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84章 崇文与秣马:梁武立学与魏军南侵

第184章 崇文与秣马:梁武立学与魏军南侵(1 / 2)

冬去春来,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公元505年。本年春季,正月初一,梁武帝颁布诏书:“两汉选拔贤才,无不通过经术之学,他们都信奉正道、饱读诗书,因此能树立美好的名声、成就高尚的德行。自从魏、晋以来,社会风气轻浮放荡,导致儒家教化衰落,良好的风范和气节无法建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可以设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泛修建学馆,招纳后进学子。”于是任命贺瑒以及平原人明山宾、吴兴人沈峻、建平人严植之担任博士,让他们各自主持一个学馆,每个学馆有数百名学生,由朝廷供给他们粮食和俸禄,其中在考试中应对通达明理的人立即被任命为官吏。一年之内,心怀经学、背负书籍的学子云集京师。贺瑒是贺循的玄孙。梁朝又挑选学生,派他们去会稽云门山跟随何胤学习,又命令何胤选拔门徒中通晓经学、品行优秀的人,将他们的姓名上报朝廷。又分派博士祭酒巡视各州郡,并设立学校。

当初,谯国人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的身份跟随裴叔业镇守寿阳,担任南谯太守,因与裴叔业有矛盾,所以独自骑马离去投奔了北魏。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骁骑将军,跟随王肃镇守寿阳,派夏侯道迁驻守合肥。王肃去世后,夏侯道迁放弃戍守之地投奔南梁,跟随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守南郑;朝廷任命夏侯道迁为长史,兼任汉中太守。庄丘黑去世后,梁朝下诏任命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王珍国尚未到任,夏侯道迁暗中与军主考城人江忱之等人密谋投降北魏。

在此之前,北魏仇池镇将杨灵珍叛变北魏投奔南梁,梁朝朝廷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假武都王,协助戍守汉中,他有部曲六百余人,夏侯道迁很忌惮他。梁武帝派遣左右亲信吴公之等人出使南郑。夏侯道迁于是杀死使者,发兵袭击杨灵珍父子,斩杀了他们,并将他们的首级连同使者的首级一起送到北魏。白马戍主尹天宝听说此事后,便率兵攻击夏侯道迁,打败了夏侯道迁的部将庞树,于是包围了南郑。夏侯道迁向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求救,他们都没有响应,只有杨集义的弟弟杨集郎率兵救援夏侯道迁,攻击尹天宝,杀死了他。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又任命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率兵前往汉中。夏侯道迁接受了平南将军的职务,辞让了豫州刺史之职,并且请求封为公爵,北魏宣武帝没有同意。

二月,北魏邢峦到达汉中,攻击各城戍守的梁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晋寿太守王景胤占据石亭,邢峦派遣统军李义珍击退了他。北魏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巴西太守庞景民占据郡城不投降,郡民严玄思聚集部众自称巴州刺史,归附了北魏,攻击庞景民并斩杀了他。杨集起、杨集义听说北魏攻克汉中,这才感到恐惧,闰月,率领氐族部众反叛北魏,切断汉中粮道,邢峦多次派遣军队击败了他们。

冠军将军孔陵等人率兵二万戍守深杭,鲁方达戍守南安,任僧褒等人戍守石同,以抵抗北魏。邢峦派遣统军王足率兵攻击他们,所到之处都取得胜利,于是进入剑阁。孔陵等人退守梓潼,王足又进军击败了他们。至此,梁州十四郡之地,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全部并入北魏。

当初,益州刺史当阳侯邓元起因母亲年老请求返回家乡,朝廷下诏征召他为右卫将军,另派西昌侯萧渊藻接替他。萧渊藻是萧懿的儿子。夏侯道迁叛变时,尹天宝派使者快马报告邓元起。等到北魏侵犯晋寿,王景胤等人都派人告急,众人劝邓元起紧急救援,邓元起说:“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军队无法突然到达,如果寇贼不断入侵,才需要出兵讨伐,而总督军马的责任,除了我还有谁?何必匆匆忙忙地救援他们呢!”朝廷下诏授予邓元起都督征讨诸军事的职权,命他救援汉中,但此时晋寿已经沦陷。

