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872章 大暑练新功,巧思破难关

第872章 大暑练新功,巧思破难关(1 / 1)

日头像团烧红的烙铁,烤得地面直冒烟。药铺的门帘挂了三层,还是挡不住热浪往里钻,地龙早就停了,墙角摆着两大盆井水湃过的薄荷,丝丝凉意混着药香,勉强让人喘口气。林辰坐在案前,手里拿着本《天工开物》,正琢磨着盐坊的结晶工艺,额头上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淌,在纸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林先生,盐坊的结晶池温度太高,卤水蒸发得太快,结出的盐粒带着细沙!”赵平满头大汗地跑进来,粗布短褂能拧出水来,手里捏着把盐,白花花的颗粒里果然混着些灰黑色的细沙,“阿木哥说是不是该把煮盐的火候降降?”

林辰放下书,捏起一点盐粒捻了捻,眉头微蹙:“不是火候的事。大暑天温度高,卤水蒸发快,结晶时容易裹着杂质,得在结晶池上搭个棚子遮阳,让蒸发慢些,盐粒才能结得纯净。”他起身往外走,“走,去看看怎么搭合适。”

盐坊的结晶池在烈日下泛着白光,卤水表面蒸腾着热气,像一锅快要烧开的水。阿木正指挥着后生们往池边泼水降温,石板地上冒起阵阵白汽。“林大哥,你可来了!”阿木抹了把脸,“再这么晒下去,这盐就没法要了,白花花的料都浪费了!”

林辰围着结晶池转了一圈,指着旁边的竹林:“去砍些竹子来,搭个高棚,顶上铺芦苇席,既能遮阳,又能通风,让卤水慢慢蒸发。”他蹲在池边,看着卤水表面的涟漪,“再在池沿加圈木槽,里面注满清水,能挡住风吹进来的沙粒。”

柳轻烟带着学堂的孩子们送绿豆汤来,见他们要搭棚子,眼睛一亮:“我在湖广见过一种‘活动棚’,用竹架和油纸做的,能推能拉,晴天拉开遮阳,阴天收起来透光,要不要试试?”她捡起根竹枝,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图样,“竹架”

“这主意好!”林辰拍着大腿,“阿木,就按柳姑娘说的做,竹架做得宽些,能盖住整个结晶池。”

后生们立刻行动起来,砍竹的砍竹,编席的编席,柳轻烟则带着孩子们做滑轮,用硬木削成轮子,穿在竹轴上,转起来顺滑得很。赵平负责量尺寸,苏明在旁边记录,大家分工合作,热得满脸通红,却没人喊累。

青禾和阿芷、阿芸提着大桶来送解暑汤,是用绿豆、赤小豆、黑豆煮的“三豆汤”,加了些冰糖,冰镇过,喝一口从喉咙凉到心里。“歇会儿再干,别中暑了。”青禾给每个人递过碗汤,“我还做了些薄荷饼,用新磨的紫苏盐调味,咸香解暑。”

阿芸喝着汤,看着忙碌的众人,小声对青禾说:“青禾姐,他们干活的样子,比苏州府的工匠还认真呢。”

“因为这是咱们自己的营生啊。”青禾笑着说,“盐坊的盐好,大家的日子才能好,干活自然上心。”

傍晚时分,活动棚终于搭好了。竹架整齐地架在结晶池上方,芦苇席铺得平平整整,拉动绳子时,棚子缓缓移动,像给盐池盖了层能开合的盖子。夕阳透过芦苇席的缝隙照下来,在卤水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卤水蒸发的速度明显慢了,表面的涟漪也柔和了许多。

“试煮一锅看看!”阿木兴奋地往锅里舀卤水,赵平则调整火候,不大不小,正好让卤水保持微沸。半个时辰后,白花花的盐粒渐渐凝结,赵平用木铲舀起一把,晶莹剔透,一点杂质都没有。

“成了!”众人欢呼起来,汗水浸湿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林辰看着纯净的盐粒,心里踏实了不少:“这活动棚不仅能遮阳,雨天还能挡雨,以后盐的成色就更稳定了。”他对赵平说,“把这法子记下来,画成图样,给杭州府和苏州府送去,让他们也照着改改盐坊。”

回到药铺时,天已经擦黑了。青禾在厨房做了冬瓜丸子汤,用新盐调味,鲜得人舌头都要吞下去。杭州府派来的两个药童也到了,一个叫小栓,一个叫小石头,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怯生生地坐在桌边,手里捧着碗汤,小口小口地喝着。

“别拘束,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林辰给他们夹了个丸子,“明天开始,跟着赵平学认药材,有啥不懂的尽管问,咱们这儿没有藏着掖着的规矩。”

小栓涨红了脸,小声说:“林先生,我们带了杭州的龙井茶,给您和苏先生尝尝。”

苏文轩笑着摆摆手:“茶就留着你们自己喝吧。你们来学本事,就是最好的心意。”他指着墙上的《药材图谱》,“今晚先认认图谱,明天我带你们去药圃,把图上的药材和实物对对看。”

两个药童连连点头,眼里闪着求知的光。

夜深了,药铺的灯还亮着。林辰在整理盐坊的改进方案,把活动棚的尺寸、滑轮的做法都画得清清楚楚;柳轻烟在给湖广的朋友写信,说这边改良了盐坊工艺,效果很好;赵平在给苏州府的阿芷写信,告诉她新搭的活动棚有多好用;青禾则在给两个药童缝补磨破的袖口,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幼苗。

窗外的月光透过薄云洒下来,给药铺镀上了层银辉。林辰放下笔,看着窗外静谧的药圃,想起白天大家一起搭棚子的热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大暑的酷热终会过去,就像盐坊遇到的难题总会被解决,只要大家心齐,有琢磨事的巧思,有踏实干的韧劲,再难的坎儿都能迈过去,日子也会像这结晶的盐粒,越来越纯净,越来越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