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局长神色复杂:“他们在建设社会,先生。”
“社会?”总统皱眉。
“是的。”
能源部长接过话头,语气有些颤抖,
“他们引入农学家、地质师、建筑师……
甚至开始在火星建立工厂。
他们不只是科研项目,而是——城市雏形。”
总统久久无语。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
“也就是说,
他们的火星,已经开始自给自足。”
会议室鸦雀无声。
有人喃喃道:
“他们在重演工业革命,
但舞台——换成了火星。”
“布鲁塞尔·欧联航天理事会”
法国外长拍案而起。
“他们在火星种地了?!这是农业殖民!”
德国代表面无表情:“这不是殖民,
他们根本不需要征服对象,
他们在创造生态。”
投影屏上闪烁着最新的火星农业画面——
温室舱内,绿芽破土。
红色星球上,出现了第一抹绿色。
意大利能源代表低声道:
“我们讨论过能源危机,他们已经解决了光能;
我们讨论过粮食问题,他们在火星种出稻谷。
接下来呢?他们会在金星种橄榄吗?”
会议室一阵沉默。
最后,主席团代表苦涩地说:
“他们在改写‘地球文明’的定义。”
“伦敦·BBC特别报道”
主持人脸色僵硬地对着镜头念稿:
“最新消息,大夏在火星正式引入农业、地质、建筑与制造专家,
宣布火星基地将转型为‘行星级自给社会’。”
画面切入时,
屏幕上出现了火星地下居住区的施工影像、
勘探车的探照灯、
温室舱中闪着水汽的作物。
嘉宾忍不住插话:
“他们正在让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
另一人反驳:“不,
他们在让人类学会离开地球。”
直播间陷入诡异的安静。
主持人喃喃一句:
“我们曾引以为傲的‘地球中心文明’,
已经被他们推向了宇宙的边缘。”
“纽约·《经济学人》头版”
标题醒目而冷峻:
《他们在火星建城市,我们在地球吵房价》
副标题则是一句更刺耳的总结:
“当旧世界在补贴农业时,
新文明已经在别的星球重新种下了种子。”
评论区一片崩溃。
经济学家写道:
“火星的第一批作物不是农产品,
而是文明独立的象征。”
“他们不再需要地球的贸易——
他们已经开始生产未来。”
“东京·防卫航天厅”
部长盯着屏幕上那片绿意盎然的温室,
喃喃道:“他们……在种田。”
副官苦笑:“是的,先生。
他们把农业技术、光能系统、AI管理、
全都搬上了火星。”
部长沉默半晌,忽然低声说:
“他们连火星都能变绿,
我们的地球,还在为雾霾争吵。”
“巴黎·神学科学院”
几位学者围着电视,
看着火星温室的画面。
一位神父喃喃道:
“上帝赐予地球生命,
而他们,在另一颗星球上重新创造了生命。”
另一人叹息:
“这不只是科学的胜利,
这是人类对宇宙的再造。”
“罗马·联合国特别会议”
代表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报告。
封面标题只有一句话:
《火星社会雏形:人类的第二个起点》
美方代表几乎是咬着牙念完:
“他们宣布将在十年内实现火星社会化管理体系,
包括生产、教育、能源与自治系统。”
法国代表声音低沉:
“他们要在火星上建一个大夏。”
有人低声补了一句:
“而我们——还在地球上开会。”
“全球民间反应”
社交媒体上爆炸:
“他们把大学毕业的农学家送上火星!”
“建筑师、地质师、机械师,全去了!”
“大夏不是探索火星,是在复制文明!”
有一条留言被无数人转发:
“他们在播种未来,
而我们在数失去的时间。”
“白宫深夜”
总统看着窗外的月光,
语气几乎是喃喃自语:
“他们正在用另一颗星球,
证明地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幕僚低声问:“那我们要怎么办?”
总统沉默很久,只说了八个字:
“我们……已经没有模板可抄。”
与此同时,
在火星的地平线下,
第一批农业舱的灯光亮起,
温室内的水汽升腾,
植物在红色尘土中摇曳。
伍思辰望着监控画面,
轻声道:
“这是我们文明在宇宙的第二次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