萧渊藻即将抵达,邓元起整理行装准备返回,粮仓储备和武器器械,被他全部带走,毫无遗留。萧渊藻入城后,对此心怀怨恨;又向邓元起索要良马,邓元起说:“你一个年少的公子,要马有什么用!”萧渊藻大怒,趁醉酒之际杀死了邓元起。邓元起的部下包围了城池,痛哭流涕,并询问原因,萧渊藻说:“天子有诏书下达。”部众这才散去。萧渊藻于是诬陷邓元起谋反,梁武帝对此表示怀疑。邓元起的旧吏广汉人罗研前往朝廷为他申诉冤情,梁武帝说:“果然如我所料!”于是派人责备萧渊藻说:“邓元起为你报仇(指萧渊藻之父萧懿被东昏侯杀害,邓元起曾参与讨伐东昏侯),你却为仇人报仇,忠孝之道何在!”于是将萧渊藻的爵位贬为冠军将军;追赠邓元起为征西将军,谥号为忠侯。

李延寿评论说:邓元起勤勉于事,安抚百姓,功劳在于开拓疆土,朝廷未对他的辛劳予以奖赏,反而让他先遭祸患。将萧渊藻贬为冠军将军,处罚实在过轻。梁朝的政治刑法,在此出现了失误。私人恩怨的开端,从此开启。梁朝国运不能长久,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益州百姓焦僧护聚集数万人作乱,萧渊藻年纪尚未满二十岁,召集幕僚商议亲自率军出击;有人陈述不可行的理由,萧渊藻大怒,将其斩首于台阶旁。于是乘坐平肩舆巡视贼寇营垒。贼寇用弓箭乱射,箭矢如雨般落下,随从举起盾牌遮挡,萧渊藻下令撤去盾牌。由此人心安定,随即攻打焦僧护等人,将叛乱全部平定。

豫州刺史王超宗率军包围北魏的小岘城。五月二十四日,北魏扬州刺史薛真度派遣兼统军李叔仁等人反击,王超宗的军队大败。

冠军将军王景胤、李畎、辅国将军鲁方达等人与北魏王足交战,多次战败。秋季,七月,王足进逼涪城。

八月初一,北魏中山王元英入侵雍州。

初九,秦、梁二州刺史鲁方达与北魏王足的统军纪洪雅、卢祖迁交战,战败,鲁方达等十五名将领全部战死。十一日,王景胤等人又与卢祖迁在城池交战,战败,王景胤等二十四名将领全部战死。

杨公则抵达洛口,与北魏豫州长史石荣交战,将其斩杀。十三日,将军姜庆真与北魏军队在羊石交战,失利,杨公则退守马头。

这时,北魏太极殿西廊长出灵芝,北魏君主拿给侍中崔光看。崔光上表说:“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气蒸发而成菌类’。柔软脆弱之物,生长在村落污秽潮湿之地,不应生长在殿堂高大华丽之处;如今忽然出现,且形态繁茂,实在令人惊异。野生树木生长在朝廷之中,野鸟飞入宗庙之内,古人都认为是败亡的征兆,因此太戊、中宗(均为殷代君主)畏惧灾祸而修养德行,殷朝国运得以昌盛,这就是所谓‘家族兴旺而怪异先行出现,国家兴盛而妖异预先发生’。如今西南两方,战事未息,京城郊外,大旱持续已久,百姓劳苦,万物凋敝,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承受天命、养育百姓的君主应当怜悯抚恤。希望陛下躬身自省,振作精神,革新圣道,节制夜间饮酒的欢乐,保养正值壮年的身体,那么北魏国运可以长久兴隆,君主寿命可以与山岳相等。”当时北魏君主喜好宴饮作乐,因此崔光在表中提及此事。

九月初七,杨公则等人与北魏扬州刺史元嵩交战,杨公则战败。

冬季,十月十五日,梁武帝大举讨伐北魏,任命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为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统帅,王公以下官员各自上缴国家租税和田租谷物以资助军需。萧宏率军驻扎在洛口。

