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十一
公元351年
春季,正月,丁酉日,发生了日食。
苻健的左长史贾玄硕等人请求依照刘备称汉中王的旧例,上表推举苻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苻健发怒说:“我怎么配得上当秦王呢!况且晋朝的使者还没有回去,我的官职爵位,不是你们能擅自决定的。”不久后,他却暗中让梁安暗示贾玄硕等人进献尊号,自己假意推辞了多次,之后才答应。丙辰日,苻健即位为天王、大单于,定国号为大秦,实行大赦,改年号为皇始。他追尊父亲苻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册立妻子强氏为天王后,儿子苻苌为太子,苻靓为平原公,苻生为淮南公,苻觌为长乐公,苻方为高阳公,苻硕为北平公,苻腾为淮阳公,苻柳为晋公,苻桐为汝南公,苻廋为魏公,苻武为燕公,苻幼为赵公。任命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兼任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任命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负责皇宫和太子宫的警卫;任命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略阳人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姜伯周是苻健的舅舅;强平是天王后强氏的弟弟;吕婆楼原本是略阳氐族的酋长。段龛请求献出青州归附晋朝;二月,戊寅日,晋朝任命段龛为镇北将军,封他为齐公。
魏主冉闵围攻襄国一百多天,赵主石祗处境危急,于是去掉皇帝称号,改称赵王;另派遣太尉张举向燕国请求援军,承诺献出传国玉玺,又派中军将军张春向姚弋仲请求援军。姚弋仲派儿子姚襄率领二万八千骑兵援救赵国,并告诫他说:“冉闵背弃仁义,屠杀石氏家族。我曾受石氏厚待,应当为他们报仇,可惜我年老多病不能亲自前往;你的才能比冉闵强十倍,要是不能把他擒杀回来,就不用再来见我了!”姚弋仲也派使者告知燕国,燕主慕容俊派遣御难将军悦绾率领三万士兵前去与姚襄会合。
冉闵听说慕容俊要援救赵国,便派遣大司马从事中郎、广宁人常炜出使燕国。慕容俊让封裕责问常炜:“冉闵是石氏的养子,忘恩负义发动叛乱,怎么敢擅自称帝?”常炜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从而开创了商、周的基业;曹操被宦官收养,没人知道他的出身,最终却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他们如果不是顺应天命,怎么能成功呢!由此推论,何必还要追问冉闵的出身呢!”封裕说:“有人说冉闵刚即位时,铸造自己的金像来占卜成败,结果金像没有铸成,这是真的吗?”常炜说:“没听说过。”封裕说:“从南方来的人都这么说,你为什么要隐瞒?”常炜说:“奸邪虚伪的人想要假借天命来迷惑众人,才会借助祥瑞、依靠占卜抬高自己,魏主手握传国玉玺,占据中原,接受天命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反而要舍弃真实、追求虚假,靠金像来决定成败吗!”封裕说:“传国玉玺到底在哪里?”常炜说:“在邺城。”封裕说:“张举说在襄国。”常炜说:“魏主诛杀胡人的时候,留在邺城的胡人几乎没留下活口;当时偶尔有逃脱的,也都潜伏在水沟里,他们怎么会知道玉玺的下落呢!张举是来求救的,定会编造荒诞的言辞,什么话都能说出来,更何况是关于一枚玉玺的事!”
