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十九
公元342年
春季正月初一(己未日),发生了日食。
正月初七(乙丑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豫州刺史庾怿送酒给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察觉酒中有毒,便先让狗喝了,狗随即死亡,他便秘密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皇帝说:“大舅庾亮已经扰乱过天下,小舅你又想这样做吗!”二月,庾怿饮下毒酒自杀。
三月,朝廷首次将武悼皇后的牌位供奉到晋武帝的宗庙里,让她配享武帝祭祀。
庾翼镇守武昌时,当地多次出现怪异现象,他便想把镇守地迁移到乐乡。征虏长史王述写信给庾冰说:“乐乡距离武昌有一千多里,数万士兵突然迁移,还要修建城墙营垒,官府和百姓都会承受巨大的劳役。此外,江州需要逆江而上数千里,为乐乡的军府供应物资,徭役会增加一倍。况且武昌本是江东镇守防御的中心,不只是抵御长江上游的敌人而已;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传递消息、快速驰援都很方便。如果迁移到乐乡,那里地处西部边境,万一长江沿岸发生变故,两地无法相互救援。地方上的重要将领,本就该驻守在要害之地,形成内外呼应的局势,让敌人的觊觎之心不敢萌生。从前秦始皇忌惮‘亡胡’的预言,最终却为刘邦、项羽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周宣王厌恶‘檿弧箕服’的歌谣,反而酿成了褒姒乱周的灾祸。所以通达事理的君子,会坚守正道行事,那些祈福避灾的做法,都不会采用;当前应选择符合治国常理的举措,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朝廷大臣讨论后也认为王述的话有理,庾翼于是放弃了迁移的打算。
夏季五月,晋成帝(司马衍)身体不适;六月初五(庚寅日),病情加重。有人伪造尚书府的文书,下令宫门不得让宰相进入,大臣们都惊慌失色。庾冰说:“这一定是假的。”于是派人追查,发现文书果然是伪造的。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弈,当时都还在襁褓之中。庾冰自认为兄弟几人掌权已久,担心皇帝去世后,自己家族与皇室的亲属关系逐渐疏远,被他人离间,便屡次劝说皇帝:“国家面临强敌,应当立年长的君主。”他请求立皇帝的同母弟、琅邪王司马岳为继承人,皇帝同意了。中书令何充说:“父子相传是先王定下的制度,改变这一制度的人,很少有不引发战乱的。从前周武王不把王位传给贤明的弟弟周公,并非不疼爱弟弟,而是为了遵守礼法。如今若是琅邪王继位,年幼的皇子该如何安置!”但庾冰不听。随后,朝廷下诏,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时让司马弈过继给已故的琅邪哀王,继承琅邪王爵位。六月初七(壬辰日),庾冰、何充与武陵王司马曦、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一同接受皇帝遗诏,辅佐新君。六月初八(癸巳日),晋成帝去世。成帝幼年继位,起初未能亲自处理朝政;等他长大成人后,颇有勤俭的品德。
六月初九(甲午日),琅邪王司马岳登基称帝(即晋康帝),宣布大赦天下。
六月十四(己亥日),朝廷封成帝之子司马丕为琅邪王,司马弈为东海王。
