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长夜校准者 > 第34章 温柔的氛围

第34章 温柔的氛围(1 / 2)

回到特殊病区那间狭小的看护室,苏婉反锁上门(尽管知道这锁形同虚设),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上。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不是因为刚才冒险传递信息的后怕,而是因为陈静最后那个高深莫测的微笑,和那句关于“正确的方法”的暗示。

她成功了?那支笔真的能带着她的求救信离开这座牢笼吗?可陈静的反应太过平静,平静得让人心慌。那支笔……会不会根本就是陈静设下的另一个陷阱?一个测试她是否“安分”的诱饵?抽屉里那些一模一样的笔在她脑海中闪现——陈静是否早已料到她会尝试传递信息,甚至……是故意给她创造的机会?

这个念头让苏婉如坠冰窖。如果连她的反抗都在陈静的计算之内,那她的所有挣扎,岂不都成了取悦对方的表演?一种更深的无力感攫住了她。

接下来的几天,特殊病区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每一秒都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平静。陈静依旧每天来“查房”,依旧细致地“指导”苏婉的护理工作,但不再提及任何与外界相关的话题,也不再进行那种令人不适的“心理疏导”。她甚至允许苏婉在天气好的时候,推着林默的病床到小楼附属的、被高墙围起来的阳光房里待半小时。

阳光房里有几盆半死不活的绿植,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来,带着暖意,却无法驱散苏婉心头的寒意。她看着轮椅上林默安静的侧脸,阳光在他苍白的皮肤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继续给他读报纸,声音平稳,但内容已经换成了她偷偷藏起来的、几天前的旧报纸。她需要让他,也让自己,保持与外部世界一丝微弱的联系。

她也在暗中进行着更细致的观察。她发现,当读到某些特定的词汇,比如“医学伦理委员会”、“警方介入”、“失踪人口”时,林默放在扶手的手指会有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紧绷。而当她提到“白玫瑰”这个词时(她冒险试探了一次),他眼睑下的眼球转动明显加快,甚至喉咙里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的、像是呜咽又像是窒息的气音。

这些反应转瞬即逝,但苏婉几乎可以肯定,林默能接收到外部信息!他的意识被囚禁,但并未消亡!陈静所谓的“稳定”,或许正是用药物和某种手段维持着的、一种生不如死的“活死人”状态!而“白玫瑰”,这个与过往创伤紧密相关的符号,依然是刺痛他封闭意识的一根刺!

这个发现让苏婉既激动又恐惧。激动的是,林默可能是最关键的证人;恐惧的是,陈静绝不会允许这个“证人”有开口说话的一天。她对自己24小时看护的安排,既是监视,恐怕也是一种……“喂养”。陈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在等待林默出现更“有趣”的反应,或许是在等待苏婉被这绝望的环境彻底同化。

这天下午,苏婉在阳光房里给林默擦拭手指时,小满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门口,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杯水和几片药片。

“陈医生吩咐,给林先生加一种新的营养神经的辅助药物。”小满的声音平板无波,将托盘放在旁边的小几上。

苏婉的心猛地一沉。新的药物?在这种时候?她看向那几片白色的小药片,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她立刻想起了小满之前差点加入林默营养液里的那个无标签的小瓶。

“这是什么药?有医嘱单吗?”苏婉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正常的询问。

小满抬起空洞的眼睛看了苏婉一眼,又迅速垂下:“陈医生口头交代的,说是最新研究进展,对促醒有帮助。”

有帮助?苏婉心中冷笑。陈静会希望林默醒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更可能是加速他“彻底安静”的毒药!或者,是另一种更可怕的、控制其神经反应的实验性药物?

“我需要核对一下医嘱。”苏婉坚持道,伸手想去拿托盘上的药片,想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标识。

就在这时,一只冰凉的手轻轻按住了她的手腕。

陈静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阳光房门口,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怎么了,苏婉?对新方案有疑问?”

苏婉的心跳漏了一拍,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陈医生,我只是按照流程,想核对一下医嘱。”

“哦,这个啊。”陈静走上前,自然而然地拿起那几片药,放在眼前看了看,语气轻松,“这是刚从国外研究所拿到的最新样品,还没有正式录入系统,所以没有纸质医嘱。我正准备和你说明呢。”她将药片放回托盘,目光转向苏婉,带着一种导师般的耐心,“这种药物作用于特定的神经递质,理论上可以促进突触间的信息传递,对林默这种情况可能有奇效。当然,任何新药都有风险,所以需要我们在使用初期进行非常严密的监测。”

她说得合情合理,专业且谨慎,仿佛一切都是在为病人的康复着想。但苏婉一个字都不信。促进信息传递?是不是也包括传递那些被“白玫瑰密钥”锁住的、可怕的记忆?陈静是想用药物强行“撬开”林默的大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