慕容俊还是相信张举的话,于是在常炜身边堆起木柴,让封裕私下引诱他说:“你再好好想想,别白白被烧成灰烬!”常炜神色严肃地说:“石氏贪婪残暴,曾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燕国都城。虽然没能攻克就返回了,但他的意图是一定要夺取燕国。所以石氏在东北囤积粮草、聚集兵器,不是要帮助燕国,而是要消灭燕国啊。魏主诛杀石氏,虽然不是为了燕国,但从臣子的道义来讲,听到仇敌被消灭,本应是什么态度?而你们反而替石氏指责我,这不奇怪吗!我听说人死之后,骨肉埋进土里,魂魄升上天庭。承蒙您的恩惠,就请赶紧添柴点火,让我能向上天诉说冤情,这就足够了!”慕容俊身边的人请求杀掉常炜,慕容俊说:“他不怕牺牲生命来为君主效命,是忠臣啊!况且冉闵有罪,跟他的使臣有什么关系呢!”于是让常炜前往客馆居住。夜里,慕容俊派常炜的同乡赵瞻去慰问他,并且说:“你为什么不说实话呢?燕王发怒了,打算把你流放到辽东、碣石以外的地方,你怎么办?”常炜说:“我从成年以来,连普通百姓都不欺骗,更何况是君主呢!违背心意迎合他人,这是我本性做不到的。直率地说出实情,就算是沉入东海,我也不敢逃避!”说完就面向墙壁躺下,不再跟赵瞻说话。赵瞻把情况详细报告给了慕容俊,慕容俊于是把常炜囚禁在了龙城。
赵国的并州刺史张平派使者向秦国投降,秦王苻健任命张平为大将军、冀州牧。
随后,燕王慕容俊返回蓟城。
三月,姚襄和赵国汝阴王石琨分别率领军队援救襄国。冉闵派遣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抵御姚襄,派遣将军孙威在黄丘抵御石琨,结果两人都战败逃回,士兵几乎损失殆尽。
冉闵打算亲自率军出击,卫将军王泰劝谏说:“如今襄国还未攻克,外部援军云集,如果我们出城作战,必定会腹背受敌,这是危险的做法。不如坚守营垒来挫伤敌军锐气,慢慢观察敌军的破绽再发动攻击。况且陛下亲自亲临战场,倘若不能万无一失,那么国家大业就完了。”冉闵正要停止出兵,道士法饶进言说:“陛下围攻襄国已近一年,却没有丝毫战功,如今敌军来了,又避而不战,还怎么让将士们信服呢!况且太白星进入昴宿,预示应当斩杀胡人的君主,此战必定百战百胜,绝不能错过时机!”冉闵捋起衣袖大声说:“我决战的心意已决,敢阻挠众人的人斩首!”于是率领全部兵力出战,与姚襄、石琨的军队交战。这时悦绾恰好率领燕军赶到,在距离魏军几里的地方,分散布置骑兵,拖着木柴扬起尘土,魏军看到后十分恐慌。姚襄、石琨、悦绾从三面夹击,赵王石祗则从后方突袭,魏军大败,冉闵和十几个骑兵逃回邺城。投降冉闵的胡人栗特康等人擒获大单于冉胤和左仆射刘琦,向赵国投降,赵王石祗将他们杀死。胡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中书监卢谌等连同将士共十几万人战死。冉闵暗中逃回邺城,没人知道他的行踪,邺城人心惶惶,谣言说冉闵已经战死。射声校尉张艾请求冉闵亲自到郊外祭祀,以安定民心。冉闵听从了他的建议,谣言这才平息。冉闵将法饶父子处以车裂之刑,追赠韦謏为大司徒。姚襄回到滠头,姚弋仲因他没能擒获冉闵而发怒,杖打他一百下。
当初,冉闵担任赵国丞相时,把仓库里的财物全部分发出去,以此树立个人恩德,随后与羌人、胡人互相攻伐,没有一个月不打仗。赵国此前迁徙的青、雍、幽、荆四州百姓以及氐族、羌族、胡蛮等数百万人口,因为赵国的法令禁令不再施行,纷纷返回故土。归乡的人流在路上相互交错,彼此掠夺残杀,最终能回到家乡的人只有十分之二三。中原地区陷入大乱,又因此发生饥荒和瘟疫,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再也没有人耕种土地。
赵王石祗派遣部将刘显率领七万士兵攻打邺城,军队驻扎在明光宫,距离邺城二十三里。魏主冉闵十分恐惧,召见王泰,想和他商议对策。王泰对之前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而心怀怨恨,以伤势严重为由推辞。冉闵亲自前去探望,王泰却坚持说病情沉重。冉闵大怒,返回宫中,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巴人奴才,难道我还得靠你活命吗!我一定要先消灭各路胡人,再斩杀王泰。”于是率领全部兵力出战,大败刘显的军队,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多人。刘显害怕了,暗中派人向冉闵请求投降,请求杀掉石祗来立功赎罪,冉闵于是率军返回邺城。恰逢有人告发王泰想叛变投奔秦国,冉闵便杀掉王泰,并诛灭他的三族。
