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农业的变革,如同帝国的两个强劲引擎,而资本市场,则像是为这两个引擎注入了最高标号的燃油。
天京证券交易所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片火红。交易大厅里,股民们的情绪已经不能用“高涨”来形容,而是近乎“癫狂”。
“涨了!又涨了!‘帝国基建’的股票,这个月已经翻了四倍了!”
“快看‘皇家空客’!自从拿到那1000架飞机的大订单,股价就没停过!我上个月要是多买一万股,现在就能换辆‘龙旗’牌轿车了!”
“别说了,我买的‘汉阳钢铁’,已经涨了八倍!八倍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最初由“五年计划”点燃的行情,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资本盛宴。国企和皇企因为直接承接国家项目,信誉和前景最好,股价涨幅最为惊人,国有铁路公司、建设公司的股票甚至在短短几个月内上涨了超过八倍。而那些嗅觉敏锐、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的民营企业,也借着这股风潮,股价普遍上涨了五倍以上。
无数的“万元户”、“十万元户”在这场牛市中诞生。财富的暴增,极大地刺激了民间的消费欲望。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百货商场里,新推出的国产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柜台前挤满了人。服装店里,款式新颖、面料高级的成衣备受追青睐。烟酒店里,高档的“御猫”牌香烟和“天京”牌白酒常常卖到脱销。
这种旺盛的消费需求,反过来又刺激了轻工业、服务业、餐饮娱乐业的繁荣。从上游的重工业,到下游的消费品,整个帝国的经济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高速运转的良性循环。
国外的观察家们,将这一时期的大夏帝国称为“奔跑的巨龙”。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活力。他们看不懂这背后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优势,只能将这一切归结为某种“东方奇迹”。
而身处奇迹之中的大夏子民,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是: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和乐观,那是一个民族在上升期所特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皇宫深处,王昊看着国资部和财政部每日呈报上来的经济数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那117亿龙元的国库储备,正在以一种最高效的方式,转化为遍布帝国各地的公路、铁路、工厂、机场,转化为农民家里的拖拉机,市民家里的新电器,最终,沉淀为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底蕴和民众最真切的幸福感。
“这才只是个开始。”他喃喃自语,目光望向了墙上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帝国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