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871章 夏至荷风送,远信报佳音

第871章 夏至荷风送,远信报佳音(1 / 1)

今天的日头烈得像团火,烤得地面发烫,连蝉鸣都透着股懒洋洋的倦意。药铺后院的老槐树下,却透着沁人的凉意,青禾带着阿芷、阿芸坐在竹席上,正将晒干的薄荷筛去碎末,竹筛晃动间,细碎的绿叶簌簌落下,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香气,混着院角那池新荷的淡香,倒也消解了不少暑气。

“青禾姐,这薄荷筛到啥程度才算好?”阿芸捧着竹筛,手腕轻轻晃动,筛出的碎叶落在铺好的油纸袋里,攒多了能用来做香囊。她手指纤细,动作却越来越稳,比起刚来时的生涩,如今已能熟练应付药圃里的活计。

青禾拿起一把筛好的薄荷,叶片完整,色泽墨绿,点头道:“这样就成了,没有碎渣,入药才干净。”她指着墙角的陶缸,“等会儿装缸时,记得在缸底铺层防潮纸,上面再撒把花椒,能防虫子。”

阿芷正在旁边整理紫苏籽,用细筛将空瘪的籽筛掉,留下饱满黑亮的颗粒。“青禾姐,晚晴师傅来信说,苏州府的药铺想订一百斤紫苏籽榨油,还问能不能做成小瓶装,方便百姓家里用。”她把筛好的籽倒进布袋,扎紧袋口,“我想着,用咱们村烧的陶罐装,既好看又透气,说不定更受欢迎。”

“这主意好。”青禾笑着点头,“让阿木烧些小陶罐,上面刻上‘紫苏油’三个字,再画片叶子,肯定招人喜欢。”

正说着,林辰从盐坊回来,手里拿着封信,脸上带着笑意。“杭州府的周管事来信了,”他扬了扬手里的信纸,“说咱们的‘紫苏杏仁汤’在那边治好了不少咳喘的孩子,药局特意刻了块‘济世良方’的木匾,托人送来呢。”

柳轻烟正在给学堂的孩子们抄药方,闻言放下笔:“这可真是件大喜事!周管事还说别的了吗?”

“还说想派两个药童来学炮制,”林辰走进来,拿起桌上的薄荷茶喝了一口,“说杭州府的药材炮制总不到位,想学学咱们的‘酒蒸白术’‘蜜炙紫苏梗’的法子。”

苏文轩抚着胡须,慢悠悠地说:“炮制是用药的根本,差一分火候,药效就差三成。让他们来学是好事,咱们的法子能救更多人,比啥都强。”

赵平从外面进来,肩上扛着个新做的竹筐,里面装着刚摘的莲蓬,嫩绿色的莲子饱满得快要裂开。“林大哥,你看这莲子,刚从村东的池塘摘的,青禾姐说煮莲子羹最好。”他放下竹筐,拿起颗莲子剥开,嫩白的莲肉递到林辰面前,“尝尝,甜着呢!”

林辰接过尝了尝,清甜多汁,带着股清冽的水汽:“不错,让青禾煮些莲子羹,放些薄荷,解暑。”他对赵平说,“杭州府要来药童的事,你多费心,带他们去药圃认药材,去晒场看炮制,让他们实打实学到东西。”

“放心吧林大哥!”赵平拍着胸脯,“我保证把咱们的法子一点不落地教给他们,就像当初你教我一样。”

午后的药圃,暑气稍减。林辰带着阿芷、阿芸查看紫苏的长势,第二茬紫苏已经长到齐腰高,叶片宽大,紫茎粗壮,风吹过时,像一片涌动的绿紫色波浪。“再过十天就能收了,”林辰掐下一片叶子,揉碎在手心,浓郁的香气瞬间散开,“这次收的叶子主要用来做‘紫苏盐’,籽实留着当种子,茎秆用来入药。”

阿芸拿出本子记下:“收叶时留顶部三叶,这样不影响籽实生长;茎秆要趁湿切片,晒干后才不易碎。”她的本子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还有各种药材的手绘图谱,比当初苏明的本子还要细致。

阿芷则对紫苏的多种用法更感兴趣:“青禾姐教我们用紫苏叶包肉蒸着吃,说能去油腻;还能用紫苏梗煮水洗头,止痒。原来一种药材能有这么多用处。”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道理。”林辰笑着说,“草木生长在天地间,本就是为了滋养万物,就看咱们会不会用。就像这莲子,能当零食,能入药,能煮粥,只要用得对,处处都是宝。”

傍晚时分,钱小六举着封信跑进来,脸上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林先生!苏州府的信!是晚晴师傅写的!”

信里,晚晴说苏州府的“药膳坊”生意红火,用他们村的药材做的药膳成了招牌,尤其是“白术炖鸡”和“紫苏鱼”,天天座无虚席。她还说,阿木烧的紫苏油罐很受欢迎,不少人家买来当伴手礼,连知府大人都赞不绝口。

“晚晴师傅还说,”钱小六念着信,“让咱们多准备些白术和白芷,她想在苏州府开家‘药妆铺’,用这些药材做面脂、香膏,说肯定能卖得好。”

青禾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白术能美白,白芷能祛斑,紫苏油能润肤,都是做面脂的好材料。我这就琢磨琢磨方子,等晚晴下次来,教她做。”

柳轻烟也笑着说:“若是做成了,咱们的药材又多了条出路,还能让更多人知道草木的好处,一举两得。”

晚饭时,餐桌上摆着青禾做的莲子薄荷羹,清甜中带着薄荷的清凉,驱散了一天的暑气。大家聊着杭州府的木匾,苏州府的药妆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药铺里的暖意比外面的暑气还要浓厚。

林辰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药圃里的紫苏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长的喜悦。他想起刚回村时,这片土地还很贫瘠,乡亲们的日子也过得紧巴,而如今,药圃繁茂,盐坊兴旺,连远方的城镇都知道这个小村庄的名字,知道这里的草木能治病、能养生、能让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夜色渐深,药铺的灯还亮着。青禾在研究面脂的方子,柳轻烟在给杭州府回信,赵平在整理要教药童的笔记,苏文轩则在灯下批注《本草纲目》,时不时发出一两声赞许的感叹。

林辰站在药柜前,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药材,心里一片安宁。他知道,这些草木不只是药材,更是连接着故土与远方的纽带,是无数平凡日子里生长出的希望。而那些传出去的技艺,那些收到的佳音,就像夏夜的星光,虽不炽烈,却照亮了前路,让这踏实的日子,在岁月里愈发醇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