杨集起、杨集义拥立杨绍先为帝,二人自封为王。十一月初一,北魏派遣光禄大夫杨椿率军讨伐他们。

北魏王足包围涪城,蜀地百姓震惊恐慌,益州各城池戍所投降北魏的有十分之二三,主动前往北魏登记户籍的百姓达五万多户。邢峦向北魏君主上表,请求乘胜夺取蜀地,认为:“建康与成都相距万里,陆路交通已经断绝,只能依靠水路。梁朝水军西上,没有一年时间无法抵达,益州外部没有援军,这是可以夺取的第一个理由。近来经历刘季连反叛、邓元起围攻,物资储备耗尽,官吏百姓不再有固守的意志,这是第二个理由。萧渊藻是个纨绔子弟,不熟悉治理事务,昔日名将大多被囚禁杀戮,如今所任用的都是身边少年,这是第三个理由。蜀地所依赖的只有剑阁天险,如今已经攻克南安,夺取了这一险要之地,占据其境内三分之一的土地;从南安前往涪城,道路宽阔可并行无阻,梁朝前军多次战败,后军士气丧尽,这是第四个理由。萧渊藻是萧衍的骨肉至亲,必定不会拼死抵抗,若攻克涪城,萧渊藻怎会在城中坐以待毙,必将望风而逃;若他出城迎战,庸、蜀之地的士兵懦弱胆怯,弓箭等武器匮乏薄弱,这是第五个理由。臣自省身为文官,不熟悉军旅事务,全靠将士们竭力作战,才多次获得小胜。既已攻克重要险阻,民心归附,观望涪城、益州,早晚即可攻克。只因为兵力不足、粮草匮乏,不宜贸然进军,如今若不夺取,日后再图谋就困难了。况且益州富庶,户口有十万之众,相比寿春、义阳,利益多出三倍。朝廷若想进取,时机不可错失;若想保境安民,那么臣在此地无所事事,请求回京侍奉双亲。”北魏君主下诏说:“平定蜀地的举动,应当再听后续诏令。寇患尚未平定,怎能以奉养双亲为借口!”邢峦又上表说:“昔日邓艾、钟会率领十八万大军,倾尽中原物资储备,才勉强平定蜀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实力相当。况且臣的才能不及古人,怎能凭借两万兵力就希望平定蜀地!之所以敢如此请求,正是因为占据了险要之地,士人百姓仰慕道义。我军前往则容易,敌军前来则困难,量力而行,按理可以攻克。如今王足已逼近涪城,倘若夺取涪城,益州就成了囊中之物,只是夺取时间有早晚罢了。况且梓潼已经归附的百姓有几万户,朝廷怎能不派兵镇守!此外,剑阁是天险,得到后又放弃,实在可惜!臣深知征战是危险之事,不易成功。自军队越过剑阁以来,臣鬓发已半白,日夜恐惧不安,内心备受煎熬!之所以勉强坚持,是因为既已得到此地却自行撤退不坚守,恐怕辜负陛下的爵位俸禄。况且臣的计策,正是想先夺取涪城,再逐步推进。若得到涪城,就可分割益州之地,切断水陆交通要道。敌军外部没有援军,孤城自守,怎能长久坚持!臣如今想让各军依次推进,声势相连,先制定万全之策,再图谋功劳;成功则获得巨大利益,失败则保全自身。另外,巴西与南郑相距一千四百里,距离州治遥远,常常发生动乱。昔日臣在南方时,因该地统辖困难,曾设立巴州,安抚夷、獠部族,梁州借助其便利,因而上表请求撤销。当地的名门望族有严、蒲、何、杨等,并非单一宗族,虽然大多居住在山谷之中,但豪强地主众多,文人雅士也不在少数,只是因为距离州治遥远,无法获得仕途晋升的机会。至于州府的重要职位,更是无从涉足,因此心怀不满,多有反叛图谋。先前夏侯道迁举义之初,严玄思自称巴州刺史,攻克城池以来,臣仍让他代理事务。巴西地域广袤千里,有四万多户人家,若在那里设立州治,镇抚汉族与獠族,就能极大地安抚民心,从垫江以西,无需征战,自然会归入我国版图。”北魏君主没有听从。

此前,北魏君主任命王足代理益州刺史。梁武帝派遣天门太守张齐率军救援益州,援军尚未抵达,北魏君主又任命梁州军司泰山人羊祉为益州刺史。王足得知后,心中不悦,擅自率军返回,于是未能平定蜀地。许久之后,王足从北魏前来投奔梁朝。邢峦在梁州时,以礼对待豪强地主,以恩惠安抚平民百姓,州内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邢峦攻克巴西后,派军主李仲迁镇守。李仲迁沉迷酒色,耗费军粮储备,有关公事的咨询禀报,都无人能见他。邢峦对他恨之入骨,李仲迁心生畏惧,图谋反叛,城中百姓斩杀了他,献城投降梁朝。