康帝在守丧期间沉默少言,将朝政托付给庾冰和何充。秋季七月初一(丙辰日),朝廷将成帝安葬在兴平陵。康帝步行送葬,到阊阖门后,才换乘素色车子前往陵墓所在地。葬礼结束后,康帝在朝堂召见大臣,庾冰、何充陪坐在旁。康帝说:“我能继承大业,全靠二位的力量。”何充说:“陛下能登基,是庾冰大人的功劳;如果当初听从我的建议(立皇子为继承人),恐怕就见不到如今的太平局面了。”康帝面露惭愧之色。七月初四(己未日),朝廷任命何充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的晋陵诸军事,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这是为了避开庾氏家族的势力。
冬季十月,前燕王慕容皝将都城迁到龙城,在境内宣布大赦。
建威将军慕容翰对慕容皝说:“宇文部强盛已久,屡次成为我国的祸患。如今逸豆归篡夺王位,部众并不归附他。加上他资质平庸、见识浅薄,手下将帅没有才能,国家没有可靠的防御力量,军队也没有整齐的编制。我曾在宇文部待过很久,熟悉那里的地形;他们虽然表面依附强大的羯人(指后赵),但两地相隔遥远,声势无法呼应,无法获得有效救援;现在如果攻打他们,一定能百战百胜。但高句丽距离我国很近,一直有觊觎我国的野心。他们知道宇文部灭亡后,灾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必然会趁虚而入,偷袭我们没有防备的地方。如果留下少量兵力防守,不足以守住国土;留下大量兵力,进攻宇文部的兵力又不够。高句丽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应当先消灭它;看它的实力,一次进攻就能攻克。宇文部是只懂自保的敌人,一定不会远道而来争夺利益。攻克高句丽后,再回头攻打宇文部,就像翻手一样容易。平定这两个国家后,就能占据东海的全部利益,国家富足、兵力强盛,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图谋中原了。”慕容皝说:“好!”于是决定攻打高句丽。
前往高句丽有两条路,北道平坦宽阔,南道狭窄险峻,将领们都想走北道。慕容翰说:“高句丽会按常理推测,认为我们的大军会走北道,必然会重点防守北道,轻视南道。大王应率领精锐兵力从南道进攻,出其不意,攻克丸都(高句丽都城)不在话下。另外派遣一支偏师走北道,即使北道的军队遭遇挫折,高句丽的核心已经被我们击溃,其他兵力也起不了作用。”慕容皝听从了他的建议。
十一月,慕容皝亲自率领四万精锐兵力从南道进军,任命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另外派遣长史王寓等人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兵从北道进军,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高钊果然派弟弟高武率领五万精兵防守北道,自己则率领弱兵防守南道。慕容翰等人率先抵达南道,与高钊的军队交战,慕容皝随后率领大军赶到。前燕左常侍鲜于亮说:“我作为俘虏,蒙受燕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不能不报答这份恩情;今天,就是我以死相报的日子!”说罢!他便独自率领几名骑兵率先冲锋,突破高句丽的军阵,所到之处无人能挡。高句丽军队的阵脚大乱,前燕大军趁机猛攻,高句丽军大败。前燕左长史韩寿斩杀高句丽将领阿佛和度加,各军乘胜追击,攻入丸都。高钊独自骑马逃跑,前燕轻车将军慕舆泥追击,俘获高钊的母亲周氏和妻子后返回。此时,北道的王寓等人与高句丽军交战,全军覆没,慕容皝因此不再继续追击。他派人招降高钊,高钊却拒不露面。
慕容皝准备撤军时,韩寿建议说:“高句丽的土地偏远,无法长期驻守。如今他们的君主逃亡、部众离散,躲藏在山谷中;我们的大军一旦撤离,他们必然会重新聚集,收整残余力量,仍会成为我们的祸患。请陛下将高钊父亲高乙弗利的尸体挖出,囚禁他的母亲,带回我国;等高钊主动前来投降时,再把尸体和母亲还给她,用恩德和信义安抚他,这才是上策。”慕容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人挖开高乙弗利的陵墓,运走尸体,搜刮高句丽王府中历代积累的珍宝,俘虏男女百姓五万多人,又烧毁高句丽的宫殿,摧毁丸都城后撤军。
