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金鸡百花奖(2 / 2)

方远情不自禁的鼓掌,全场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金鸡奖不咋地归不咋地,《焦裕禄》这部电影真的不错,没啥黑的。

确实是没办法,老赵在柏林都拿奖了,如果金鸡奖不拿奖,你金鸡那么牛逼?比柏林电影节这种国际A类电影节还苛刻?

但是如果给了《落叶归根》的赵本山,又不太合适,《焦裕禄》往哪放?

所以,最后双黄蛋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赵本山饰演的老赵,与李雪健塑造的焦裕禄,代表了表演艺术的两个极致方向,难分伯仲。

然而,当晚最大的意外和话题,出现在最佳导演奖的颁发时刻。

颁奖嘉宾拆开信封后,明显停顿了一下,然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宣布:“经评委会最终决议,本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空缺。”

“空缺?”

冯晓刚脸上的肌肉明显僵硬了,笑容凝固在嘴角,眼中先是错愕,随即涌上巨大的失落和难以掩饰的愠怒。

“什么意思?宁愿空着都不给我吗?”

方远拍拍冯晓刚的肩膀。

没事,你还年轻,未来是你的。

百花奖的颁奖则延续了大家一起分猪肉的传统。

最后方远都笑出声了。

这乐子可太大了。

最佳故事片开出了《焦裕禄》、《龙年警官》、《老店》、《落叶归根》四部影片同时获奖的盛况。

中国电影真是百花齐放啊!

我们光最佳都有四个!

最佳男主角同样由李雪健和赵本山共享。

对于《落叶归根》剧组和星火文化而言,这个夜晚无疑是成功的,他们不仅收获了重要的专业奖项肯定,更在群众层面(百花奖)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颁奖礼结束后,在酒店举行的庆祝酒会上,气氛微妙。星火团队所在的区域自然是欢声笑语,方远和赵本山等人被媒体团团围住。

而冯晓刚则独自坐在角落,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脸上的阴霾挥之不去。方远应付完一波采访后,端着一杯酒走到了冯晓刚身边。

“老冯,”方远在他旁边坐下,“心里不痛快?”

冯晓刚抬眼看了看方远,苦笑一声,指了指他手中的奖杯:“你倒是心想事成了。我?嘿……陪跑就算了,来个‘空缺’,这比直接输了还让人膈应。”

方远理解他的心情。在那个讲究资历、出身和作品题材的年代,冯晓刚暂时还排不上号呢。

怎么能给你?

“评委有评委的考量,”方远与他碰了下杯,低声道,“但市场和我们未来的观众,会有他们的选择。咱们以后多拍点,老百姓的口碑比什么奖杯都重要。”

方远的话自然有点鸡汤,但是老板灌的鸡汤你还能嫌它空洞不成?

是啊,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这真是正确的废话。

冯晓刚很想对方远说:“你说得很好,但是求求你不要再说了。”

方远好心的把自己的奖杯递过去:“来,你真想要,拿我的解解馋,你看,除了编剧两个字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我回头借你拍个照怎么样?”

冯晓刚欲言又止,止言又欲,脸色变化很快的,但是最后只是咧咧嘴角:“谢谢老板,这话你不用说了,我是无所谓,但是我有个朋友有点不舒服了,他有点破防了,但是我再次申明,这个是我朋友啊......”

方远安慰完可怜的冯晓刚,又去安慰了没拿到最佳音乐的毕小世。

嘿,你说巧不巧,最佳音乐也空缺了。

“老毕啊!评委有评委的考量......来,你真想要,拿我的解解馋......”

“谢!谢!老!板!”毕小世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

唉,自从老迟脱敏以后,好久没有这样的嘴贱机会了啊。

方远心满意足。

星火在金鸡奖和百花奖上满载而归以后,方远没有和大家一起返回上海,而是留下了冯晓刚。

他们要一起面对一个庞然大物。

中国电影家协会。

哦,这名字似乎有点陌生?

它还有个人尽皆知的简称:

中国影协。

他必须利用这份刚刚获得的奖项,去推动一件关乎星火未来、甚至可能影响行业格局的大事——电影分账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