十二月二十四日,北魏派遣骠骑大将军源怀讨伐武兴的氐族部落,邢峦等人都受他节制调度。

司徒、尚书令谢朏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这一年,粮食大丰收,一斛米仅值三十钱。

公元506年春季,正月初一,北魏皇后于氏生下皇子元昌,北魏宣布大赦。

杨集义包围北魏关城,邢峦派建武将军傅竖眼率军征讨。杨集义率军迎战,傅竖眼击败了他,乘胜追击溃兵。正月初六,攻克武兴,擒获杨绍先,将他押送到洛阳。杨集起、杨集义逃走,北魏于是灭掉武兴国,将其设为武兴镇,后来又改设为东益州。

北魏秦州的屠各族人王法智聚集两千人,推举秦州主簿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为建明,设置文武百官,攻打逼迫北魏各州郡。泾州百姓陈瞻也聚集民众称王,改年号为圣明。

二月初一,北魏宣武帝诏令王公大臣以上官员直言忠谏。治书侍御史阳固上奏说:“当前要做的事,应当亲近宗室,勤于处理政务,重视农耕桑蚕,轻视工商末业,摒弃空谈玄理的论调,节省佛门无用的开支,以此救济遭受饥寒的百姓。”当时北魏宣武帝信任重用高肇,疏远宗室,痴迷佛教,不亲自处理朝政,所以阳固在奏疏中提及这些事。

北魏咸阳王元禧的儿子元翼遇到大赦,请求安葬父亲,他多次哭着向宣武帝恳求,宣武帝始终不准许。三月十八,元翼与弟弟元昌、元晔逃到梁朝。梁武帝册封元翼为咸阳王,元翼因元晔是嫡母李妃所生,请求把爵位让给元晔,梁武帝没有同意。

梁朝临川王萧宏让记室、吴兴人丘迟写信给陈伯之,信中写道:“回想你当初叛梁投魏,并非有其他缘由,只是因为没能自我反省,又听信外界流言,这才陷入迷途,落到这般境地。皇上法外施恩,连罪大恶极之人都能宽恕,你祖坟的松柏未被砍伐,亲戚都安稳度日,家中府宅完好,爱妾也依然健在。而你如今如同在沸水锅里游的鱼、在晃动帐幕上筑巢的燕子,处境危险却不自知,难道不糊涂吗!希望你早日谋划良策,为自己谋求长远福祉。”三月二十五,陈伯之从寿阳的梁城率领八千部众投降梁朝,北魏人杀了他的儿子陈虎牙。梁武帝下诏任命陈伯之为西豫州刺史,他还未到任,又改任为通直散骑常侍,后来在家中去世。

起初,北魏御史中尉甄琛上奏说:“《周礼》记载,山林河泽设有虞官、衡官掌管,制定严厉禁令,是为了按时节取用资源,避免过度损害,所以即便设置官员,实则是为百姓守护这些资源。一家之主定会好好养育子孙,天下君主也该好好养护万民,没有身为父母却吝啬醋酱、拥有万物却垄断某一种物资的道理。如今朝廷垄断守护河东盐池并独享其利,这就如同只顾及口腹之欲而不顾及四肢安康。天子坐拥天下,怎会担忧贫穷!恳请解除盐禁,让百姓共同受益。”录尚书事元勰、尚书邢峦上奏反驳道:“甄琛的主张,空谈起来道理高深,实际推行却有缺陷。古代善于治理百姓的君主,会根据时势兴衰调整策略,依据实际情况决定用度,让百姓劳作与休养相辅相成。若任由百姓自生自灭,那君主就如同把万物当作无用草芥,又何必设立君主!因此圣人征收山林河泽的物产,来减轻农田赋税;收取关卡集市的赋税,来补充粮食储备。这些举措都不是为了君主私利,而是借助天地物产,造福天下百姓。如今盐池禁令已实行许久,积累的盐利可接济军政开支,并非只供给皇宫膳食和后宫服饰玩物。既然利益不归君主私人,朝廷与百姓本是一体。但自实行盐禁以来,相关官员多有懈怠,收支环节常有违规之举,致使百姓抱怨、商贩非议。这是执行者方法不当,并非制度本身有问题。若贸然废除盐禁,恐怕违背初衷。法令频繁变更如同下棋般随意,综合考量,还是应维持旧制。”宣武帝最终采纳甄琛的建议,夏季四月初一,下令解除盐池禁令。

