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大晨皇宫,文华殿
一场关于《格物新学促进令》及设立“格物科举”专项的御前辩论,正在激烈进行。以七皇子萧炎、新任工部尚书(原格物院支持者)为首的新派官员,与以太傅、礼部尚书及几位宗室老亲王为首的守旧派,展开了唇枪舌战。
“陛下!圣贤之道,乃立国之本!算学、工巧之术,不过是奇技淫巧,岂可登大雅之堂,更遑论与经义并列,设科取士?此乃动摇国本,祸乱朝纲!”太傅须发皆张,言辞激烈。
七皇子萧炎毫不示弱,朗声反驳:“太傅此言差矣!若无格物之学,何来陇西地动预警,活民百万?何来防疫良药、救灾利器?何来漕运新船、农事增产?圣贤之道教我们修身齐家,而格物之学方能强国富民!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固步自封,才是真正的祸国之源!”
龙椅上的皇帝萧宏,面色平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在扶手上轻轻点动,不置可否。他乐见其成,让这场辩论消耗朝臣的精力,同时也借此观察各方反应,尤其是萧煜对此事的态度和影响力。
同一时刻·睿王府,信息中枢
萧煜并未亲临文华殿辩论,他正通过天机阁的渠道,实时获取着朝堂上的消息。
“殿下,守旧派反应激烈,尤其是宗室几位老王,态度坚决。”凌若仙汇报道。
“意料之中。”萧煜目光沉静,“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他们怕的不是格物之学本身,而是怕这套新体系,会打破他们赖以生存的旧秩序和特权。”他沉吟片刻,“告诉七哥,不必在言辞上过于纠缠。将陇西救灾的各项数据、格物院近年来的成果清单,尤其是关于农具改良带来粮食增产、新式织机提升布匹产量的具体数据,整理成册,分发各位朝臣。让事实说话。”
他要用无可辩驳的实际效益,来碾压空洞的道德指责。知识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其创造的现实价值来证明。
巳时·京都,太学
太学之内,也因《格物新学促进令》的提出而炸开了锅。年轻的学子们分成了两派,在学堂、在宿舍激烈争论。
“格物之学,实学也!能富国强兵,为何不能入科举?”
“荒谬!读书人当以圣贤之道为本,钻研那些匠人之术,岂不本末倒置?”
“若无匠人之术,你穿何衣?食何粮?居何所?地动之时,何人预警?”
“强词夺理!君子不器!”
思想的碰撞在年轻的士子中产生火花,有人固守传统,也有人对格物院展现的新世界心向往之。数名深受格物院影响的年轻博士甚至联名上书,支持新学入科举。知识的星星之火,开始在士林这片看似坚固的阵地上点燃。
午时·东宫
太子萧灿听着幕僚汇报文华殿的辩论情况,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
“吵吧,吵得越凶越好。”他低声道,“老九想动科举这块根基,就是在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传话给太傅和几位宗亲,本王支持他们!必要时,可以鼓动太学生联名上书,甚至……可以允许一些‘过激’的举动。”他试图将水搅浑,利用守旧势力的反弹,来打击萧煜的声望和改革进程。
未时·大晨格物院,公开讲堂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格物院内却是一片求知的净土。林瀚源正在主持一场面向京都各阶层开放的公开讲座,讲解“星轨定策”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地质学知识。台下座无虚席,不仅有格物院学员,还有许多好奇的市民、商人,甚至一些穿着儒衫的年轻士子也混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