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清孤臣 > 第28章 文人风骨隐刀兵

第28章 文人风骨隐刀兵(1 / 2)

腊月初十的苏州,湿冷黏腻。

拙政园钦差行辕的书房内,烛火明明暗暗,人影绰绰,炭火炙烤着屋内压抑的气息,胤禄周身被浓重的忧虑之气笼罩。

太子被废的传闻虽已暂时停息,然京中诡谲的暗潮,却似着江南的阴雨,无孔不入。

苏卿怜与陈文良的到来,是经由王喜暗中安排,悄悄从侧门进入。

陈文良是一身半旧青布直裰,洗的发白,但却浆洗的干干净净,步履之间不见丝毫乞丐的萎靡,反有一股落拓书生般的疏朗之气。

当这位前明忠臣之后踏入这皇子行辕之时,双眼缓慢地扫视着屋内的陈设,当看到那象征皇权的明黄幔帐时,脸上偶有鄙夷神情流露,但又随即归于淡然。

“苏姑娘,陈先生,劳烦二位深夜前来。”

胤禄起身相迎,态度恭敬至真,并未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皇子架子。

“先生肯出手相助,胤禄感激不尽。”胤禄看着陈文良说道。

陈文良随意敷衍地拱了拱手,也算是见礼:

“十六爷客气,陈某此来,一为酬谢爷为卿怜伯父冤情奔走之意,二来,”

陈文良嘴角轻扬,面露讥笑:“也想看看,是何等魑魅魍魉,敢借文字之名,行鸡鸣狗盗的构陷之举,污了我这江南文脉。”

言语之间,陈文良对官府办案的不信任,以及对文人风骨的维护,表露无遗。

苏卿怜碎步向前,伸手将一方素帕包裹的物件置于书案之上,轻轻展开,正是那页来自其父林成渊旧籍的残破符号。

“文良兄长已初步辨出,这些符号并非道家符箓,而是一种改良自算学筹算的暗码,掺杂了乐律工尺谱与切韵之法,若非精通此道且熟知他们内部约定,还是极难破解的。”

陈文良倒不再多言,只径直走到案前,取过胤禄备好的纸笔,仔细审视着那些扭曲的线条。

指尖沾着茶水,在桌上快速演算推演,时而蹙眉,时而恍然,口中念念有词,皆是些晦涩艰难的演算法门与古音韵部。

书房内一时极静,唯有从宣纸上传出的阵阵沙沙声,炭火偶有的爆裂声,以及窗外愈发急促的疾风劲雨声。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陈文良撂下笔,长长舒了口气,脸色略显疲惫,眼中却露出欣喜:

“成了!”

旋即陈文良将推演出的几张纸递给胤禄。

“十六爷请看。”

纸上已将那些符号转译成了文字和人名。

其中频繁出现的,确是“戴名世”、“方苞”等名讳,赫然是《南山集》案的核心涉案之人!

更有几处标记,指明了一些文章、书信藏匿或传递的约略地点与方式。

“好精妙的手段!”

胤禄看着译稿,情不自主地低声赞叹。

这绝非寻常文人骚客交流所能用到的密码,其隐秘与复杂,更像是一个严密组织联络所用。

“不止如此,”陈文良指着其中几个特殊的组合符记,“这些标记,并非指向戴名世等人本身,而是······指向了搜集他们的罪证,并加以注解、引申之人。看这里,”

陈文良指尖轻点一个反复出现的、类似于三足鼎的变体符号上:

“此符号在所有指向妄悖、影射之词的旁边,都会出现。依陈某推断,此人并非作者,而是······诠释者,且是能左右案情的诠释者!”

诠释者?能左右案情?

胤禄后脊发凉,瞳孔微缩。

这意味着,有人不仅在搜集“罪证”,更在主动地、有目的地对文字进行“有罪”解读,罗织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