十二月十六(壬子日),晋康帝册立妃子褚氏为皇后,征召豫章太守褚裒(褚皇后的父亲)为侍中、尚书。褚裒认为自己是皇后的父亲,不愿在朝廷中枢任职,苦苦请求外任;朝廷于是任命他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
此时,后赵王石虎在邺城修建了四十多座台观(高台楼阁),又在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参与修建的工匠民夫达四十多万人;他还打算从邺城修筑阁道到襄国,下令黄河以南四州(豫州、兖州、徐州、扬州北部)准备南伐的物资,并州、朔州、秦州、雍州整治西讨的军备,青州、冀州、幽州规划东征的方案,各州都按“每三户出五人”的比例征发兵役。各州参与制造铠甲的士兵有五十多万人,造船的工匠有十七万人,其中被水淹死、被虎狼吃掉的,占了三分之一。此外,王公贵族、地方官员竞相谋取私利,百姓失去产业,生活困苦不堪。贝丘人李弘趁着百姓心怀怨恨,自称自己的姓名应验了预言,于是联络党羽,设置各级官员;事情败露后,李弘被诛杀,受牵连被治罪的有几千家。
石虎打猎没有节制,常常清晨外出、深夜返回,还经常微服出行,亲自视察工程劳役。侍中京兆人韦謏劝谏说:“陛下轻视天下的重任,在有兵器的人之间随意出行,万一遇到狂徒作乱,即使有智谋勇力,又能施展在哪里呢!另外,您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耽误百姓耕种收获,路上满是百姓的哀叹声,这恐怕不是仁德圣明的君主能容忍的事。”石虎赏赐韦謏粮食和布帛,却更加频繁地兴办工程,依旧随意出游视察。
秦公石韬受到石虎的宠爱,太子石宣很厌恶他。右仆射张离兼任五兵尚书,想讨好石宣,于是劝他说:“如今各藩王的官吏、兵力超过了规定限额,应当逐渐裁减,来加强太子您的势力。”石宣让张离上奏:“秦公、燕公、义阳公、乐平公,允许他们设置官吏一百九十七人,手下士兵二百人;自此以下的藩王,官吏和士兵按照现有数量的三分之一设置,剩余的五万兵力,全部划归东宫。”从此,各藩王都心怀怨恨,与太子之间的矛盾更加加深。
青州官员上奏说:“济南平陵城北面的石虎(石头雕刻的虎像),一夜之间移到了城东南,有一千多只狼和狐狸的脚印跟在后面,脚印踩出了小路。”石虎高兴地说:“石虎,就是我啊;它从西北迁移到东南,是上天想让我平定江南啊。传令各州军队明年全部集结,我要亲自率领大军,遵奉天命南征。”大臣们都上前祝贺,上呈《皇德颂》的有一百零七人。石虎下令:“每五名应征士兵要缴纳一辆车、两头牛、十五斛米、十匹绢,无法按规定缴纳的人斩首。”百姓甚至卖掉子女来供应军需,但仍无法满足要求,路边树上上吊自杀的人随处可见。
公元343年
春季二月,高句丽王高钊派他的弟弟向燕国称臣朝贡,进献的珍奇异物有上千件。前燕王慕容皝于是归还了高钊父亲的尸体,但仍然留下他的母亲作为人质。
宇文逸豆归派他的丞相莫浅浑率军攻打燕国;燕国众将领争相请求迎战,前燕王慕容皝却不允许。莫浅浑因此认为慕容皝害怕自己,便终日沉迷饮酒、放纵打猎,不再设置防备。慕容皝派慕容翰率军出击,莫浅浑大败,仅自身逃脱,他的部众全被俘虏。
庾翼为人慷慨激昂,喜好建功立业,不崇尚浮华。琅邪内史桓温是桓彝的儿子,娶了南康公主,性格豪爽,有风度气概。庾翼与他关系友好,约定共同平定天下。庾翼曾向晋成帝推荐桓温说:“桓温有英雄之才,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普通人对待,也不要只把他当作普通女婿看待。应当把周宣王时方叔、召虎那样的重任托付给他,他必定能建立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功勋。”当时杜乂、殷浩都以才华名望闻名天下,唯独庾翼不看重他们,还说:“这类人应当束之高阁,等天下太平后,再慢慢商议他们的任用。”殷浩多次推辞朝廷的征召任命,退居在祖先墓地旁,几乎有十年之久,当时的人把他比作管仲、诸葛亮。江夏相谢尚、长山县令王蒙常常观察他的动向,以此判断江南的兴亡。两人曾一起去探望殷浩,知道他有坚定隐居的志向,返回后相互说道:“殷深源(殷浩字深源)不出来做官,百姓该怎么办啊!”谢尚是谢鲲的儿子。庾翼请殷浩担任司马;朝廷下诏任命殷浩为侍中、安西军司,殷浩没有应召。庾翼写信给殷浩说:“王夷甫(王衍字夷甫)树立的名声并非真实,他虽然空谈玄道,实际上助长了浮华竞争的风气。有德行的君子,遇到合适的时机,难道能像他那样吗!”殷浩还是不肯出来任职。
