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896章 驼铃越葱岭,帆影接星河

第896章 驼铃越葱岭,帆影接星河(1 / 2)

林辰把姜汤碗往桌上一放,哈出的白气混着山椒的辛辣味散开:“去!怎么不去?”他用炭笔在地图上圈出个模糊的轮廓,“吴掌柜说,往西再走三万里,有个叫‘大食’的国度,那里的人会用琉璃做药罐,还能从花里炼出‘玫瑰露’,既能喝又能抹脸——青禾你不是总说冬天皮肤干吗?咱们去瞧瞧。”

青禾嗔怪地拍了下他的手背:“就你嘴甜。”指尖却不自觉地摩挲着他带回的肉豆蔻,“那得带足了白术和紫苏,听说那边的沙漠比河西走廊还宽,别到时候药材不够用。”

“早备着呢!”林辰掀开旁边的藤箱,里面码着晒干的紫苏叶、切片的白术,还有赵平帮忙炒制的麻黄,“赵平说,要多带点盐,大食那边缺盐,用盐换玫瑰露,准划算。”

苏文轩拄着拐杖凑过来,指着地图上的红海:“从泉州坐船走海路,经南洋、过阿拉伯海,比走陆路省劲。只是海路风浪大,你那晕船的毛病……”

“早练出来了!”林辰拍着胸脯,忽然压低声音,“我偷偷跟船上的老舵工学了看星象,夜里导航不用愁。对了,阿木想跟去,说要学大食的琉璃手艺,回来给药圃做个琉璃暖棚。”

“带上他吧,”青禾把一叠烙好的紫苏饼塞进藤箱,“阿木手巧,说不定真能学出点名堂。我把新收的芝麻磨成粉,你们路上做芝麻糊吃,顶饿。”

三日后,泉州港的晨雾还没散,“顺风号”的帆已鼓满了风。林辰站在甲板上,看着青禾和苏文轩的身影缩成黑点,忽然想起第一次离开家时的忐忑,如今心里只剩期待——他的行囊里,除了药材和盐,还有青禾连夜绣的平安符,上面绣着株紫苏,针脚密得像他走过的路。

一、南洋椰风里的药香

船行半月,在暹罗国的港口停靠。这里的雨下得又急又暖,砸在甲板上像撒豆子。当地的商贩戴着斗笠,举着捆成束的“仙草”(凉粉草)来换盐,林辰拿起一株闻了闻,清凉中带点涩:“这能治中暑吧?”

商贩咧嘴笑,用汉话夹杂着手势说:“煮水喝,凉!”林辰立刻用半袋盐换了一大捆,阿木蹲在甲板上摆弄仙草,突然喊:“林大哥你看!这草晒干了像不像咱们的薄荷?”

“有点像,但更润。”林辰铺开竹席晾晒仙草,“回去跟薄荷混着泡茶,夏天喝正好。”他指着远处集市上一串串金黄的“榴莲”,“那东西听说臭得很,却有人说能补身子,阿木,去换一个来尝尝。”

阿木苦着脸拎回个刺猬似的大家伙,刚剖开,甲板上的水手就捂着脸跑:“林先生,这哪是补身子,是熏死人!”林辰捏着鼻子尝了口,绵密甜糯,就是气味冲得人脑仁疼:“留着给吴掌柜,他说啥稀罕物都要尝尝。”

在暹罗待了五日,换了满舱的仙草、胡椒和象牙(吴掌柜说能雕刻药碾子),林辰发现这里的人爱用香茅驱蚊,便教他们把紫苏叶晒干点燃,说效果更好。当地的郎中看了他带来的《草药图谱》,非要用“蛇胆”换他的白术,林辰笑着摆手:“蛇胆性寒,你们这儿潮湿,还是白术更适合健脾。”最后用半斤白术换了套竹制的药筛,筛孔比中原的细密,正适合筛药粉。

二、阿拉伯海的琉璃光

穿过马六甲海峡,“顺风号”驶入阿拉伯海。这里的浪像座座移动的小山,林辰却站在船头,指着远处的三角帆船:“那就是大食的船!”船上的人裹着白布,看见“顺风号”上的丝绸幌子,竟用生硬的汉语喊:“盐!要盐!”

靠岸后,大食商人拉着林辰去集市,货架上摆着琉璃碗、镶金的匕首,还有装在铜瓶里的玫瑰露,开盖就是甜香。“这个,换盐。”商人指着玫瑰露,又指林辰的盐袋。林辰却掏出片紫苏叶:“我用草药换,再加一斤盐。”

大食商人闻了闻紫苏,皱眉又点头:“治咳嗽?我们用没药。”他带林辰去看药铺,货架上摆着琥珀色的没药、乳香,还有晒干的“藏红花”(其实是番红花)。林辰眼睛一亮:“这个能活血,我们中原也用!”他当场用紫苏叶泡了水,递给商人:“你试试,比没药温和。”

商人喝了口,眼睛瞪得溜圆:“好!我用十瓶玫瑰露,换你的紫苏种和白术苗!”林辰却要他教琉璃手艺,商人笑得胡子翘起来:“简单!烧沙子、加硝石,火候到了就能吹成瓶。”他拉着林辰进了作坊,只见工匠们拿着长管,对着熔化的琉璃液一吹,就鼓出个圆泡,再用铁钳拧出个脖颈——竟是药罐的形状。

“我们的郎中用这个煎药,”商人敲了敲琉璃罐,“不怕烫,还能看见药熬得咋样。”林辰让阿木跟着学,自己则研究起大食的“火疗”:用烧热的铜勺蘸水,往病人背上一按,说是能驱寒。“跟咱们的艾灸异曲同工嘛!”他记在本子上,“回去教给苏先生。”

在大食待了月余,“顺风号”的货舱堆成了山:二十瓶玫瑰露、一套琉璃药罐、阿木亲手吹的琉璃暖棚模型,还有大食商人送的“阿拉伯胶”,说能粘药材标签。临走时,商人塞给林辰个锦囊:“往西北走,有个叫‘波斯’的国度,他们的‘安息茴香’(孜然),炖肉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