四月十六,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率领十万多兵力抵御梁军,授权他调度各路军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行事。

梁朝江州刺史王茂率领数万兵力入侵北魏荆州,诱降北魏边境百姓和各蛮族部落,另设宛州,派自己任命的宛州刺史雷豹狼等人攻占北魏河南城。北魏派平南将军杨大眼统领各路军队攻打王茂。四月二十七,王茂战败,损失两千多人。杨大眼进而攻打河南城,王茂逃回梁朝;杨大眼追击到汉水,攻占五座城池。

五月初七,梁朝太子右卫率张惠绍等人入侵北魏徐州,攻占宿预,擒获守城将领马成龙。五月十一,北徐州刺史昌义之攻克梁城。

豫州刺史韦睿派长史王超等人攻打小岘城,没能攻克。韦睿巡视围城的营栅时,北魏守军数百人出城列阵。韦睿想出击,将领们都说:“我们轻装前来,没有作战准备,还是先回去穿戴铠甲,再发起进攻。”韦睿说:“不对。城中有两千多名北魏士兵,足以坚守,如今无故出城,必定是精锐勇士。若能击败他们,城池自然能攻克。”将领们仍犹豫不决,韦睿指着自己的符节说:“朝廷授予我这符节,不是用来装饰的,我韦睿的军令不容违抗!”于是下令进攻,士兵们都拼死作战,北魏军队溃败逃走。韦睿趁机猛攻,次日凌晨便攻克小岘城,接着进军合肥。

此前,右军司马胡景略等人攻打合肥,久攻不下。韦睿勘察地形后,连夜率领士兵修筑堤坝拦截肥水,不久堤坝筑成,水路贯通,战船陆续抵达。北魏在合肥两侧修建东西两座小城互为呼应,韦睿先攻打这两座小城。北魏将领杨灵胤率领五万大军突然赶到,梁军士兵担忧难以抵挡,请求上奏朝廷增兵。韦睿笑着说:“敌军都到城下了,再请求增兵,哪还来得及!况且我们增兵,敌军也会增兵。用兵贵在出奇制胜,不在于兵力多少!”随即率军进攻杨灵胤,将其击败。韦睿派军主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护堤坝,北魏军队攻占该城,城中一千多士兵全部阵亡。北魏军队乘胜攻到堤坝下,攻势猛烈,将领们有的想退回巢湖,有的想退守三叉口,韦睿怒斥道:“怎能如此怯懦!”于是下令搬来伞扇旌旗竖立在堤坝下,表明坚守的决心。北魏士兵前来挖堤坝,韦睿亲自上前阻拦,北魏军队退却。韦睿趁机在堤坝上修筑营垒加固防御,又建造与合肥城同高的大型战船,从四面攻城。城中守军惊恐哭泣,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箭身亡。五月十二日,合肥城被攻破,梁军斩杀俘获一万多人,缴获数万头牛马。

韦睿向来体弱,从未骑过马,每次作战常乘坐板车督战,激励将士,勇气无人能及。他白天接待宾客,半夜起身处理军书,挑灯到天亮。他关怀士兵总是尽心尽力,所以应征入伍的人都争相归附。他军队驻扎之处,营房围墙都修建得规整标准。

梁军推进到东陵时,朝廷下诏撤军。因离北魏城池很近,将领们担心敌军追击,韦睿让辎重部队先行,自己乘坐小车断后。北魏军队敬畏韦睿威名,只是观望不敢逼近,梁军得以全军返回。梁朝随后将豫州治所迁到合肥。

六月初七,北魏安西将军元丽攻打王法智,将其击败,斩杀六千人。

张惠绍与代理徐州刺史宋黑水陆并进,向彭城进军,包围高冢戍。北魏武卫将军奚康生率军救援。六月初九,张惠绍作战失利,宋黑战死。

梁朝太子萧统年仅五岁,已能完整背诵《五经》。六月十二日,萧统从皇宫迁居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