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内,灯火通明。内阁阁臣与各部尚书们人手一份由皇帝王昊亲笔草拟的《帝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指导纲要》,所有人都被其中描绘的宏伟景象深深震撼,殿内安静得只剩下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这份纲要,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被王昊形象地称为射向未来的“七支箭”。
“第一箭:产业整合与科技升级。”王昊的声音沉稳有力,开始逐条阐述,“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世界的工厂,更要做世界的引擎。内阁牵头,成立‘帝国产业规划部’,对全国所有企业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绘制出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地图,找出薄弱环节,重点扶持。汽车、飞机、造船、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特种钢铁、化工新材料,这些代表着未来工业方向的领域,必须不计成本地投入,要抢占技术的制高点!”
工业部尚书激动地站起身:“陛下,此举若能成功,帝国工业将脱胎换骨,不再受制于人!”
“第二箭:金融规制与资本引导。”王昊指向财政尚书,“目前国内股市林立,乱象丛生,不利于资本的有效利用。朕意,对全国股市进行整顿,只保留天京、东都、南都三大证券交易所,其余中小股市,全部限期并入。同时,成立‘帝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为实体经济打造一个健康、强大的融资平台。我们要让资本,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
内阁首辅躬身领命,他深知此举将得罪无数既得利益者,但这是帝国金融走向正规化的必经之路,有皇帝的决心,他便有了底气。
“第三箭:农业的革命——机械化浪潮。”王昊的目光转向农业尚书,“帝国疆域辽阔,农业改革让户户有地,但生产力依然低下。现在农民手里有钱了,需求也就有了。朕决定,启动‘农机下乡’计划。拖拉机、三轮车、播种机、收割机,都要像潮水一样涌入农村。在每个乡镇,成立‘农业合作总社’,由官方指导,农民自愿入会。会员购买大型农机,帝国财政给予高额补贴。农社负责统一调度机械,为乡亲们提供耕种、收割服务,并组织技术培训。”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赞叹皇帝的深思熟虑。这不仅是解决了生产力问题,更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将分散的小农经济组织了起来,为未来的规模化、现代化农业铺平了道路。
“第四箭与第五箭,朕称之为‘经脉工程’。”王昊在巨大的帝国地图上,用红笔画下纵横交错的线条。“‘九纵九横’,这是帝国的战略大动脉。我们要沿着这十八条线,同时修建最高等级的铁路和封闭式高速公路,将汉洲八十一省彻底贯通。在此基础上,‘省省通、州州通’,要用水泥路,将交通网络延伸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记住,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要刻在每一个地方官的心里!”
交通部尚书热血沸腾,如此庞大的基建计划,堪称前无古人,这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凝聚帝国向心力的伟大事业。
“第六箭:翱翔的帝国——航空立国。”王昊指向天空,“皇家空客公司的‘空客1型’客机(蓝星1949年英国布里斯托尔167 型螺旋桨客机,航程:8,900 公里,机组10人,载客100人,))已经试飞成功,性能稳定。朕要求,未来五年,每一个省的省会,都必须拥有一座能够起降大型客机的现代化机场。同时,鼓励各省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向皇家空客公司订购飞机。第一批,朕给你们定个目标,1000架!朕要让帝国的子民,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探亲访友,都能享受到飞行的便利。”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1000架大型客机,这背后是一个何等庞大的产业链和市场!
“第七箭:向海洋要财富。”王昊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地图上那漫长的海岸线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整顿和扩建沿海各大港口,打造世界级的港口集群。对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运输等产业,进行专项补贴和政策扶持。我们不仅要有世界最强的海军,也要有世界最繁荣的海洋产业。”
七箭齐发,涵盖了工业、金融、农业、交通、航空、海洋,几乎是帝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国家升级计划。
“这个五年计划,朕初步估算,每年需要投入约50亿龙元,五年总计250亿龙元。”王昊最后公布了预算,“国库出资一部分,剩下的,可以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引导民间资本等方式来解决。钱不够,不是问题。只要项目能带动帝国发展,能让百姓富裕,花再多的钱,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