秦王苻健分别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搜罗贤才俊士,减轻繁重的赋税,解除对离宫的禁令,废除无用的器物,摒弃奢华的服饰,凡是赵国施行的对百姓不利的苛刻政令,全部予以废除。
杜洪、张琚派遣使者征召梁州刺史司马勋。夏季,四月,司马勋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前去投奔,秦王苻健在五丈原抵御他。司马勋多次交战都失败了,只好退回南郑。苻健因为中书令贾玄硕起初没有主动进献尊号,因此对他心怀不满,派人诬告贾玄硕与司马勋勾结,将贾玄硕和他的几个儿子全部杀掉。
渤海人逄约趁着赵国大乱,聚集几千户人家归附魏国,魏国任命逄约为渤海太守。前任渤海太守刘准,是刘隗哥哥的儿子;当地豪强封放,是封弈的堂弟,他们各自聚集部众据守一方。冉闵任命刘准为幽州刺史,让他和逄约平分渤海郡。燕主慕容俊派遣封弈讨伐逄约,派遣昌黎太守高开讨伐刘准、封放。高开是高瞻的儿子。
封弈率领军队直抵逄约的营垒,派人对逄约说:“我们是同乡,分隔已久,难得相见。当前时事的利害得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必在此争论。希望你能独自出来见一面,以倾诉我对你的思念之情。”逄约一向信任敬重封弈,于是立即出城,在营门外与封弈相见。两人都让骑兵退下,单独骑马交谈。封弈和逄约叙完旧情后,趁机劝说道:“我和你家几代都是同乡,感情深厚,真心希望你能永享福禄。如今既然得以见面,我不能不把心里话全说出来。冉闵趁着石氏大乱,仓促占据了现成的基业,按理说天下人应该屈服于他的强势,但战乱才刚刚开始,由此可知天命是不能用强力争夺的。燕王慕容俊广施恩德,秉持道义讨伐叛乱,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如今他已经定都蓟城,向南面对赵、魏两国,远近的百姓都背着孩子前来归附。百姓厌倦了战乱之苦,都渴望有贤明的君主。冉闵的灭亡,已是早晚的事,成败的形势,显而易见。况且燕王刚开始开创帝王大业,虚心招揽贤才俊士,你如果能幡然醒悟改变主意,那么功劳就能和西汉的绛侯周勃、灌婴相比,福禄也能流传给后代,这难道不比做亡国的将领,死守孤城等待必然到来的灾祸要好吗!”逄约听后,怅然不语。封弈的侍从张安,勇猛有力,封弈事先告诫过他,等逄约神情动摇时,张安突然上前抓住逄约的马缰绳,趁机挟持他疾驰回营。回到营中,封弈让逄约坐下,对他说:“你自己无法决定计策,所以我替你做了决定,并非想要擒获你邀功,而是想保全你,同时安定百姓。”
高开抵达渤海郡,刘准、封放前来投降。慕容俊任命封放为渤海太守,刘准为左司马,逄约为参军事。因为逄约是被引诱才被俘获的,慕容俊给他改名为“钓”。
刘显杀掉赵王石祗以及他的丞相安乐王石炳、太宰赵庶等十几人,把他们的首级送到邺城。骠骑将军石宁逃奔到柏人县。魏主冉闵在邺城的交通要道上焚烧了石祗的首级,任命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五月,赵国兖州刺史刘启从鄄城前来投奔东晋。
秋季,七月,刘显再次率领军队攻打邺城,魏主冉闵击败了他。刘显返回襄国后,在那里称帝。
八月,魏国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献出廪丘、许昌等城,前来向东晋投降;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擒获洛州刺史郑系,献出洛州之地向东晋投降。
