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748章 雪域融水,草固冰原

第748章 雪域融水,草固冰原(1 / 2)

雪域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卷着碎雪扑在“望草号”改装的雪橇上,发出“呜呜”的低吼。林辰裹紧了羊皮袄,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峰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而山脚的融水汇成溪流,在冻土上冲出一道道沟壑,浑浊的水流里混着剥落的草皮和碎石。

“林伯,前面就是冰裂谷了。”小陈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花,“当地的藏民说,每年开春融雪,这里的土地就像被撕开的布,裂缝能吞下一整头牦牛。”

雪橇在一处背风的山坳停下,几个穿藏袍的牧民正用石块填补冻土的裂缝,石缝里塞着干枯的牦牛粪,试图挡住融水的冲刷。见林辰一行到来,领头的老阿妈捧着酥油茶迎上来,茶碗边缘结着层薄冰:“是终南来的先生?青禾大人的信收到了。只是这冰原上的土,连格桑花都扎不住根,您带的草……”

她的话没说完,却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融雪洪流打断。远处的冰坡上,雪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冲垮了牧民刚垒好的石墙,裂缝瞬间扩大,露出

林辰弯腰从雪橇上取下个木箱,里面装着从南海白礁岛带来的三域草籽,还有李雪特意调制的“抗冻肥”——用断碑滩的盐碱土、东海的贝壳灰和雪域特有的雪莲根粉混合而成,瓷瓶上贴着张字条:“每斤拌五斤腐熟羊粪,可耐零下二十度严寒。”

“您看这草籽。”林辰打开木箱,里面的草籽比在南海时小了一圈,外壳却更坚硬,泛着层蜡质的光,“在南海时,它的根往水里扎;到了这里,它会学着往冻土深处钻。”

老阿妈的孙子,一个梳着小辫的少年,好奇地捏起一粒草籽,放在嘴里嚼了嚼,立刻皱起眉头:“有点苦,还带点冰碴子味。”

“这是它在准备过冬呢。”林辰笑着说,“草籽里的淀粉会变成抗冻糖,就像你们冬天喝的酥油茶,能抗寒。”

冰裂谷的冻土是片特殊的土地:表层是季节性融化的草甸,硬如铁,草的根系很难穿透。小陈带着弟子们用藏民的“冰镐”在冻土上凿坑,镐头落下,只在地上留下个白印,震得人手臂发麻。

“得先让冻土‘松松筋骨’。”老阿妈提着桶滚烫的酥油茶走来,往凿好的浅坑里倒了些,“这是祖上传的法子,用热茶烫冻土,能让表层化得快些,根须好往下扎。”

林辰将三域草籽与“抗冻肥”拌匀,撒进坑里,再盖上层从草甸边缘挖来的腐殖土——里面混着干枯的针茅和垫状植物的残体,是雪域特有的“天然保温层”。“这样既能保墒,又能防止融水把种子冲走。”他边说边示范,手指冻得发紫,却依旧动作稳健。

少年抱着他的小羊羔蹲在旁边看,忽然指着坑底:“阿爷,您看!草籽在动!”

众人凑近一看,只见草籽遇热后,外壳竟裂开道细缝,冒出根银白色的须根,像条小蛇,正往冻土深处钻去。“是酥油茶的热气把它叫醒了。”老阿妈惊喜道,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

头一个月,三域草籽没什么动静。融雪后的冻土泥泞不堪,踩上去能陷到脚踝,不少坑洼里积着水,结了层薄冰。藏民们渐渐没了耐心,只有老阿妈每天都来,往坑里撒把羊粪,嘴里念着古老的祝祷词。

“林伯,您看这土。”小陈从泥里拔出根试种的草,根须上缠着冰碴,叶片冻得发脆,“是不是冻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