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
公元273年
春季,正月辛酉日,晋国密陵元侯郑袤去世。
二月癸巳日,晋国乐陵武公石苞去世。
三月,晋国册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
紧接着,吴国任命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
夏季,四月戊辰朔日,发生了日食。
当初,邓艾被杀,人们都认为他是被冤枉的,但朝廷中没有人为他申辩。等到晋武帝即位后,议郎敦煌人段灼上奏疏说:“邓艾对国家心怀极大的忠诚,却背负叛逆的罪名,平定了巴、蜀之地却遭受灭三族的刑罚。邓艾性格刚直急躁,夸赞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长处,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所以没有人愿意为他申辩。我私下认为,邓艾本是屯田养牛的人,得到的宠信和地位已经到了极点,功名也已经成就,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正是因为刘禅刚刚投降,偏远的郡县还没有归附,他才假托朝廷命令,权宜行事以安定国家。钟会怀有叛逆之心,时常畏惧邓艾的威名,趁着他行为中有可疑之处,便构陷了这起冤案。邓艾接到诏书后,立即派遣强兵,自己却是束手就擒,不敢有丝毫的犹豫观望,就是因为他认为如果能见到先帝,那必定能够澄清事实,那有该死的理由呢。钟会被诛杀之后,邓艾的下属官吏,愚昧鲁莽地聚集起来,自行去追赶邓艾,他们砸坏囚车,解开他的枷锁。邓艾当时处于困厄之地,整个人显得狼狈不堪、又失去了依靠,从未和心腹之人有过预先的谋划,却独自遭受了来自前后两方的诛杀,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悲哀吗!陛下登基,弘扬宽大的气度,我认为可以听任邓艾归葬祖坟,归还他的田地住宅,按照平定蜀国的功劳延续封赏他的后代,让邓艾在盖棺之后能有确定的谥号,死而无憾,那么天下那些重视名节的士人、想要建立功勋的大臣,必定会赴汤蹈火,乐于为陛下效死!”晋武帝认为他说得很好,但没能采纳他的这个建议。后来晋武帝向给事中樊建询问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情况,说:“我偏偏不能得到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来辅佐我吗?”樊建叩首说:“陛下知道邓艾的冤屈却不能为他伸冤,即使得到诸葛亮那样的人,恐怕也会像冯唐所说的那样,有人才而不能任用啊!”晋武帝笑着说:“你这话触动了我的想法。”于是任命邓艾的孙子邓朗为郎中。
吴国有很多谈论祥瑞的人,吴王就此询问侍中韦昭,韦昭说:“这不过是普通人家箱笼里的寻常东西罢了!”韦昭兼任左国史,吴王想要为他的父亲作纪,韦昭说:“文皇没有登上皇帝之位,应当作传,不应当作纪。”吴王因此不高兴,逐渐对韦昭加以责备和恼怒。韦昭心里担忧,害怕为自己招来祸患,便上表陈述自己年老体衰,请求辞去侍中、左国史这两个官职,但吴王不允许。当时韦昭生病,吴王派人监护医治,对他的约束更加严厉了。吴王宴请群臣饮酒,不管能不能喝,一律以七升为限量。轮到韦昭时,只拿茶来代替酒,后来就开始强迫他喝酒。另外,吴王在酒后常常让侍臣嘲弄公卿大臣,揭发他们的隐私和短处来取乐;时常有人因此失误,立刻就被逮捕关押,甚至诛杀。韦昭认为这样对外会相互诋毁伤害,对内会滋生怨恨,使群臣不和睦,算不得好事,所以只是借经义来提出诘难质问而已。吴王认为他不奉行诏命,心意不够忠诚,又积累了前后的嫌怨愤恨,于是将韦昭逮捕入狱。韦昭通过狱吏向吴王呈上辞章,献上自己所着的书,希望以此求得赦免。但吴王责怪他的书有污垢陈旧之处,又对他加以诘问斥责,最终诛杀了韦昭,并将他的家属迁徙到了零陵。
五月,晋国任命何曾兼任司徒。
六月乙未日,晋国东海王司马祗去世。
秋季,七月丁酉朔日,发生了日食。
随后,晋武帝下诏挑选公卿以下官员的女儿充实六宫,若是有隐瞒藏匿的就以不敬之罪论处。挑选之事没有完毕,暂时禁止天下人嫁娶。晋武帝让杨皇后挑选,皇后只选取皮肤洁白、身材高大的女子,而舍弃那些容貌美丽的。晋武帝喜爱卞氏之女,想要留下她。皇后说:“卞氏是三代皇后的家族,不能委屈她处于卑下的地位。”晋武帝听后,就很生气,一怒之下,便去亲自挑选,中选的女子用绛色纱巾系在手臂上,公卿大臣的女儿封为三夫人、九嫔,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将领、校尉的女儿补充到良人以下的位置。
九月,吴王把他的子弟全部封为了王,总共十一个,每个王分别给予三千士兵。同时实行大赦。
这一年,晋国郑冲以寿光公的身份被罢免官职。
