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帝国经济发展大会”在天京落下帷幕后,如同发令枪响,整个大夏帝国变成了一个巨大而沸腾的工地。省州县的官员们带着皇帝的期许和沉甸甸的任务书返回各地,立刻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建设狂潮。
“九纵九横”战略是所有工程的重中之重。国资委直属的“帝国基建总公司”和各省成立的“交通建设集团”成为了这场运动的主力军。无数的招标会在各地召开,吸引了全国所有相关的建筑、设计、材料供应企业。能拿到一份“九纵九横”相关的订单,几乎等同于拿到了一张未来五年财富增长的保证书。
汉洲中部的云梦省,地势复杂,山脉纵横,自古以来就是交通闭塞之地。如今,作为“纵三线”铁路和“横五线”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这里迎来了数万名建设者。
推土机的轰鸣声、打桩机的撞击声、工人们的号子声,汇成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最雄壮的交响乐。一座座桥梁横跨天堑,一条条隧道穿越山脉。为了保证进度和质量,许多新技术、新设备被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从高标号的特种水泥,到大跨径的预应力钢梁,再到全自动的隧道掘进机,帝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地的百姓们,每天都聚集在工地外,好奇又兴奋地看着这些钢铁巨兽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他们知道,等这些路修通了,山里的特产就能运出去,外面的商品也能运进来,子子孙孙将不再受困于这大山之中。
与此同时,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广袤的乡村地区悄然进行。
冀州的平原上,刚刚成立的“永宁乡农业合作总社”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乡亲们围着十几台崭新的、涂着亮绿色油漆的“铁牛”牌拖拉机,抚摸着它们钢铁的身躯,眼中充满了惊奇和渴望。
乡长兼任农社社长的李大明,站在一台拖拉机上,拿着铁皮喇叭,满面红光地喊道:“乡亲们!这是咱们社第一批到货的拖拉机!按照皇帝陛下的政策,社员购买,帝国补贴一半,咱们县里再给补两成!剩下的,还可以申请三年的免息贷款!有了这铁牛,一个人一天能耕三十亩地,比过去快了几十倍!”
人群中发出一片惊呼。算下来,一台拖拉机,农民自己只需要掏不到三成的钱。对于在农业改革中分了地、攒了些钱的农户来说,这个负担完全可以承受。
“我报名!”一个壮硕的汉子第一个举起了手,“李社长,俺要一台!俺家的五十亩地,再也不用愁了!”
“俺也要!”“给俺也算上!”
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农社的技术员们立刻开始进行分组,手把手地教导这些一辈子跟黄土打交道的农民如何驾驶和保养这些“铁疙瘩”。当第一位农民歪歪扭扭地驾驶着拖拉机,在田埂上犁出第一道笔直的深沟时,周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替代着沿袭了千年的牛耕人扛。它们不仅解放了生产力,更深刻地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家开始关心天气预报,学习科学种田,讨论市场行情,传统的“小农意识”正在被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思维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