燕主慕容俊派遣慕容恪攻打中山郡,派遣慕容评在鲁口攻打王午,魏国中山太守、上谷人侯龛紧闭城门坚守。慕容恪向南攻取常山郡,驻扎在九门县,魏国赵郡太守、辽西人李邽献出全郡投降,慕容恪对他加以厚待,然后带着李邽返回围攻中山郡,侯龛于是投降。慕容恪进入中山郡后,将当地的将帅、豪强几十家迁徙到蓟城,其余百姓都安居如故;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慕容评抵达南安,王午派遣部将郑生抵御,慕容评发起攻击并斩杀郑生。
悦绾从襄国返回后,慕容俊才知道张举之前说的是谎话,于是杀掉张举。常炜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中山郡,慕容俊解除了对常炜的囚禁,让他的子女前来见他。常炜上奏疏感谢恩德,慕容俊亲手写下诏书回复说:“你原本不是为了个人生计而来,我只是因为同乡的情分才保全你。如今在大乱之中,你的子女都能前来团聚,这难道不是上天的眷顾吗!上天尚且眷顾你,何况是我呢!”于是赏赐给常炜一名妾室、三百斛粮食,让他居住在凡城。任命北平太守孙兴为中山太守,孙兴善于安抚百姓,中山郡于是安定下来。
库傉官伟率领部众从上党郡投降燕国。
姚弋仲派遣使者前来向东晋请求投降。冬季,十一月,东晋任命姚弋仲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督江北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又任命他的儿子姚襄为持节、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逄钓(即逄约)逃回到渤海郡,召集旧部反叛燕国。乐陵太守贾坚派人劝告同乡百姓,向他们说明成败形势,逄钓的部众逐渐离散,他只好前来投奔东晋。
这时,吐谷浑首领叶延去世,他的儿子碎妥即位。
当初,桓温听说石氏大乱,上奏疏请求出兵收复中原,奏疏呈上后过了很久都没有回音。桓温知道朝廷依靠殷浩来对抗自己,心中十分怨恨,但他一向了解殷浩的为人,也不惧怕他。因为国家没有其他变故,所以两人得以相持了一年多,虽然表面上有君臣的名分,实际上只是维持着松散的关系,桓温所管辖的八州士兵和物资赋税,几乎不为朝廷所用。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朝廷都下诏拒绝。十二月,辛未日,桓温上奏表后就擅自出兵,率领四五万士兵顺江而下,驻扎在武昌,朝廷上下十分恐惧。
殷浩想辞去官职来躲避桓温,又想以“驺虞幡”(古代用于止兵的旗帜)让桓温的军队停止前进。吏部尚书王彪之对会稽王司马昱说:“这些做法都是为自己考虑,不能保全国家,不是为殿下您着想啊。如果殷浩辞职,人心就会离散恐慌,天子将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必定会有人承担责任,不是殿下您还能是谁呢!”王彪之又对殷浩说:“桓温如果上奏表追究罪责,您会是首要目标。您肩负这样的重任,与桓温的猜忌嫌隙已经形成,想做个普通百姓,难道还有保全自身的可能吗!暂且应当静观其变,让丞相王(司马昱)给桓温写亲笔信,表明诚意,向他陈述成败利害,他必定会撤军;如果他不服从,就派遣宫中诏书;还不服从,再用正义来制裁他。为什么要无故仓促行事,先自乱阵脚呢!”殷浩说:“决定大事本来就困难,连日来我都愁闷不已,听了你的计策,心里才豁然开朗。”王彪之是王彬的儿子。
抚军司马高崧对司马昱说:“殿下应当给桓温写信,向他说明祸福得失,他自然会撤军返回。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顿六军出兵,顺逆的界限就在此分明了!”于是在座位上替司马昱草拟书信说:“敌寇之难应当平定,时机应当把握,这确实是为国家长远谋划的大事,能够把握这个时机的,除了您还能有谁呢?只是因为近来出兵征战,关键要以物资储备为根本,物资运输的艰难,是古人都感到为难的事,不能在事情开始时草率行事而不深思熟虑。近来我之所以深感疑虑,原因就在这里。然而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会让众人感到惊骇,各种流言蜚语,想必您也多少听到了。如果担心事情失败,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有人可能会望风动摇,导致军队一时溃散。这样一来,您的声望和实力都会丧失,国家大业也就完了。这都是因为我昏庸懦弱,恩德和信誉不足,不能安抚百姓,巩固国家根基,所以对内有愧于心,对外愧对好友。我和您,虽然在朝廷内外任职不同,但安定社稷、保卫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的贤德之上。应当先考虑安定国家,然后再谋划对外征战,让帝王的基业更加稳固,道义更加彰显,这是我对您的期望。我真挚的心意,怎么能因为顾及嫌疑而不全部说出呢!”桓温收到信后,立即上奏疏惶恐地表示谢罪,率军返回镇守之地。
