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也许花开得比地球的还好看。”
全班哗然欢笑。
而那种笑声——轻盈、骄傲、带着未来。
在南方的工厂车间,
焊工们暂停了手上的活儿,
围着一块旧电视屏幕。
有人点燃一支烟,
嘴角咧到耳根:
“呵,他们在火星种东西了,
这回真不是电影。”
旁边的小伙子接话:
“那就是咱们造的运送模块啊,
你忘了去年调度的那批耐辐射材料?”
几个人对视一眼,
都笑了——
那是一种打心底的骄傲,
那种属于工匠、属于国家、属于这个时代的光。
晚上八点整。
大夏中枢发布官方公告:
“微生态播种计划·一期圆满成功”
并宣布设立纪念日——
“星生节”,纪念人类在火星上第一次让生命发芽。
全国灯光秀同步开启。
长江大桥的灯光化作流动的绿线,
东方明珠塔的顶端,打出一行巨字:
“地球之外,生命新生!”
高铁车厢内的广播换成了喜讯报道,
司机们纷纷鸣笛致敬。
夜空被无人机编队点亮——
那一刻,
上空出现了火星与地球相连的立体光环,
两颗星球的轮廓交汇,
构成一个巨大的汉字——“生”。
人们仰头望着那片光,
有人笑,有人哭,
有人默默伸出手,
像是想去触碰那遥远的星光。
电视台的特别节目连夜播出。
主持人声音沙哑却激动:
“从今天起,火星不再是冷寂的星。
它第一次呼吸,第一次长出生命。
这一刻,
整个人类,
都在用中文——记录历史。”
夜深了,
城市的灯火仍未熄灭。
街角的小店贴出了新的标语:
“今晚营业到火星天亮!”
人们举杯庆祝,
有人大喊:
“敬火星第一滴水!”
另一个接着喊:
“敬大夏!”
第三个声音响起:
“敬我们这代人——真的点亮了宇宙!”
笑声、掌声、汽笛声混在一起,
在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而此刻,
在数千万公里外的火星上,
伍思辰站在那片泛绿的地表前,
看着新生的藻群在风中轻轻闪光。
通讯频道里传来地球的欢呼声,
他只是微笑,
轻声说道:
“他们在庆祝,
其实我也想告诉他们——
这一抹绿,
也在看着我们。”
风掠过他的肩头,
带起火星沙面上的微光,
像是在回应这场跨越星辰的欢腾。
那一夜,
地球亮如白昼,
火星静如梦境。
两颗星球之间,
回荡着同一句话——
“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