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长夜校准者 > 第35章 猫的奇想

第35章 猫的奇想(2 / 2)

李锐正在模仿一只晒太阳的猫,全身放松地侧卧着。突然,他轻声说:“它们不思考过去或未来,只是...存在。”

这是三个月来他第一次表达出如此连贯的哲学性思考。

林默抓住这个机会:“你能感受到那种存在状态吗?即使只有一瞬间?”

李锐沉默了片刻,然后微微点头:“就像...所有的部分都暂时停止了争吵。”

监测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不同人格片段对应的脑区活动首次出现了和谐而非冲突的模式。

随后的训练中,林默加入了更多元素。他让李锐不仅模仿猫的动作,还尝试模仿猫的心理状态:好奇、满足、慵懒、警觉...

每一个“猫的心理状态”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李锐内心世界的一扇新门:

模仿猫的好奇心时,他第一次主动探索VR环境,而不是被动反应;

模仿猫的满足感时,他体验到了一种简单而纯粹的愉悦;

甚至模仿猫的警觉时,他也学会了一种更加灵活而非僵硬的防御方式;

最令人惊讶的是,不同的人格片段开始对这些“猫的状态”产生共同的反应。愤怒的保护者喜欢模仿猫的防御和力量;麻木的承受者响应猫的放松和柔软;甚至连那个观察者片段也开始欣赏猫的超然和冷静。

第三周,李锐已经能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自发进入“猫的状态”。有时在谈话中,他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个猫式的伸展;有时在焦虑时,他会模仿猫的自我安抚行为。

“这不是逃避。”李锐在一次治疗中说,“而是...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存在方式。猫不思考自己是不是好猫,它只是猫。”

这句话让林默恍然大悟。李锐的问题核心之一就是过度的自我评判和分裂的自我认知,而猫的存在方式提供了一种非评判性的存在模式。

林默开始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在认知治疗中,他让李锐“像猫一样观察自己的思维”;在情绪调节训练中,他让李锐“像猫一样让情绪流过而不执着”。

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李锐的情绪波动开始减少,不同人格片段之间的冲突频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更重要的是,他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元认知能力——能够观察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不立即被其吞噬。

一个月后的评估显示,李锐在各项心理量表上都有了显着改善。最明显的是自我接纳量表,得分提高了六十个百分点。

“我还是会有不好的时候。”李锐在最后一次评估中说,“但现在我知道,那些状态会过去,就像猫知道雨会停,太阳会再次出来。”

林默在实验日志上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有时候,最深刻的治疗来自最简单的启示。不是通过复杂的分析,而是通过重新连接我们与生俱来的存在智慧。猫不思考如何做猫,它只是猫。也许康复的关键不是如何成为‘正常人’,而是如何全然成为自己。”

窗外,那只橘猫再次出现,跃上窗台,好奇地看着实验室里的人类。它的眼睛明亮而平静,仿佛知道什么人类已经遗忘的古老秘密。

李锐轻轻模仿着猫的头部动作,嘴角浮现出一丝真实的微笑。那不是一个治愈完成的微笑,而是一个开始学会与所有自己和平共处的微笑。

而林默,第一次允许自己感受到一丝谨慎的乐观。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但也许——只是也许——他们已经找到了那条通往整合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