殷羡担任长沙相时,在郡中贪婪残暴,庾冰写信给庾翼,嘱托他关照殷羡。庾翼回复说:“殷羡骄横自大,也似乎是因为他有个有才华的儿子(指殷浩),所以我姑且让众人对他稍加容忍。大致来说,江东的政事,一向是优待豪强,这些豪强常常成为百姓的祸害;偶尔施行法令,却只针对贫苦百姓。比如往年偷窃石头城粮仓一百万斛米的,都是豪强将领之流,却只杀了粮仓督监来搪塞责任。山遐担任余姚县令时,为官府查出豪强隐藏的两千户百姓,结果众人一起驱赶他,让他无法安身。虽然这些都是前任宰相的昏庸谬误所致,但江东的局势越来越糟,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兄弟不幸,深陷这种局面,既然不能脱身于乱世之外,就应当共同擦亮眼睛,整顿朝政。荆州管辖的二十多个郡中,只有长沙郡治理得最糟糕;对作恶的人不加以罢免,这与杀粮仓督监来塞责又有什么区别呢!”山遐是山简的儿子。
庾翼把消灭胡人、攻取蜀地当作自己的责任,于是派遣使者向东联合前燕王慕容皝,向西联合张骏,约定日期大举出兵。朝廷大臣多数认为此事难以实现,只有庾冰与他意见一致,而桓温、谯王司马无忌也都赞成。司马无忌是司马承的儿子。
秋季七月,后赵汝南太守戴开率领几千人向庾翼投降。七月初八(丁巳日),朝廷下诏商议收复中原的策略。庾翼打算率领所统领的全部兵力北伐,上表推荐桓宣担任都督司、雍、梁三州及荆州四郡诸军事、梁州刺史,先进军丹水;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率领部众进入临淮;还征发所管辖六州的奴仆以及车辆、牛、驴、马,百姓对此哀叹愤怒。
代王拓跋什翼犍再次向前燕求婚,前燕王慕容皝让他献上一千匹马作为聘礼;拓跋什翼犍不给,而且态度傲慢,没有女婿应有的礼节。八月,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率领前军师慕容评等人攻打代国。拓跋什翼犍率领部众避开,燕军没有遇到敌人,于是撤军返回。
此时,成汉君主李寿去世,谥号为昭文,庙号为中宗;太子李势即位,宣布大赦天下。
后赵太子石宣攻打鲜卑斛谷提,大败敌军,斩杀三万人。
宇文逸豆归擒获段辽的弟弟段兰,把他送到后赵,同时献上一万匹骏马。后赵王石虎命令段兰率领他的五千名鲜卑部众驻守令支。
庾翼想把镇守地迁移到襄阳,担心朝廷不允许,于是上奏说要迁移到安陆。晋康帝及朝廷大臣都派遣使者劝阻庾翼,庾翼却违抗诏令向北行进;到达夏口后,又上表请求镇守襄阳。庾翼当时拥有四万兵力,朝廷下诏加授他都督征讨诸军事。在此之前,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庾冰多次请求外出任职,八月二十二日(辛巳日),朝廷任命庾冰为都督荆、江、宁、益、梁、交、广七州及豫州四郡诸军事,兼任江州刺史,假节,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征召徐州刺史何充担任督扬、豫、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兼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辅佐朝政。任命琅邪内史桓温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征召江州刺史褚裒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
