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好东西!海参营养价值高,素有“海里人参”之称,尤其是这种野生的刺参,在市场上价格一直非常坚挺。
他小心地用特制的长柄钩子,轻轻探入石缝,避开海参脆弱的内壁,钩住其一端,然后缓慢而稳定地向外拖拽。
得益于手套对力道的精准感知,他很顺利地将第一只刺参完整地取了出来。这家伙入手沉甸甸,肉质厚实,品相极佳。
如法炮制,他又从同一个石缝以及旁边另一个隐蔽的角落里,总共找到了五只大小不一的野生刺参!最大的一只几乎有他手掌长,最小的也有两根手指并拢粗细。
五只野生刺参!这绝对算得上是一次小丰收了!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这种品质的野生刺参,根据大小,每只卖到 一百到两百元 不成问题。这五只加起来,又是大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收入!
林海小心地将这些还在微微蠕动的“黑金”放入桶中,与之前的石夹螺和石头蟹分开存放,避免被蟹钳弄破。
这次午后看似随意的赶海,收获远超预期。
带着满心的愉悦和沉甸甸的收获,林海踏上归途。夕阳将他归家的身影拉长,桶里偶尔传来螃蟹窸窣的爬动声。
然而,就在他快要走到村口时,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合作社所在的小山坡和更远处的海面。
他的目光扫过海平线,忽然定格在东南方向,那片他们之前探索藻林的海域附近。
只见在遥远的海天相接处,有几个不易察觉的、移动的黑色小点。
距离太远,看不清具体是什么船,但那航向和位置,让他心头莫名一紧。
他立刻加快脚步回到家,放下收获,也顾不上清理,径直上了自家小楼的顶层露台。
这里视野更好。他拿出之前为了观察海上情况而购买的一个高倍望远镜,调整焦距,向那个方向望去。
镜头里的景象清晰了一些。
那是两艘船体线条流畅、涂装统一的白色钓鱼艇,正在那片海域附近缓慢游弋,确实不像是在正经钓鱼。
它们时而停下,时而改变航向,动作透着一种目的性明确的勘探意味。
虽然无法确认这就是阿水伯老表提到的那两艘船,但出现在这个敏感位置,本身就足够引人怀疑。
林海的心微微沉了下去。看来,对方并没有放弃,而且可能已经将搜索范围缩小到了这片区域。
他放下望远镜,眉头微蹙。大海依旧广阔无垠,但在那蔚蓝的平静之下,竞争的暗流已然涌动。
他收获海参的喜悦被冲淡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迫感。
必须更快地行动起来。藻类的研究要加速,与外部渠道的合作要推进,合作社自身的实力也要尽快提升。
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无惧任何外来的挑战。
他看了一眼视野中依旧稳定的 【气运值:85\/100】 ,深深吸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走得更加稳健,也更加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