这时,吴王的爱姬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一向受到吴王的宠信,便将那姬妾的手下绳之以法。爱姬向吴王哭诉,吴王发怒,就借其他事情用烧红的锯子锯断了陈声的头,并把他的尸体扔到了四望山下。
公元274年
春季,正月乙未日,发生了日食。
闰月癸酉日,晋国寿光成公郑冲去世。
丁亥日,晋武帝下诏说:“自近代以来,常常有妾婢受到皇帝的宠爱而登上后妃之位,这极大的扰乱了尊卑的秩序;从今以后,不能以妾婢身份的人作为正妻。”另外从幽州分出部分地区设置平州。
三月癸亥日,发生了日食。
随后,晋武帝又下诏选取良家女子以及低级将吏的女儿五千多人进入宫中挑选,母女们在宫中号哭,哭声都传到了宫外。
夏季,四月己未日,晋国临淮康公荀顗去世。
这时,吴国左夫人王氏去世。吴王非常哀痛思念她,好几个月都没有走出宫门,丧葬的礼仪极为盛大。当时何氏因为是太后的缘故,宗族之人行事非常的骄横跋扈。吴王舅舅的儿子何都相貌和吴王相似,民间有谣传:“吴王已经死了,现在继位的是何都。”会稽郡又有谣传:“章安侯孙奋应当做天子。”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为坟墓打扫清理杂草。临海太守奚熙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信,非议国政;郭诞只上报了奚熙的书信内容,却没有上报那些妖言。吴王发怒,便下令将郭诞逮捕入狱,郭诞对此十分恐惧。功曹邵畴说:“有我在,太守您担忧什么?”于是就到官吏那里自首说:“我在本郡任职,地位居于朝廷高官之列,对于那些闲言碎语,本来就不是事实,我痛恨这种丑恶的传言,不忍心听到看到,因此想要包容掩盖这些事,所以不把它写在文书上,就想着能够安定人心、平息动荡不安的局势,好让这些传言自行消失。所以郭诞屈从我的意见,沉默着听从了我的话。这件事的过失,实际上是因为我。我不敢逃避死罪,所以向有关部门认罪。”随即就自杀了。吴王于是赦免了郭诞的死罪,并把他送到建安去造船。另外派遣他的舅舅三郡督何植去收捕奚熙。奚熙见状,便发兵自卫,结果被他的部下所杀,并把首级送到了建业。吴王又下令将张俊车裂,又把他们都灭了三族。同时诛杀了章安侯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
秋季,七月丙寅日,晋国皇后杨氏去世。当初,晋武帝因为太子脑子不聪明,担心他不能胜任继承人的职责,常常私下里询问皇后。皇后说:“立太子是立年长的而不是立贤能的,这怎么能变动呢!”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是贵嫔,受到晋武帝的宠爱,皇后病重时,担心晋武帝立贵嫔为皇后,会导致太子地位不稳,就枕在晋武帝的膝上哭着说:“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品德美好,希望陛下选她来充实六宫。”晋武帝流着泪答应了。
随后,又任命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掌管选拔官吏十多年,每当有一个官职空缺,总是会选择有才能和资历适合的几个人,先启奏列出名单,等得到诏旨表明倾向后,再公开上奏。晋武帝所任用的人,有时并不是名单上排在最前面的,众人不了解内情,认为山涛选人时轻重任意,就把这事告诉了晋武帝,晋武帝却更加亲近爱护山涛了。山涛甄别选拔人才,都给他们写出评语再上奏,当时的人称为“山公启事”。
山涛向晋武帝推荐嵇绍,请求任命他为秘书郎,晋武帝下诏征召嵇绍。嵇绍因为父亲嵇康获罪,便隐居在家,想推辞不去就职。山涛对他说:“我为你考虑很久了,天地四季,尚且有消有长,何况是人呢!”嵇绍于是接受了任命,晋武帝让他担任秘书丞。
当初,东关之战失败后,晋文帝司马昭问僚属说:“近来这件事,谁该承担罪责?”安东司马王仪是王修的儿子,他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晋文帝发怒说:“你这司马是想把罪责推给我吗!”于是便把王仪拉出去杀了。王仪的儿子王裒为父亲死于非命而悲痛,便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地方官也多次举荐,但他都不接受。他从不面向西方就座(因为晋朝都城在西方),在父亲的墓旁搭建茅庐居住,早晚攀着柏树悲伤哭号,泪水沾在树上,树都因此枯萎了。读《诗经》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没有不反复流泪的,弟子们因此都不再读《蓼莪》这首诗。因为家里贫穷,他需要计算着人口耕种田地,估量着自己的需要养蚕;有人馈赠他东西,他不接受;有人帮助他,他也不允许。学生们偷偷地帮他割麦子,王裒就把麦子扔掉,他到死都没有去做官。
对此,司马光说:从前舜诛杀了鲧,而禹却侍奉舜,是不敢废弃天下至公之道的。嵇康、王仪,都是无罪而死,他们的儿子不在晋朝做官是可以的。嵇绍如果没有在荡阴的忠诚表现,大概免不了要受到君子的讥讽吧!