冬季十一月初九(己巳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344年
春季正月,后赵王石虎在太武殿宴请群臣,有一百多只白雁聚集在马道南侧,石虎下令射杀它们,却一只也没射中。当时各州集结的兵力已有一百多万,太史令赵揽秘密对石虎说:“白雁聚集在宫殿庭院,是宫室将要空寂的征兆,不宜向南进军。”石虎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前往宣武观举行盛大阅兵,之后便停止了南征的准备。
成汉君主李势改年号为太和,尊奉母亲阎氏为皇太后,册立妻子李氏为皇后。
前燕王慕容皝与左司马高诩商议讨伐宇文逸豆归。高诩说:“宇文部实力强盛,现在不攻取,将来必定成为我国祸患,攻打它一定能取胜;但这场战事对将领不利。”他出宫后对人说:“我这一去必定无法返回,但忠臣不会回避危难。”于是慕容皝亲自率军讨伐宇文逸豆归,任命慕容翰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副将;又分别命令慕容军、慕容恪、慕容霸以及折冲将军慕舆根领兵,兵分三路同时进发。高诩即将出发时,没见到妻子,便派人转告她家中事务,随后启程。
宇文逸豆归派南罗大(官职名)涉夜干率领精锐兵力迎战。慕容皝派人快马传令给慕容翰说:“涉夜干勇冠三军,应当稍稍避开他。”慕容翰说:“宇文逸豆归调遣国内全部精锐兵力交给涉夜干,涉夜干一向有勇猛的名声,是宇文部全族的依靠。如今我们击败他,宇文部就会不攻自溃。况且我非常了解涉夜干的为人,他虽有虚名,实际却容易对付,不应回避他,以免挫伤我军士气。”于是率军前进交战。慕容翰亲自冲锋陷阵,涉夜干出兵迎战;慕容霸从侧面截击,最终斩杀涉夜干。宇文部士兵见涉夜干战死,最终不战而溃;燕军乘胜追击,攻克了宇文部的都城。宇文逸豆归逃到漠北后死去,宇文氏从此离散灭亡。慕容皝收缴了宇文部全部的牲畜、财物,将其五千多户部众迁徙到昌黎,开拓疆土一千多里。又将涉夜干原先居住的城池改名为威德城,派弟弟慕容彪驻守,随后撤军返回。高诩、刘佩都在战斗中被流箭射中身亡。
高诩擅长天文,慕容皝曾对他说:“你有好书却不分享给我,怎么能算尽忠呢!”高诩说:“我听说君主掌握关键决策,臣子履行具体职责。掌握关键者安逸,履行职责者辛劳。所以后稷负责播种,尧帝不参与其中。观测天象、推算吉凶,需要日夜操劳,并非君主应当亲自做的事,殿下要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呢!”慕容皝听后沉默不语。
起初,宇文逸豆归侍奉后赵非常恭敬,贡品源源不断地送往邺城。等到燕军讨伐宇文逸豆归时,后赵王石虎派右将军白胜、并州刺史王霸从甘松出兵救援。等他们赶到时,宇文氏已经灭亡,于是转而攻打威德城,未能攻克便撤军返回;慕容彪率军追击,击败了后赵军队。
慕容翰与宇文部交战时,被流箭射中,长期卧病在家,很少出门。后来病情逐渐好转,他在家中试着骑马驰骋。有人告发慕容翰称病却私下骑马,怀疑他想发动叛乱。前燕王慕容皝虽然依靠慕容翰的勇猛与谋略,但心中始终猜忌他,于是赐慕容翰死。慕容翰说:“我当年获罪出逃,后来又返回燕国,今日死去已经算晚了。但羯族贼人(指后赵)占据中原,我不自量力,想为国家统一华夏。这个志向没能实现,我死有遗憾,这也是天命啊!”随后饮下毒酒身亡。
代王拓跋什翼犍派他的大臣长孙秩前往燕国迎娶王妃。
夏季四月,凉州将领张瓘在三交城击败后赵将领王擢。
起初,后赵领军将军王朗对石虎说:“隆冬时节大雪严寒,皇太子却派人砍伐修建宫殿的木材,从漳水运送过来,服劳役的人有几万,路上满是哀叹声,陛下应当借外出巡游的机会下令停止此事。”石虎听从了他的建议。太子石宣因此发怒。恰逢火星停留在房宿附近,石宣让太史令赵揽对石虎说:“房宿对应天王,如今火星停留在那里,说明灾祸不小。应当让姓王的显贵大臣来承担灾祸。”石虎问:“谁可以呢?”赵揽说:“没有比领军将军王朗更显贵的了。”石虎舍不得王朗,让赵揽再说其次的人选。赵揽无法回答,便说:“其次只有中书监王波了。”石虎于是下诏,追究王波之前议论“楛矢”(古代一种箭)事件的罪过,将他腰斩,还处死了他的四个儿子,把尸体投入漳水;不久后又怜悯王波无罪,追赠他为司空,封他的孙子为侯。