朝廷准备举行郊祀大典,会稽王司马昱问王彪之说:“郊祀大典后应当实行大赦吗?”王彪之说:“自从东晋中兴以来,郊祀后往往会大赦,我个人认为这不合适;凶恶愚昧的人会认为郊祀后必定大赦,就会产生侥幸作乱的想法!”司马昱听从了他的建议。
燕主慕容俊前往龙城。
丁零人翟鼠率领部众投降燕国,被封为归义王。
公元352年
春季,正月,辛卯日,发生了日食。
秦国丞相苻雄等人请求秦王苻健正式称帝,依照汉朝、晋朝的旧制,不必效仿石氏最初(先称天王)的做法。苻健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即位为皇帝,实行大赦。各位公爵都进爵为王。大臣们又说,单于的职位是用来统辖各少数民族的,不应由天子兼任,苻健便将单于之位授予太子苻苌。
司马勋返回汉中后,杜洪、张琚驻扎在宜秋。杜洪自认为出身名门望族,轻视张琚,张琚于是杀掉杜洪,自立为秦王,改年号为建昌。
刘显攻打常山,魏主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辅佐太子冉智镇守邺城,亲自率领八千骑兵前去救援。刘显的大司马、清河王刘宁献出枣强县投降魏国。冉闵进攻刘显,将其击败,追击到襄国。刘显的大将军曹伏驹打开城门迎接冉闵。冉闵杀掉刘显及其公卿以下官员一百多人,焚烧了襄国的宫殿,将襄国的百姓迁徙到邺城。赵国汝阴王石琨带着他的妻妾前来投奔东晋,在建康市被斩首,石氏家族就此灭绝。
尚书左丞孔严对殷浩说:“近来众人的情绪,实在令人寒心,不知您打算如何稳定局面。我认为应当明确官员职责分工:像韩信、彭越那样的人专门负责征伐,像萧何、曹参那样的人负责镇守后方,朝廷内外的职责,各有专属;还要深思廉颇、蔺相如屈己容人的道义,陈平、周勃和睦共事的谋略,让众人和谐无间,这样才能稳固大局、成就功业。观察近来归降的人,都是人面兽心,贪婪而无亲情,恐怕难以用道义感化他们。”殷浩没有听从。孔严是孔愉的侄子。
殷浩上奏疏请求北上出兵许昌、洛阳,朝廷下诏批准。任命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都统,进军驻扎在寿春。谢尚没能安抚好张遇,张遇发怒,占据许昌反叛,派他的部将上官恩占据洛阳,乐弘在仓垣攻打督护戴施,殷浩的军队无法前进。三月,朝廷命令荀羡镇守淮阴,不久又加授他监青州诸军事,还兼任兖州刺史,镇守下邳。
乙巳日,燕主慕容俊返回蓟城,逐渐将军队中的文武官员、士兵及百姓的家属迁徙到蓟城。
姚弋仲有四十多个儿子,到他病重时,对儿子们说:“石氏待我优厚,我本想为他们尽力。如今石氏已经灭亡,中原没有君主;我死后,你们要尽快归附晋朝,务必坚守臣子的气节,不要做不义之事!”姚弋仲去世后,儿子姚襄隐瞒丧事不公布,率领六万部众向南攻打阳平、元城、发干,攻克三城后,驻扎在碻磝津,任命太原人王亮为长史,天水人尹赤为司马,太原人薛瓒、略阳人权翼为参军。姚襄与秦国军队交战,战败,损失三万多户部众,向南退到荥阳,才公布父亲的丧事。又与秦国将领高昌、李历在麻田交战,姚襄的战马中箭死亡。弟弟姚苌把自己的马交给姚襄,姚襄说:“你用什么脱身?”姚苌说:“只要兄长能脱险,那些小子一定不敢伤害我!”恰逢救兵赶到,两人都得以脱险。尹赤投奔秦国,秦国任命尹赤为并州刺史,镇守蒲阪。
姚襄于是率领部众归附晋朝,送自己的五个弟弟到东晋作为人质。朝廷下诏让姚襄驻扎在谯城,姚襄单人骑马渡过淮河,在寿春拜见谢尚。谢尚早就听说姚襄的名声,命令撤去仪仗侍卫,头戴幅巾接待他,两人相处得像老朋友一样融洽。姚襄学识渊博,善于谈论,江东人士都很敬重他。
魏主冉闵攻克襄国后,就到常山、中山各郡流动谋食。原赵国立义将军段勤聚集一万多胡人、羯人据守绎幕,自称赵帝。夏季,四月,甲子日,燕主慕容俊派遣慕容恪攻打魏国,慕容霸等人攻打段勤。
