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曙光基地。
随着第二次地火窗口的到来,
新的运输舰队穿越太阳风抵达轨道母港。
舱门开启的瞬间,
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尘香与金属味——
那是火星独有的气息。
伍思辰亲自站在太空城的指挥席前,
注视着那些从舱门走出的身影。
这一次,不再是科研人员或航天员。
而是——建设者。
“曙光二期·人才扩编令”
“根据火星发展委员会决议,
全面引入地质、建筑、制造与农业专业人才。”
伍思辰在简报会上语气平稳:
“火星不能只是活下去的地方,
它要能成长、生产、繁荣。”
全息屏幕亮起,
上面列出四大类核心队伍:
地质勘探组——负责寻找可开采的金属矿与地下水源。
建筑工程组——负责扩大地下居住区与能量通道。
制造系统组——组建火星首个自动加工厂。
生态农业组——在封闭生态舱中进行火星植物实验。
伍思辰说完,
整个会场掌声如雷。
“火星时间·第 180日”
新一批航天员兼工程师陆续抵达。
他们穿着印有“大夏火星建设团”标志的红白航服,
在尘土中互相碰拳致意。
基地广场上,
AI引导机正带领他们进入分区。
“第三区域:地质探测。”
“第六模块:农业温室。”
“第九环:制造工厂。”
从此,
火星的昼夜中多了新的声音——
钻探的轰鸣、机械臂的咔嗒声、植物生长的低频震动。
“地质勘探组”
十几辆勘测车驶入北部峡谷。
领队刘子墨蹲下身,
用手指刮开一层红沙,
露出下方微闪的银色颗粒。
“镁矿,含量不错。”
旁边的女地质师兴奋地喊:
“我们不再靠地球运金属了!
火星也能给我们材料!”
他们把样本封装,
标上标签:“火星资源·第001号矿带”。
那是人类在外星上登记的第一片自然资源。
“建筑工程组”
地下工程区灯火通明。
机器人在低重力环境下灵活移动,
三维打印臂不断吐出钛基复合材料,
墙壁一寸寸被重构。
“防辐射值达标,空气流通良好!”
指挥官抹了抹额头的汗,笑道:
“这地儿,以后能盖学校。”
“制造系统组”
“曙光制造中心”在轨道母港内启动。
AI中控声线冷静:
“第1号打印舱启动……
第2号成型炉预热完成……
材料回收系统运转正常。”
第一批火星制造零件正式诞生。
它们不再需要地球供应,
而是由火星本地矿石冶炼提取。
伍思辰在监控台前微微点头:
“这一天,人类开始在另一颗星球制造工具。”
“生态农业组”
农业舱内温度恒定在23度。
封闭的玻璃罩里,
一株绿色的芽在红色土壤中慢慢舒展。
工程师笑着低声说:
“这是火星第一片作物。”
那是一种名为“星谷”的杂交稻类,
能在低气压与高辐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当那片嫩绿的叶尖探出土壤时,
整个农业舱都响起掌声。
“我们种下的不只是粮食,”
总工程师说,
“是火星的未来。”
“地球上的轰动”
新闻频道正在直播这场盛况。
主持人语气激昂:
“第二批定居者已登陆火星,
四大领域全面入驻!
火星,正成为人类的新大陆!”
网络瞬间爆炸。
“建筑工人也上火星了!”
“火星农业?我们真的要搬过去了!”
“这不叫殖民,这叫开荒!”
街头的广告屏上,
已经有人打出新口号:
“下一站,火星招募中!”
伍思辰看着火星传来的画面,
地质车的灯光在红色沙丘间闪烁,
地下基地的金属穹顶泛着温暖的橙色。
他轻声道:
“第一代人去了太空;
第二代人建设火星;
第三代人——
将在星辰之间出生。”
他顿了顿,微微一笑:
“从今天起,
火星,
不再是无人星球。”
“鹰酱·白宫·国家战略安全会议”
凌晨两点半。
新闻屏幕里,大夏火星基地的画面在无声播放——
工人、工程师、农学家、制造专家,
在红色的尘土上行走、焊接、播种。
总统的手指紧紧扣着桌面,
声音低沉:“他们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