此时,吴国大司马陆抗病重,就给吴王上奏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地处长江上游,面临着两个方向的敌人。如果敌人乘船顺流而下,速度快如流星闪电,就不能依靠其他部队的救援来解救危急了。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不只是边境被侵犯的小祸患。我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部边境时上书说:‘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说容易防守,却也容易失守。如果失守,不只是失去一个郡,荆州也就不再属于吴国了。如果那里有危险,应当倾尽全国之力去争夺。’我先前请求驻扎三万精兵,可是主管官员循守常规,不肯派兵前往。自从步阐叛乱以后,兵力损耗更加严重。如今我所统领的千里之地,对外要抵御强大的敌人,对内要安抚各少数民族,而现有的士兵,总共才几万人,再加上长期战乱,导致他们疲惫不堪,难以应对突发变故。我愚昧地认为,各位亲王年幼,不要动用兵马而妨碍国家要务;另外,黄门宦官设立招募军队的名额,士兵百姓为了逃避劳役,纷纷逃亡去投靠他们。臣请求陛下特下诏书,挑选检阅军队,把躲在宦官那里的士兵全部调出来,补充到边境经常受到敌人攻击的地方,使我所统领的兵力能够达到八万人,省去其他事务,集中力量防备抵御敌人,或许可以没有祸患。如果不这样做,实在令人深深忧虑啊!我死了以后,请求把西方边境的事务托付给可靠的人。”陆抗去世后,吴王就让他的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他的军队。陆机、陆云都擅长写文章,在当时名声很大。
当初,周鲂的儿子周处,体力超过常人,但为人不拘小节,乡里人都把他当作祸害。周处曾问父老说:“如今时节和顺、年成丰收,可人们却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父老叹息道:“三害不除,有什么可快乐的!”周处说:“什么是三害?”父老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龙,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周处说:“如果所担忧的只是这些,那我能除掉它们。”于是便进山寻找老虎,并将其射杀;接着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并杀死了它。随后,他又跟随陆机、陆云学习,专心读书,磨砺操守和品行,过了一年,州府纷纷征召他去做官。
八月戊申日,晋国将元皇后安葬在峻阳陵。随后,晋武帝和群臣除去丧服,穿上吉服,博士陈逵提议,他认为:“如今所实行的,是汉朝皇帝的权宜之制;太子没有参与国家事务,自然应当服满丧期。”尚书杜预认为:“古代天子、诸侯的三年之丧,开始时同样穿齐衰、斩衰之服,安葬后就除去丧服,在居丧的地方静居,心怀哀悼直到丧期结束。所以周公不说高宗服丧三年而说他静居,这是服心丧的记载;叔向不讥讽周景王除去丧服,而讥讽他宴饮作乐太早,表明安葬后应当除去丧服,却不能违背静居哀悼的礼节。君子对于礼仪,只是重在内心的坚守罢了。礼仪并非指玉帛之类的东西,守丧难道就是指穿丧服吗!太子外出则安抚军队,在朝则监理国家,不能说没有事情,应当在卒哭之后除去丧服,而以静居的方式完成三年丧期。”晋武帝听从了杜预的意见。
对此,司马光说:规矩是用来规范方圆的,然而平庸的工匠没有规矩,就无法制成方圆之物;丧服是用来表达哀戚之情的,然而平庸的人没有丧服,就难以激发哀戚之情。《诗经·素冠》正是为此而作。杜预巧妙地曲解《经》《传》来附合人情,论辩确实很有技巧,但我认为不如陈逵的话质朴实在。
九月癸亥日,晋国任命大将军陈骞为太尉。
杜预因为孟津渡口地势险要,请求在富平津建造黄河桥。议论的人认为:“殷、周的都城都在附近,经历了圣贤之人却没有造桥,就是因为一定不能建造的缘故。”杜预坚持请求建造。等到桥建成后,晋武帝就带领百官亲临视察,然后举杯向杜预劝酒说:“如果没有你,这座桥建不起来。”杜预回答说:“如果不是陛下圣明,我也无法施展技巧。”
