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心镜澄澈(2 / 2)

先是河间郡的赤地千里,张老伯坐在倒塌的土屋前,手里攥着个空水囊,眼神空洞地说“我老了,走不动了,就在这里等他们回来”;然后是柳林镇的草棚,林素问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裙,额角渗着汗,给病患递药汤,说“先生小心,这病传染得厉害”;接着是雁门关的城墙,王虎肩头插着箭,把染血的护身符塞给他,断断续续地说“交给我娘,在清河县王家坳”;

还有龙泉古镇的铁匠铺,欧炎抡着大锤,火星溅在他古铜色的皮肤上,说“器是有魂的,差在持器之心”;绣坊里的薛娘子,素手翻飞,绣花针在缎面上游走,说“守得住平淡,耐得住寂寞,方能织就自己的图景”;青石镇的学堂,铁蛋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赵先生,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呀”;竹林里的墨尘,手指在琴弦上拨动,琴声从哀伤变成释然,说“多谢阁下,让我懂了放下”;

栖霞寺的祈愿法会,张婆婆跪在蒲团上,求菩萨保佑小石头,王秀抱着李柱的胳膊,求送子观音赐个孩子,刘二扛着货郎担,求生意能好起来;粥棚前,慧觉老僧默默添柴,火苗映着他枯槁的脸,却亮得像心灯;慧明坐在菩提树下,说“心净则万物明,心浊则万物暗”……

这些画面,有的苦,有的暖,有的悲,有的喜,却都真实得像是就发生在昨天。它们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像溪流一样,慢慢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河,在他的心里缓缓流淌。那些曾经让他迷茫的、焦虑的、执着的念头,像是河里的泥沙,被这河水慢慢冲刷干净,只剩下清澈的水流,映着天上的繁星。

就在这时,他忽然感觉到丹田内有了动静。

他内视丹田——那枚被《封灵诀》压制在筑基初期气息下的金丹,此刻正静静地悬浮在丹田中央。以往金丹表面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滞涩,像是蒙着层薄纱;可现在,那层薄纱消失了,金丹通体泛着柔和而稳定的光芒,不是之前那种耀眼的金光,而是像月光一样,温润、澄澈,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更让他惊讶的是,金丹上的九窍——原本只是隐约可见的小孔,此刻竟完全打开了!每一个窍孔都在轻轻呼吸,吸入丹田周围的灵气,再吐出时,灵气变得更加精纯。虽然因为《封灵诀》的压制,灵气吞吐的范围没有扩大,依旧局限在丹田附近,可效率和精纯度,却比之前提升了数倍!灵气在金丹周围形成一个微小的漩涡,缓缓旋转,没有丝毫躁动,像是与天地间的灵气融为一体,自然而然。

赵南心中一震——他知道,这是金丹圆满的征兆!之前他的修为早已达到金丹后期巅峰,却因为心境不够,始终卡在瓶颈处,无法触及圆满;而现在,经过这一路红尘炼心,见了众生相,悟了平凡理,心境终于跟了上来,瓶颈也在这一刻,悄然松动了!

他没有激动,也没有刻意去引导灵气,只是保持着静坐的姿势,感受着丹田内的变化。金丹的光芒越来越温润,九窍的呼吸越来越平稳,丹田内的灵气越来越精纯。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心像是一面被细细擦拭过的明镜,之前的尘埃都被擦掉了,此刻正映着丹田内的金丹,映着脑海中的众生,映着天上的繁星,澄澈通透,没有一丝杂质。

“原来如此……”赵南轻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修行不是为了超越谁,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看清众生,看清这天地间最平凡的道理。心镜澄澈了,道自然就通了。”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慧明的喊声:“赵施主,该吃晚饭啦!”

赵南睁开眼睛,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光透过菩提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的脸上,暖融融的。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只觉得浑身轻快,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丹田内的金丹依旧在平稳地旋转,九窍呼吸间,灵气流转自如,瓶颈松动的感觉清晰无比——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解除《封灵诀》的压制,冲击金丹圆满!

他朝着斋堂的方向走去,路上遇到了慧觉老僧——他刚扫完山门,正提着扫帚往禅房走。见了赵南,老僧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欣慰,然后微微颔首,继续往前走。

赵南知道,老僧看出来了——看出来他心境的变化,看出来他金丹的松动。他对着老僧的背影拱手行礼,心里满是感激。这月余的栖霞寺时光,慧觉老僧的扫地,慧明的点拨,觉能觉远的天真,都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他的道心,让他终于在红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

走到斋堂门口,慧明正等着他,手里拿着个温热的馒头:“赵施主,您坐了一夜?看您气色,比往日更好了。”

赵南接过馒头,咬了一口,红薯的清甜在嘴里散开。他笑着说:“是啊,坐了一夜,想通了很多事。以前总觉得修行是条孤独的路,现在才明白,修行路上有众生相伴,有平凡的日子相伴,才不算孤独。”

慧明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施主能悟到这一点,便是真正的‘心镜澄澈’了。这红尘炼心,您算是走通了第一步。”

赵南看着慧明温和的笑容,又看了看斋堂外的菩提树,树叶在晨光中泛着绿,亮得像是能照进心里。他知道,自己在栖霞寺的日子,快要结束了——金丹瓶颈已松,他需要回去,解除封印,冲击圆满,然后朝着更高的境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