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海悦酒店的赵经理亲自验收了那只活力依旧的象拔蚌,对于其肥硕的品相赞不绝口,650元的款项当场结清,爽快利落。
这笔收入让林海上午的心情都跟着明媚起来。
他没有在镇上多作停留,买了些合作社需要的日常用品和秦雨点名要的几种实验器皿后,便骑着三轮车返回白沙湾。
回到村里,他将采购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好。
秦雨拿到新的培养皿和取样工具,立刻又钻进了实验室。
苏晓月则向他汇报,已经通过邮件与蓝海优品的吴经理初步接洽,对方回复很快,表示对新型藻类很感兴趣,希望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包括成分分析、食用历史(如果有的话)以及大致的预估产量。
“看来他们是认真的。”
苏晓月总结道,“我跟秦雨姐商量了一下,准备把张教授那边反馈的权威检测报告(一旦出来)作为核心材料,再附上我们的人工培育进展报告。”
“嗯,稳妥起见,等学校的报告更好。”
林海表示同意。与这种正规公司合作,权威背书至关重要。
处理完这些事务,午后阳光正好,潮水也退到了一个理想的位置。
林海看着波光粼粼的大海,心里那股亲近自然的冲动又活跃起来。
他决定不跑远,就去村西头那片礁石区转转,看看能不能补充些晚餐的食材,或者再有点小收获。
提着桶和钩子,林海漫步在熟悉的礁石间。
咸湿的海风拂面,脚下是湿滑却坚实的触感,耳边是海浪永不停歇的冲刷声,这种融入自然的感觉总能让他心神宁静。
他熟练地翻动着不大不小的石块,在石缝间探寻。
很快,他就有了收获——几只躲避不及的“石夹螺”(一种小型马蹄螺),肉质鲜甜,是煮汤的佳品;还有一只不太走运的“石头蟹”(伪装能力极强的蟹类),被他用钩子精准地拖了出来,这家伙清蒸最是原汁原味。
这些零碎收获加起来,也能值个 几十块钱,更重要的是,是自家餐桌上的美味。
他将这些“战利品”放入桶中,继续向前探索。
来到一片水较深、背阴的礁石区,这里常年受海浪冲刷,形成了许多孔洞和缝隙。
林海的目光被一处不起眼的、被海草半遮掩的石缝吸引。
【寻踪手套】传来一种不同于普通贝类或螃蟹的、略带韧性的吸附感。
他蹲下身,拨开海草,用手电筒往石缝里照去。
只见在缝隙深处,紧贴着潮湿的岩石,趴伏着几个黑褐色、长约十几公分、形似粗壮黄瓜的物体,表面覆盖着细小的肉刺。
“野生的刺参!”林海心中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