这一年,邵陵厉公曹芳去世。当初,曹芳被废黜迁到金墉城时,太宰中郎陈留人范粲穿着素服拜别送行,悲哀之情感动了周围的人。随后他就开始称病不出门,假装疯狂不说话,睡在自己的车上,脚不踩地。子孙有结婚、做官的大事,就秘密咨询他,合他心意的,他神色不变;不合心意的,他就睡眠不安,妻子儿女由此知道他的意思。他的儿子范乔等三人,都放弃了学业,断绝人事往来,在家中侍奉他养病,足不出乡。
随后,吴国接连三年发生大瘟疫。
公元275年
春季,正月戊午朔日,晋朝大赦天下,改年号。
吴国挖掘土地时得到一把银尺,上面有刻文。吴王因此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天册。
吴国中书令贺邵,中风后不能说话,离职了几个月,吴王怀疑他是装病,就把他逮捕关押到酒窖里,拷打了上千次,他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吴王就用烧红的锯子锯断了他的头,并把他的家属迁徙到了临海郡。又诛杀了楼玄的子孙。
夏季,六月,鲜卑族拓跋力微又派他的儿子沙漠汗入朝进贡,沙漠汗将要返回时,幽州刺史卫瓘上奏请求留住他,又秘密用金钱贿赂鲜卑各部落的首领,挑拨他们与沙漠汗的关系。
秋季,七月甲申晦日,发生了日食。
冬季,十二月丁亥日,晋朝追尊宣帝司马懿的庙号为高祖,景帝司马师为世宗,文帝司马昭为太祖。
本年,发生了大瘟疫,洛阳城中死亡的人以万计数。
公元276年
春季,令狐丰去世,他的弟弟令狐宏继位,杨欣讨伐并斩杀了令狐宏。
这时,晋武帝生病,病得很重,等到痊愈后,大臣们都前来祝贺。晋武帝便下诏说:“每当想到因瘟疫而死去的人,我就感到万分悲痛。怎能因为我一个人的康复,就忘记百姓的艰难呢!”于是拒绝了所有前来送礼祝贺的人。
当初,齐王司马攸受到晋文帝的宠爱,晋文帝每次见到司马攸,总是抚摸着座位呼唤他的小名说:“这是桃符的座位啊!”司马攸好几次差点被立为太子。晋文帝临终时,向晋武帝讲述了汉朝淮南王、魏国陈思王的事,悲伤落泪,拉着司马攸的手交给晋武帝。太后临终时,也流着泪对晋武帝说:“桃符性子急躁,而你作为兄长又不够慈爱,我如果不在了,恐怕你不能容他,因此我把他托付给你,希望你不要忘了我的话!”到晋武帝病重时,朝廷内外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攸身上。司马攸的妃子是贾充的长女,河南尹夏侯和对贾充说:“你的两个女婿,与皇上的亲疏关系相同。立继承人应当看德行。”贾充没有回答。司马攸向来厌恶荀勖和左卫将军冯紞的谄媚行径,荀勖就让冯紞劝说晋武帝:“陛下前些日子生病不见好转,齐王受到公卿百姓的拥戴,太子即使想退让,又怎么能避免灾祸呢!应当把齐王遣回封国,以安定国家。”晋武帝暗中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调任夏侯和为光禄勋,并剥夺了贾充的兵权,但贾充的地位待遇没有改变。
吴国发生施但之乱时,有人在吴王面前诬陷京下督孙楷说:“孙楷没有及时出兵讨伐贼寇,恐怕怀有二心。”吴王多次责问他,征召他担任宫下镇、骠骑将军。孙楷自己疑虑恐惧,夏季,六月,便带着妻子儿女前来投奔晋朝;晋朝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秋季,七月,吴国有?对吴王说:“临平湖从汉末就淤塞了,听老人们说:‘这湖淤塞,天下就乱;这湖开通,天下就太平。’近来这湖无缘无故忽然开通了,这是天下将要太平的意思,这也是吴国的君主将要进入洛阳的吉祥征兆啊。”吴王以此询问奉禁都尉历阳人陈训,陈训回答说:“我只能够观察云气,不能通晓湖的开塞之事。”退下后告诉朋友说:“君主进入洛阳,是将有战败投降之事,根本不是吉祥的征兆啊。”
有人献上刻有“皇帝”二字的小石碑,说是在湖边得到的。吴王因此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天玺。
吴国湘东太守张咏不缴纳算缗钱,吴王便派人到他任职的地方将他斩首,并把他的首级在各郡示众。会稽太守车浚为人公正清廉,有政绩,正遇上郡中干旱饥荒的时候,就上奏请求国家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吴王认为他是在收买人心,便派人将他斩首示众。尚书熊睦稍微劝谏了几句,吴王就用刀环将他砸死,导致熊睦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