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远最近就没歇过,四处奔波,飞机来来回回飞了好多次。
也就是星火的演出业务红红火火,陆陆续续又跟不少艺人签下了演出代理合同,成为星火最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要不然就最近这花销,一般小公司还真不一定撑得住。
杨玉莹的红磡演唱会租金一场大概10万港币左右,连开三场,就是30万。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版权,最后敲定在了25万港币,彼时大陆还没有翻拍金庸剧的先例,金庸特地跟方远提到:这笔钱会捐给内地华东地区受灾群众。自己分文不取,如果这部剧让他满意的话,下部剧可以用1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他。
加上之前发的奖金,杨玉莹演唱会的宣传,方远可谓是花钱如流水。
方远这次回首都,估计会多待一段时间了,不过回来的第一要务只有一个:金鸡奖、百花奖要颁奖了。
《落叶归根》作为上年度的大热电影,最后票房粗略统计略微输给了《焦裕禄》。
当然,《焦裕禄》自然是好片子,但是二者的票房含金量可不同,《焦裕禄》有相当一部分票房来自于单位、学校包场。
事实证明,《落叶归根》在商业上,是超过《焦裕禄》的。
那拿奖呢?
力压《焦裕禄》?
这个方远压根不敢想,但是主办方再三邀请方远回来参与颁奖,让方远有点心知肚明了。
十有八九的可能性,是双黄蛋。
嗯,并不罕见。
说实话,金鸡奖、百花奖的含金量就是被这些碍于面子和政策的双黄蛋给弄没的。
尤其是到后世,金马奖彻底凉凉,香港的金像奖也越来越小家子气,金鸡奖是真的有机会成为华语电影最高荣誉的。
但是,抽象的奖项啊!
最佳故事片、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科教片、最佳儿童片....
嗯,还有什么优秀故事片,最佳新人故事片.....
好消息:不双黄了。
坏消息:连下七八个蛋了!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不过,方远不在乎。
双黄蛋虽然没吃独食香,但是星火作为初创的电影公司,也不挑不是?
方远通知了有机会剧组的一些成员,一起来到了首都。
本次金鸡奖和百花奖合并,双奖一起颁发。
时间定在了1991年11月16日,地点在首都二十一世纪酒店。
赵本山、吕小军、还有剧组其他演员都呼啦啦的过来了,没办法,这帮人可能这辈子可能就会演这一次戏。
比如姚珮芳、方远、吕小军、孔凡伟......
对了,这次吕小军还拿了个提名,最佳配角呢。
没办法,《落叶归根》是绝对意义上的大男主戏,赵本山撑起了整个电影的脉络,但是那么受好评的电影不可能只给个把排名。
于是,组维护以天才般的给了吕小军一个最佳配角。
你先别管他演什么,你就说他是不是《叶落归根》戏份第二重的角色吧!
星火同样获得提名的有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道具......
方远吐槽,吕小军在配角组竞争激烈,去参加最佳道具奖竞争还是有机会的。
方远自己拿了一个最佳编剧的提名,冯晓刚落了一个最佳导演。
此时,他全是褶子的脸上充满了紧张,没办法。
柏林那次其实他心里不是没有过野望,但是自己心知肚明,得奖的可能性太小,这次面对国内的这群导演,冯晓刚觉得自己不是完全没可能的。
最终,当听到颁奖嘉宾念出“最佳编剧——方远,《落叶归根》”时。
方远从容上台,自己没什么意外,也没什么骄傲,自己对自己定位很清楚,抄的嘛。没啥好得意的,得罪了正主,搞下架追回稿费就歇菜了。
聚光灯打在脸上有些晃眼。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那座造型别致的金鸡奖杯,入手微凉,颇有分量。
方远站到话筒前,看着台下众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平静了一下心绪,开口说道:
“谢谢金鸡奖评委会,感谢上影厂对这部电影的大力支持。没有上影厂就没有《落叶归根》这个分项目;感谢冯晓刚导演,感谢《落叶归根》剧组的每一位成员,谢谢本山大哥,是你的表演,让这个本子真正活了起来。
这座奖杯,对我,对我们星火文化,是巨大的鼓励。它说明,只要用心讲好故事,市场和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都会给予真诚的回响。”
台下响起了程序化的热烈掌声,方远鞠了个躬下了台。
接下来的高潮,莫过于最佳男主角的颁发。当颁奖嘉宾宣布“最佳男主角,赵本山,《落叶归根》!李雪健,《焦裕禄》!”时,方远撇撇嘴。
果然如此。
方远在台下见证了李雪健老师经典的“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全让傻小子李雪健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