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卫报》头版视频标题只有一句话:
“他们种下的,是希望。”
主播努力保持镇定,
可声音仍止不住发颤:
“据轨道光谱监测,火星大气中氧含量提升0.%,
他们称之为‘生命萌芽点’。”
总统久久没有出声,
良久,他低声说道:
“我们曾经登陆火星,
而他们——
在火星上种下了生命。”
他抬头看着那颗闪烁的红色星点,
喃喃补了一句:
“当他们种下春天,
我们,
连希望都要进口。”
而那一刻,
在火星的天空下,
阳光洒在那片新生的绿色上。
风拂过,轻轻掀起一阵尘沙,
绿色的孢子被卷起,
飞向更远的荒原。
那是火星的第一次春天。
也是整个地球文明——
被震撼得无言以对的瞬间。
当“微生态播种计划”成功的消息传回地球那一刻,
大夏的天,彻底炸开了。
卫星画面在直播平台滚动播放——
红色的火星平原上,
那片“第一滴水之地”已经泛起一层浅浅的绿色光晕。
尘土中,有微光在闪。
那是藻类的反射,是生命的第一次呼吸。
短短五分钟,
大夏网络上的热搜被一个词霸占:
#火星长出生命了!
街头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那段画面,
人群在阳光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有人举起手机对着天空高喊:
“我们真的做到了!”
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边擦眼泪边笑,
“火星也长草啦!”
各大城市广场挤满了人。
魔都外滩的巨型LEd上,
火星的红色地表被实时转播,
光影之间,出现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绿色。
当那一点绿在镜头中闪动,
整片人群轰然欢呼——
掌声、口哨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伍思辰!”
“火星!”
“文明新生!”
呼喊的浪潮从广场传到街口,
从街口传到城市上空,
变成一场属于人类的庆典。
龙都,中枢科技城会议中心。
临时宣布的新闻发布会座无虚席。
中央大屏幕上,
火星生态监测图像被不断放大——
氧气含量0.004%,
湿度上升至0.08%,
极地温度上升至6.1c。
主持人几乎忍不住哽咽:
“这意味着……
火星的空气,真的开始有生命成分了。”
台下掌声持续三分钟,
所有人都在笑,却都红了眼。
有人在会议记录上写下了一行字:
“人类用几千万年演化出呼吸,
而大夏——只用了十年。”
校园里,
老师放下课本,打开投影,
孩子们看着那抹红色星球的绿光,
一个男孩忽然举手:
“老师,以后我能去火星种花吗?”
老师笑着回答:
“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