魏主冉闵准备与燕国交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说:“鲜卑人乘胜而来,锐气正盛,况且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请求暂且避开他们,等他们骄傲懈怠后,再增派兵力攻打,”冉闵发怒说:“我想率领这支军队平定幽州,斩杀慕容俊;如今遇到慕容恪却要躲避,别人会怎么看待我!”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互说道:“我们君主这次出征,一定回不来了,我们何必坐等被杀受辱!”两人都自杀了。
冉闵在安喜驻军,慕容恪率军跟随。冉闵向常山进军,慕容恪追击,丙子日,在魏昌县的廉台追上冉闵。冉闵与燕军交战十次,燕军都没能取胜。冉闵一向有勇猛的名声,他率领的士兵精锐,燕人都很畏惧他。慕容恪巡视阵地,对将士们说:“冉闵勇猛却没有谋略,不过是能对抗一个人的匹夫罢了!他的士兵饥饿疲惫,武器装备虽然精良,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不难打败他们!”冉闵因为自己率领的多是步兵,而燕军都是骑兵,便领兵准备前往树林中。慕容恪的参军高开说:“我们的骑兵在平原上作战有利,如果冉闵进入树林,就无法再控制他了。应当尽快派遣轻骑兵拦截他,交战之后假装逃跑,把他引诱到平原上,然后才能攻打他。”慕容恪听从了高开的建议。魏军返回平原,慕容恪把军队分为三部,对将领们说:“冉闵性格轻率急躁,又自认为兵少,一定会拼死向我们进攻。我会集中中军的兵力严阵以待,等他前来交战,你们从两侧夹击,没有不能攻克的!”于是挑选五千名善于射箭的鲜卑士兵,用铁锁把他们的战马连接起来,排成方阵前进。冉闵乘坐的骏马名叫“朱龙”,能日行千里。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执钩戟,进攻燕军,斩杀三百多人。他望见燕军的中军大旗,知道那是中军所在地,就径直冲过去;燕军的左右两部从两侧夹击,大败魏军。燕军将冉闵重重包围,冉闵突破包围向东逃跑二十多里,朱龙突然死去,冉闵被燕军擒获。燕人杀掉魏国仆射刘群,擒获董闰、张温,连同冉闵一起押送到蓟城。冉闵的儿子冉操逃奔到鲁口。高开受伤去世。慕容恪进军驻扎在常山,慕容俊命令慕容恪镇守中山。
己卯日,冉闵被押送到蓟城。慕容俊实行大赦,让冉闵站在面前斥责他说:“你不过是个奴仆出身的庸才,怎么敢擅自称帝?”冉闵说:“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禽兽之类的人都能称帝,何况我是中原的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呢!”慕容俊发怒,鞭打冉闵三百下后,把他押送到龙城。
慕容霸的军队抵达绎幕,段勤和弟弟段思陪献出城池投降。
甲申日,慕容俊派遣慕容评和中尉侯龛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攻打邺城。癸巳日,军队抵达邺城,魏国的蒋干和太子冉智紧闭城门坚守。邺城城外的人都投降了燕军,刘宁和弟弟刘崇率领三千胡人骑兵逃奔晋阳。
秦国任命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五月,秦主苻健在宜秋攻打张琚,将其斩杀。
此时,邺城中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原赵国时期的宫女几乎被吃光。蒋干派遣侍中缪嵩、詹事刘猗献上奏表请求投降,并且向谢尚求救。庚寅日,燕主慕容俊派遣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
辛卯日,燕人在龙城斩杀冉闵。恰逢当地发生大旱、蝗灾,慕容俊认为是冉闵的鬼魂在作祟,便派遣使者祭祀他,追谥他为悼武天王。
