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南下前沿(1 / 2)

深圳!经济特区!

这两个词像带着魔力,在王钦脑海中不断回响。火车上那偶然听到的对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他原有的节奏和自信。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在杭州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差和先发优势。但随着国门进一步打开,特别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国外的资本、技术、设备将会汹涌而入,他这点手工组装的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必须去看看!必须抢占先机!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变得无比强烈。

他立刻开始行动。首先,他以“考察电子市场新技术”为名,向系里请了假(他的成绩和“事业”早已让系里对他网开一面)。然后,他迅速安排了杭州的工作:生产由吴建国全权负责,技术把关交给另一个可靠的员工,财务和对外联络暂时由柳明月协助(纯粹工作关系)。

接着,他给东北的赵大军发了电报,简要说明了情况,并要求他尽可能抽调一笔资金汇过来,同时稳住东北大局。

最后,他找到了陈海洋。

“海洋,你表哥在铁路局,能不能弄到去广州的票?越快越好!”王钦语气急切。

陈海洋有些惊讶:“去广州?那么远?干嘛?”

“考察市场,大事。”王钦言简意赅。

陈海洋见表哥神色严肃,不再多问,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让我表哥想办法搞两张卧铺!”

几天后,王钦和陈海洋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这一次的目的地,不再是杭州,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

火车越往南走,空气中的躁动和活力似乎就越发明显。沿途的城市,都能看到建筑工地的塔吊和新建的厂房。人们谈论的话题,也多了“合资”、“港商”、“外汇券”这些新词汇。

经过漫长的旅程,火车终于抵达广州站。这里的喧嚣和活力远超杭州,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的生意人,各种方言混杂,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和一种说不清的、渴望发财的气息。

王钦和陈海洋没有停留,立刻转乘长途汽车,前往那个传说中的地方——深圳经济特区。

当时的深圳还只是一个小镇的规模,但建设的火热程度令人震惊。到处都是工地,泥头车呼啸而过,尘土飞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幅标语随处可见,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他们找到了一个简陋的招待所住下,然后立刻开始“扫街”。没有明确目标,就是看,就是问。

他们去看了最早开发的罗湖小区,成片的楼房正在拔地而起;他们去了蛇口工业区,看到来自香港的工厂和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们;他们甚至混进了一些正在建设的电子厂工地,看到那些崭新的、来自日本的注塑机和自动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