氛渐渐融洽。
方远放下茶杯,神色变得郑重:“夏公,胡总,今天非常冒昧,有个关于当前电影体制的问题,想借此机会,向二位前辈汇报一下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夏衍和胡健都放下了茶杯,目光聚焦在方远身上,示意他继续。
“现行的电影发行放映,主要还是沿袭多年的‘统购统销’模式。制片厂按一个相对固定的价格,把拷贝卖给各省市电影公司,之后影片上映的票房是好是坏,就基本上与制片方无关了。”
夏衍和胡健都微微颔首,这是他们无比熟悉的运行规则,也是中国电影业运行多年的基石。
“这个制度,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计划性强的时期,保证了影片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基本的发行和放映,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个模式的弊端,我认为已经越来越明显,甚至开始制约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提升了。”
他抬头观察了一下二人的表情,发现都没上面变化,才继续说道:
“首先,它无法真正地、有效地激励高水平的电影创作。对制片方来说,片子拍得再好,艺术成就再高,观众再欢迎,票房再火爆,我们拿到手的,还是卖拷贝的那点死钱。
反过来,片子如果拍得粗制滥造,只要想办法把拷贝卖出去,也能收回成本甚至盈利。这种收入和影片市场表现完全脱钩的机制,长此以往,怎么能够促使制片方倾注心血去打磨剧本、提升制作水准呢?”
胡健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但没打断他。
“其次,这种‘大锅饭’式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电影院的竞争和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