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红门帘飘到谁家炕头(1 / 2)

小石头娘的棉鞋踩在雪壳子上,咯吱咯吱响得欢实。

她绕过村口老槐树,刚要拐进李寡妇家那条窄胡同,突然被什么扎了眼睛——枣红门帘在晨风中晃悠,粗布缝的边儿还带着线头,“李桂英(持证人)”几个字歪歪扭扭,倒像小娃娃拿树枝在雪地上画的。

“哎哟我的大妹子!”她踮脚摸了摸门帘布,指尖蹭到扎人的线结,“这红布是从哪抠出来的?你闺女小英子不是说要留着做过年新袄?”

李寡妇正蹲在门口劈柴,斧头“咔”地剁进树墩子,耳尖红得比门帘还艳:“那丫头昨儿夜里翻出我藏在柜底的布票,说‘妈给我做了十八年衣裳,今儿我给妈做门帘’。”她用手背蹭了蹭鼻尖的雪渣,“还说,咱娘俩种的自留地比谁家收成都多,凭啥不能挂红门帘?”

小石头娘乐了,把竹篮往臂弯里拢了拢:“你闺女这嘴皮子,跟杨靖那小子有得一拼!”话音刚落,远处传来王二婶的大嗓门:“桂英家挂红门帘啦?我家那口子昨儿还说‘红布费布票’,我这就去扯两尺——”

消息像长了翅膀,晌午头就扑棱到杨靖家土院儿。

他正蹲在门槛上给奶奶补棉裤,刘会计的蓝布衫子“唰”地罩下来:“又有十一户挂门帘了!”算盘珠子在怀里哐当响,“可这十一户里,八户没签《共富公约》,三户连户头都没立!”

杨靖把针脚往裤腿上一别,棉絮粘了满手:“您老急啥?”他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系统面板——“家庭共治网络”进度条刚跳到78%,“红门帘是面镜子,照出的是人心热乎劲儿。可光挂红布不立规矩,往后分粮分红闹起矛盾,这红布倒成了扎心的刺儿。”

刘会计的老花镜滑到鼻尖,露出半双亮堂堂的眼睛:“你小子是说……”

“夜校。”杨靖拍了拍膝盖上的棉絮,“让念慈组织‘共富夜校’,每晚在村部教记账、讲公约。红门帘不是面子,是责任——得让她们明白,挂了这帘子,家里的油盐酱醋、工分账本,都得摊开了说。”

当晚的村部热闹得像过年。

二十多个媳妇挤在烧得滚烫的炕头,张大山家二丫的棉裤角都烤出了焦边儿。

小石头娘主动爬上炕沿,把自家账本往煤油灯底下一摊:“上月我在工坊织了三十匹布,挣三十七块六。交公粮八块,买肥皂火柴两块五——”她故意顿了顿,“给娃存读书钱五块,剩下的……”

“买了花被面?”后排的王二婶伸长脖子。

“买了半袋麦乳精。”小石头娘眨眨眼,“给我家那口子补补——他修犁耙把手都磨破了。”

满屋子哄笑炸成一团,连蹲在门口的张大山都憋不住,“噗”地笑出声。

王念慈推了推他的后背:“张副队长,进来坐啊?”

张大山搓着沾了草屑的手,像偷摸进瓜地的娃:“我就是……来看看。”他刚在炕沿坐下,怀里的酒壶“咚”地砸在炕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