当初,谢尚派戴施占据枋头,戴施听说蒋干求救,就从仓垣转移驻扎到棘津,留住蒋干的使者,向他索要传国玉玺。刘猗让缪嵩返回邺城向蒋干报告,蒋干怀疑谢尚无法救援,一直犹豫不决。六月,戴施率领一百多名壮士进入邺城,帮助守卫三台,欺骗蒋干说:“如今燕军在城外,道路不通,玉玺不敢送去。你暂且把玉玺拿出来交给我,我会骑马快速禀报天子。天子听说玉玺在我这里,定会相信你的诚意,然后多派军队和粮草来救援你。”蒋干认为他说得对,就拿出玉玺交给戴施。戴施声称派督护何融去迎接粮草,暗中让何融怀揣玉玺送到枋头。甲子日,蒋干率领五千精锐士兵和晋军出城交战,慕容评大败蒋干,斩杀四千人,蒋干脱身逃回城中。
甲申日,秦主苻健返回长安。
谢尚、姚襄一起在许昌攻打张遇。秦主苻健派遣丞相、东海王苻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攻占关东地区,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前去救援张遇。丁亥日,双方在颍水的诚桥交战,谢尚等人惨败,一万五千人战死。谢尚逃奔回淮南,姚襄丢弃粮草物资,护送谢尚到芍陂;谢尚把后事全部托付给姚襄。殷浩听说谢尚战败,便撤退驻扎到寿春。秋季,七月,秦国丞相苻雄将张遇以及陈郡、颍川、许昌、洛阳的百姓五万多户迁徙到关中,任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守许昌。谢尚被降职,封号改为建威将军。
原赵国西中郎将王擢派遣使者请求投降东晋,朝廷任命王擢为秦州刺史。
丁酉日,朝廷任命武陵王司马曦为太宰。
丙辰日,燕主慕容俊前往中山。
王午听说魏国战败,当时邓恒已经去世,王午便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日,燕主慕容俊派遣慕容恪、封弈、阳骛攻打王午,王午紧闭城门坚守,把冉操送到燕军军营;燕军抢掠了王午属地的庄稼后返回。
庚午日,魏国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邺城城门,迎接燕军入城,戴施、蒋干用绳子吊下城墙,逃奔到仓垣。慕容评把魏国皇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人以及宫廷车驾、服饰器物送到蓟城。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都自杀了。慕容俊谎称董氏得到传国玉玺并献给了自己,赐董氏封号为奉玺君,赐冉智海宾侯的爵位。任命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令慕容评镇守邺城。
东晋桓温派司马勋协助周抚在涪城讨伐萧敬文,并将其斩杀。
谢尚从枋头迎接传国玉玺送到建康,文武百官都前来祝贺。
秦国任命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殷浩北伐时,中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劝阻他,殷浩没有听从。后来北伐没有成效,他又谋划再次出兵。王羲之给殷浩写信说:“如今凭借江东这点狭小的地方,天下人对局势感到寒心,本来已经很久了。强行争夺战功,不是当前应当做的事。近来担任朝廷内外要职的人,没有深谋远虑,反而使国家根基疲惫衰竭,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最终没有一件功劳可言,导致天下将要出现土崩瓦解的趋势。承担这些事务的人,怎能推脱天下人的指责呢!如今军队在外面战败,物资在国内耗尽,守卫淮河的想法,已经无法实现,不如返回守卫长江,让将领们各自回到原来的镇守之地。长江以外的地区,只需维持松散的控制罢了。您应当主动承担过失、反省自身,推行更好的治理,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重新开始,或许还能解救当前这种极端危急的局面!您从平民起家,肩负天下重任,担任统帅之职,却失败到这种地步,恐怕满朝贤士中没有谁会愿意和您一起分担非议。如果还认为之前的事情做得不够好,因此又追求本分之外的功业,天下虽然广阔,您又能在哪里容身呢!这是无论聪明还是愚笨的人都无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