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盟友初现(2 / 2)

这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个关键信息:

1. 风浪起于曲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这能极大缩小萧景珩一方的防范和调查范围。

2. 非止于救驾:暗示苏浅月的目的不仅仅是“救驾”博取名声,还有更深层的目的(比如陷害沈清璃,或者借此接近某种势力)。

3. 宁苑观棋,意在局外:这是最核心的提示。明确指出宁老太妃并非单纯的旁观者,而是“观棋”之人,甚至其意图可能超越赏花宴本身,在“局外”有更大的图谋。这既回应了萧景珩的“有旧”之说,又拔高了对局势的判断,显得她并非只关注内宅争斗,而是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

写好后,她同样将纸条卷得极小,唤来豆蔻,低声吩咐:“想办法,将这个东西,混在下次送去‘墨韵斋’换的书籍或文房里,务必确保送到掌柜手中。”

豆蔻郑重点头,将小纸卷小心翼翼地藏好。

信息已经送出,现在,就是等待对方的回应,以及继续自己的筹备。

沈清璃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萧景珩身上。她开始利用回府后的便利,更加积极地搜集信息。她甚至动用了【命运片段窥视】,再次锁定苏浅月和宁老太妃,试图找到她们之间“有旧”的更具体证据,但每次窥视到的画面都停留在赏花宴当日的关键节点,关于过往的联系,似乎被一层迷雾笼罩,难以穿透,显然涉及更深层次的命运轨迹,以她目前的能力还无法轻易窥破。

同时,她也开始暗中留意府中与苏氏院子往来密切的下人,特别是那些可能接触到宫闱消息的。她利用【微表情洞察】,在一次苏氏身边的管事嬷嬷来“探望”她时,看似无意地提起了宁老太妃信佛仁慈,试图观察对方的反应。那嬷嬷脸上瞬间闪过的细微不自然,虽然很快被笑容掩盖,却让沈清璃更加确信,苏氏与宁老太妃那边,绝对有联系!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与等待中流逝。赏花宴前三天,沈清璃终于再次收到了“墨韵斋”以送回修补古籍为名送来的东西。在书匣的夹层里,她找到了萧景珩的回信。

依旧是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四个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字:

“已知。静待。”

已知。静待。

沈清璃捏着这张纸条,反复品味着这四个字。

“已知”,代表他收到了她的信息,并且认可了她的判断。这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可能意味着他已经据此调整了部署,或者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

“静待”,则是一种安抚,也是一种指令。他让她稳住,不要轻举妄动,剩下的事情,他会处理。

这是一种充满掌控力的回应。他没有透露任何他的计划,只是告诉她,局面已在掌控(或正在纳入掌控),她只需要等待时机。

这种被主导的感觉,让沈清璃微微蹙眉。她不喜欢这种完全被动等待的感觉。但她也明白,在目前的情况下,与萧景珩这样的盟友合作,必须有所取舍。他提供保护和更高层面的破局,而她则需要提供关键信息和在特定环节的配合。

信任,在一次次谨慎的信息交换中,初步建立,但远未到牢固的地步。

沈清璃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静待?她可以等,但绝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做。

赏花宴,她不仅要破局,还要在这复杂的棋局中,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和……生存的空间。

萧景珩,我们宴上见分晓。

萧景珩莫测高深的“静待”二字,究竟布下了怎样的棋局?赏花宴上,他将如何应对苏浅月与宁老太妃的联手?而决心不甘只做棋子的沈清璃,又将如何在“静待”中寻觅属于自己的反击机会?曲桥风浪将至,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一场好戏,即将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