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地动并非天罚,而是地壳板块运动积累的能量释放所致。通过测算星象轨迹与地磁变化的相关性,结合地质构造数据,我们便能构建模型,进行概率预警……”林瀚源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着简易的模型演示,让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原来如此!”
“竟是这样!并非鬼神之说!”
知识的魅力,在于它能驱散蒙昧,揭示规律。这场讲座,本身就是对新学最好的宣传。
申时·江南道,松鹤书院
这是江南最负盛名的书院之一,山长乃是当代大儒。此时,书院内也在热议《格物新学促进令》。
“山长,睿王此举,是否操之过急?恐引起士林动荡啊。”一位教习忧心道。
老山长抚须沉吟片刻,缓缓道:“格物之学,能预警天灾,能活人性命,能增产出产,此乃不争之事实。其学既有大用,为何不能有一席之地?我辈读书人,当有‘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胸怀。兼容并蓄,方是正道。”
连江南文坛领袖都表现出开放态度,这让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士绅开始重新思考。楚幼薇也适时运作,让《格物报》江南版详细刊载了格物之学在民生各方面的应用实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舆论。
酉时·皇宫,御书房
皇帝萧宏仔细翻阅着萧煜让人送来的那本厚厚的《格物效益汇编》,上面罗列的数据触目惊心(好的方面):因地动预警减少的伤亡估算、因新农具提升的粮食产量、因新医药降低的死亡率、因工程器械节省的人力物力……
他合上汇编,长长舒了一口气。事实胜于雄辩。
“拟旨。”皇帝终于下定决心,“《格物新学促进令》,准予推行。于下次科举,增设‘格物’一科,试策论与实务。各地官学,逐步引入格物启蒙。着睿王萧煜,领衔编纂《格物基础纲要》,以为教材之基。”
他做出了选择,选择顺应那股由知识推动的、不可阻挡的潮流。
戌时·睿王府,观星台
萧煜收到了皇帝的批复。他并不意外,只是平静地将旨意收起。
“殿下,如此一来,我们算是真正在旧体系的铜墙铁壁上,凿开了一道口子。”苏沐清轻声道。
“这只是一个开始。”萧煜望向星空,目光深邃,“推广新知,道阻且长。旧势力的反扑不会停止,太子的阴谋也不会就此罢休。但我们既然点燃了这星火,便要让它形成燎原之势。”
他转身,对众人道:“接下来,我们的重心是两件事:一,确保第一次格物科举的公平与权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二,加快格物院自身的技术突破,‘飞鸢’、‘雷音’计划需加速。我们要用不断涌现的新成果,来巩固这来之不易的阵地。”
新学的波澜已起,星火开始燎原。前路依旧漫长,但知识的光芒,已经照亮了变革的方向。
---
(第13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