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轨道的恒星供能母港稳定运行,
地下生态区温度恒定,
氧气、水与燃料的循环系统持续高效。
这一切,都意味着——
火星,终于可以“呼吸”了。
伍思辰在太空城的会议厅里,
看着全息投影中那颗泛着微光的红色星球,
缓缓开口:
“既然火星能养活生命,
那么——
我们就要让更多的人去那里。”
全场安静。
那一刻,
每个人都意识到,
伍思辰即将宣布的,
不再是一个实验项目。
而是——一场文明的迁徙。
“恒星航运计划·启动”
投影屏上浮现出新的蓝图。
——火星运输计划:利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发射窗口”,
每 26个月一次,
定期运送定居者、物资与设备。
伍思辰用指尖轻轻一划,
屏幕上显示出地球与火星轨道的同步动画。
“每一次发射窗口,
都是地球与火星距离最近的时刻——约 5500万公里。
那是宇宙赐予人类的‘时间门’。”
他停顿片刻,目光深邃:
“我们要让这扇门,不再属于探险者,
而属于全人类。”
“太空总署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当天,全国直播。
伍思辰出现在公众面前,
身后是巨大星图。
“我们将以勇气号、曙光号为首批载人舰队,
开通地球—火星定期航线。
未来十年内,将有五千名科研人员、工程师与家庭成员前往火星,
在那片红色土地上,建立人类第一个行星定居点——
‘新晨之城’。”
会场掌声如雷。
网络瞬间爆炸。
“火星移民计划启动!”
“26个月一次航班,真·宇宙地铁!”
“我们在用星轨当时钟!”
有人激动地留言:
“祖先看月亮许愿,
我们看火星订票。”
“地球轨道·航运中心”
三艘货运舰正进行装载作业。
模块化货仓里,堆满了太阳能板、生态舱材料、自动勘探车、
以及……第一批“火星家庭包”:
地衣种子、空气净化藻、水回收系统与光合照明装置。
“勇气号”指挥官检查清单时,忍不住笑:
“这不是太空任务,
这是搬家。”
伍思辰通过通讯频道回应:
“没错——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远的一次搬家。”
“火星轨道·曙光基地”
曙光基地收到首批补给信号。
巨舰降落时,火星地平线泛着淡金色光晕。
舱门打开,
新一批定居者踏出舷梯。
他们的靴底踩在红色尘土上,
那一声轻响,
像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心跳。
基地的孩子们第一次跑出通道,
在透明穹顶下追逐着飘起的红沙。
航天员在日志中写下:
“火星的风,第一次吹动了孩子的笑声。”
“全球舆论的轰动”
大夏新闻频道播放这段画面时,
亿万人屏住呼吸。
主播声音颤抖:
“他们到达了。
人类在火星上,开始拥有家与未来。”
评论区沸腾:
“以前是航天员上火星,
现在是邻居上火星!”
“发射窗口?以后叫出行窗口!”
“26个月一次发车,记得别迟到。”
“伍思辰·太空城演讲”
伍思辰站在全息平台中央,
身后是缓缓运转的太阳与行星轨迹。
他望向那无垠星海,
语气温和却铿锵:
“我们不再依赖燃料,不再受困重力。
我们以太阳为灯,以行星为路,
用宇宙的时间——
来规划人类的未来。”
他微微抬手,
地球与火星的轨迹在空中交汇,
化为一道金色的光弧。
“每 26个月,
一次发射窗口,
一次文明的跃迁。
这,就是我们的节奏。
这,就是——恒星时代的脉搏。”
“鹰酱·白宫·全球战略危机会议”
凌晨两点,白宫地下指挥室的空气凝固得像冰。
总统面前的屏幕上,正在播放那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