后赵平北将军尹农攻打燕国的凡城,未能攻克便撤军返回。
成汉太史令韩皓上奏说:“火星停留在心宿,是宗庙没有得到妥善祭祀的警示。”成汉君主李势命令群臣商议此事。相国董皎、侍中王嘏认为:“景皇帝(李特)、武皇帝(李雄)开创基业,献皇帝(李骧)、文皇帝(李寿)继承大业,他们都是至亲,不应疏远隔绝。”于是重新下令祭祀成始祖(李特)、太宗(李雄),都称他们属于汉朝皇室后裔(成汉政权自称继承汉朝)。
东晋征西将军庾翼派梁州刺史桓宣在丹水攻打后赵将领李罴,结果被李罴击败,庾翼将桓宣贬为建威将军。桓宣羞愧愤怒,患病卧床,秋季八月初七(庚辰日)去世。庾翼任命长子庾方之为义城太守,接替桓宣统领部众;又任命司马应诞为襄阳太守,参军司马勋为梁州刺史,驻守西城。
中书令褚裒坚决推辞朝廷中枢要职;闰八月十四日(丁巳日),朝廷任命褚裒为左将军、都督兖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兖州刺史,镇守金城。
此时,晋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立会稽王司马昱为皇位继承人;中书监何充建议立皇子司马聃,康帝采纳了何充的建议。九月二十四日(丙申日),册立司马聃为皇太子。九月二十六日(戊戌日),康帝在式乾殿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己亥日),何充根据康帝遗旨,侍奉太子司马聃即位,宣布大赦天下。从此,庾冰、庾翼深深怨恨何充。朝廷尊奉皇后褚氏为皇太后。当时晋穆帝司马聃才两岁,太后临朝听政,行使皇帝权力。何充被加授中书监,录尚书事。何充自称已经担任录尚书事,不应再兼任中书监;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又加授他侍中一职。
何充认为左将军褚裒是皇太后的父亲,应当总揽朝政,便上疏推荐褚裒参与录尚书事;朝廷于是任命褚裒为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等原有官职不变。褚裒因为自己是皇室近亲,担心遭到非议猜忌,便上疏坚决请求前往藩镇任职;朝廷改任他为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及扬州二郡诸军事、卫将军、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镇守京口。尚书省上奏说:“褚裒拜见皇太后时,在朝堂上应行臣子礼仪,私下见面时应行父子礼仪。”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
冬季十月二十三日(乙丑日),朝廷将晋康帝安葬在崇平陵。
江州刺史庾冰患病;皇太后征召庾冰入朝辅佐朝政,庾冰推辞,十一月初九(庚辰日),庾冰去世。庾翼因家族与国家的事务,留下儿子庾方之为建武将军,驻守襄阳。庾方之年纪尚轻,庾翼任命参军毛穆之为建武司马,辅佐庾方之。毛穆之是毛宝的儿子。庾翼返回夏口镇守,朝廷下诏让庾翼再都督江州,又兼任豫州刺史。庾翼推辞了豫州刺史一职,又想迁移镇守地到乐乡,朝廷没有批准。庾翼仍然修缮兵器,大规模开垦农田、囤积粮食,为日后进军做准备。
此时,后赵王石虎在灵昌津修建黄河大桥,开采石头作为桥基的中墩,石头投下后,就被水流冲走,耗费了五百多万人力,桥还是没能建成。石虎发怒,便斩杀了工匠,停止了建桥工程。
公元345年
春季正月初一(甲戌日),皇太后在太极殿设置白纱帐,抱着年幼的晋穆帝(司马聃)亲临朝堂处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