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清孤臣 > 第22章 虎丘琴语诉衷肠

第22章 虎丘琴语诉衷肠(2 / 2)

苏卿怜静静地说着,话语之间尽显寒意:

“昔日门生故旧,顷刻星散;世交姻亲,避之如蛇蝎。家产抄没,母亲带着我投奔李家,受尽白眼,不久便郁郁而终。李煦李大人念旧,容我栖身,然其自身亦在风口浪尖······这世间,何处不是倾轧?何处可得安稳?”

说到此处,苏卿怜缓缓站起,眼望窗外,似回忆浮尘往事:

“先父下狱那日,窗外的桂花正香的骇人。差役砸门时溅起的碎木屑,至今还嵌在门槛缝里。他们说他编的《戏游札记》里‘清风勿扰人’是讥讽朝廷,‘明月向心渠’是示心于前明,可那分明是先父途径扬州瘦西湖,怀念过去往事写的诗啊!”

“从前门庭若市的家府,如今连野猫都绕着走。叔伯宗亲连夜送来断亲书,墨迹洇得像血痂。未婚夫家退婚那日,我攥着定亲玉佩在祠堂跪到三更,忽然听见自己笑出声,原来人心薄过宣纸,炎凉快过秋刀。”

“最后一次探监,先父蜷缩在草席上咳嗽,咽喉嘶哑如破风箱:怜儿,烧了吧······把书房全烧了······先父枯瘦的双手攥紧我的腕子,指甲在我皮肉上划出道道青痕。可等他咽气后我才懂,这世道早把书页化作青烟,纵使焚尽天下笔墨,也烧不掉镌刻在百姓舌根上的罪证。”

苏卿怜轻轻放下头上发簪,乌黑长发倾泻到腰间。

“今早梳头,发现鬓角生了霜。镜中忽然浮现父亲教我认《说文解字》的旧影,他执笔写下慎字,温热的呼吸拂过我的额发:怜儿,笔墨通着天地良心。可如今在这大清煌煌盛世里,我已然懂得,最易碎的偏偏是良心。”

苏卿怜转头看向胤禄,两行热泪早已如泉涌,挂在清秀的脸颊之上,泪眼婆娑,悲痛欲绝。

胤禄眼见苏卿怜如此伤心,一时无言宽慰。

想起宫中步步惊心,想起兄弟阋墙,想起康熙深沉难测的帝王心术。

虽天潢贵胄,然处境之险,心境之孤,与眼前这飘零女子,又何其相似!

“姑娘之苦,胤禄感同身受。”

胤禄缓缓说道:“这紫禁城,看着金碧辉煌,实则亦是荆棘密布,父子兄弟,群臣上下,无时无刻不在算计权衡,有时午夜梦回,亦觉寒彻心扉。”

胤禄望向窗外巍峨的古塔:

“正因如此,我才愈发觉得,与其随波逐流,任人宰割,不如······争上一争!不求那至高之位,但求在这权力之局中,能有一席立足之地,掌几分自保之力,护得身边在意之人一世周全。”

胤禄这话已近乎露骨,也是他首次在外人面前表露心迹。

苏卿怜眼波微动,似有触动。

“爷之志向,卿怜明白了。”

苏卿怜拭去泪水,转而问道:

“那字条,爷可看懂了?”

“惊雷乍现,速离姑苏?”胤禄点头,“字面意思清楚,却不知这惊雷所指为何?姑娘又从何得知?”

苏卿怜道:“我离开十三爷府,实是因觉察有人借李煦之事,暗中深查娘娘旧事,恐牵连过深,累及王府。南下途中,机缘巧合,得知了一些关于惊雷茶的线索。此茶并非寻常之物,与前明一些隐匿的遗老遗少关联甚深,如今有人欲借此茶,将李煦、曹家,乃至可能与江南有旧的宫眷,一并拖入通逆的万劫深渊之中!”

胤禄强作镇定,实未料到牵扯如此之广,用心如此歹毒!

苏卿怜轻抿嘴唇,继续道:

“我离京后,并未直接回乡,而是在一些旧日关系掩护之下,暗中查访。十六爷与四爷抵苏,行辕设在拙政园,并非秘密。”

“我自幼长于苏州,对此地街巷园林了如指掌。昨夜,我买通了一个往行辕送时鲜菜蔬的农户之女,顶替其身份混入外围,又趁侍卫换防间隙,借夜色掩护,潜至爷所在院落外。”

“那窗下留有暗记,是我与一位曾受林家恩惠,如今在江湖飘零的旧仆约定的联络方式。我将字条置于暗记处,他自会寻机叩窗示警。”

苏卿怜娓娓道来,虽轻描淡写,其中艰险,胤禄自能体会。

一个弱质女子,周旋于皇子、官府、江湖势力之间,只为查清父冤,其智其勇,令人惊叹。

“姑娘苦心孤诣,胤禄拜谢。”

胤禄拱手道:“只是,这惊雷之危险,具体何在?姑娘约我至此,想必已有计较?”

苏卿怜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薄纸,递与胤禄:

“这是我暗中抄录的一份名单,上面所列,皆与惊雷茶的流通,以及暗中散播李煦、曹家与前明有染的谣言有关。”

“其中几人,与八爷府上往来密切。此外,我怀疑李煦大人丢失的那箱账目,并非什么朱三太子麾下所劫,而是落入了这份名单上的一些人手中,意在制造混乱,嫁祸于人。”

胤禄展开名单,上面是几个陌生的名字和隐约的关联描述,触目惊心。

阁楼远处隐约传来王喜刻意提高的嗓音,似在与护卫说话,语带急促。

胤禄与苏卿怜同时警觉地望向走来的王喜。

王喜快步走入阁内,说道:

“主子,四爷派人来寻,说是京中六百里加急送到行辕,皇上有密旨谕令,召您即刻回去议事!”

康熙密旨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