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18章 羊祜怀柔伐吴策,王濬楼船下益州

第118章 羊祜怀柔伐吴策,王濬楼船下益州(2 / 2)

八月己亥日,晋国任命何曾为太傅,陈骞为大司马,贾充为太尉,齐王司马攸为司空。

吴国历阳山有七处洞穴并列,洞穴中呈黄红色,民间称之为石印,有传说:“石印封闭,天下就太平;石印开启,天下就动乱。”历阳县令上报说石印开启了,吴王就派使者用太牢之礼进行祭祀。使者造了高梯登上历阳山,用红漆在石头上写道:“楚地是九州的边缘,吴地是九州的都会。扬州之士,将做天子,传四代后,太平开始。”使者返回后把这事报告给了吴王。吴王听后非常高兴,就封历阳山神为王,同时大赦天下,并改明年年号为天纪。

冬季,十月,晋国任命汝阴王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都允许他们开设府署征召属官,礼仪与三司相同。

羊祜上疏请求讨伐吴国,他说:“先帝向西平定巴、蜀,向南与吴国、会稽地区讲和,希望天下能得以休养生息。但吴国又背弃盟约,使边境战事再次兴起。天命虽然是上天授予的,但功业必须靠人来完成,若是不大举出兵扫灭吴国,那么兵役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平定蜀国之时,天下人都认为吴国应当一同灭亡,从那以后,已经十三年了。谋划的人虽然很多,但做决定的应当是君主。凡是凭借险阻得以保全的,都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如果力量不均、强弱悬殊,即使有险阻,也不能保全。蜀国作为一个国家,地势不是不险要,人们都说一个人持戟守卫,一千人也攻不进去。但到进兵的时候,却连像篱笆一样的阻碍都没有,我军乘胜席卷而下,直达成都,汉中各城,都像鸟栖息一样不敢出战,他们不是没有战斗的决心,实在是力量不足以抵抗我军罢了。等到刘禅请求投降,各营堡就都瓦解溃散了。如今长江、淮河的险阻不如剑阁,孙皓的残暴超过刘禅,吴人的困境比巴、蜀地区更严重,而我晋国的兵力比过去强盛。不在这个时候平定天下,反而据守险要与吴国对峙,使天下人被征战戍守所困扰,经历盛衰变化,这是不能长久的。现在如果率领梁州、益州的军队水陆并进,荆州、楚地的军队进逼江陵,平南、豫州的军队直指夏口,徐州、扬州、青州、兖州的军队一同会师秣陵,以吴国一隅之地对抗天下的军队,势必会兵力分散,各处都急于防备。再命令巴、汉的奇兵趁其空虚出击,只要一处被攻破,就会引起全局震动,即使有智谋的人也不能为吴国谋划了。吴国凭借长江立国,东西数千里,所要抵御的地区广大,从来没有安宁的时候。孙皓放纵任性,与下属互相猜忌,将领在朝廷上受到怀疑,士兵在民间受到困苦,他们都没有保全国家的计策和坚定的意志;平常的时候,就有离去的想法,一旦大军兵临城下,必定会有响应的人,最终不能齐心协力拼死抵抗,这是可以预知的。吴人的习俗是急躁但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武器不如中原,只有水战是他们的优势,但一旦进入他们的境内,长江就不再是他们的屏障了,他们回军据守城池,就失去了长处而暴露了短处,无法与我们对抗。我军深入进军,人人有拼死的决心,吴人内心惶恐,各自有离散的念头,这样,用兵用不了多长时间,必定能攻克吴国。”晋武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但还没能采纳。当时晋武帝向给事中樊建询问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情况,说:“我偏偏不能得到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来辅佐我吗?”樊建叩首说:“陛下知道邓艾的冤屈却不能为他伸冤,即使得到诸葛亮,恐怕也会像冯唐所说的那样,有人才而不能任用啊!”晋武帝笑着说:“你这话触动了我的想法。”于是任命邓艾的孙子邓朗为郎中。

丁卯日,晋国立杨氏为皇后,同时大赦天下。皇后是元皇后的堂妹,美丽且有妇德。晋武帝当初聘娶她时,皇后的叔父杨珧上表说:“自古以来,一门出两位皇后,没有能保全家族的,臣请求把这道表收藏在宗庙里,将来如果我的话应验了,也能以此免祸。”晋武帝答应了他。

十二月,晋国任命皇后的父亲镇军将军杨骏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尚书褚略、郭弈都上表说杨骏器量狭小,不能担当国家重任,但晋武帝不听。杨骏骄傲自满,胡奋对杨骏说:“你依仗女儿就更傲慢了吗!遍观前代,与天子结亲的,没有不灭门的,只是早晚的事罢了。”杨骏说:“你的女儿不也在天子家吗?”胡奋说:“我女儿只是你女儿的婢女罢了,怎么能影响到家族的兴衰呢!”

公元277年

春季,正月丙子朔日,发生了日食。

随后,晋朝册立皇子司马裕为始平王;庚寅日,司马裕去世。

三月,晋朝平虏护军文鸯统领凉州、秦州、雍州的各路军队讨伐树机能,并将其击败,各部落胡人二十万人前来投降。

夏季,五月,吴国将领邵顗、夏祥率领部众七千多人前来投降晋朝。

秋季,七月,晋朝中山王司马睦因招引逃亡的人而获罪,被贬为丹水县侯。

随后,有彗星出现在紫宫星区。

卫将军杨珧等人建议,认为:“古代分封诸侯,是为了护卫王室;如今各位王公都在京城,不符合作为王室屏障的意义。此外,异姓将领驻守边疆,应当让皇室亲戚参与其中。”晋武帝于是下诏,将诸王按封邑户数多少分为三等,大的封国设置三军共五千人,中等封国设置二军共三千人,小的封国设置一军一千一百人;担任都督的诸王,各自把封国迁到靠近自己都督区域的地方。八月癸亥日,晋朝调扶风王司马亮为汝南王,出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琅邪王司马伦为赵王,督邺城守事;勃海王司马辅为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因东莞王司马伷在徐州,便改封他为琅邪王;汝阴王司马骏在关中,就改封他为扶风王;又改封太原王司马颙为河间王,汝南王司马柬为南阳王。司马辅是司马孚的儿子;司马颙是司马孚的孙子。那些没有官职的王公,都遣送回了自己的封国。各位王公留恋京城,都流着泪离去。晋武帝又封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

异姓大臣中有大功的,都封为郡公、郡侯。封贾充为鲁郡公,追封王沈为博陵郡公。改封巨平侯羊祜为南城郡侯,羊祜坚决推辞不接受。羊祜每次被授予官职爵位,常常多番避让,他的真心向来显着,所以在分封的惯例之外特被允许推辞。羊祜先后侍奉两代君主,执掌重要职权,凡是谋划商议的事情及对政策的修改建议,都会把草稿烧掉,世人无从知晓,经他推荐而升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被他所举荐。他常说:“在朝廷上接受官职,却到私人家里去感谢恩德,这是我不敢做的事。”

这时,兖州、豫州、徐州、青州、荆州、益州、梁州发生大水灾。

冬季,十二月,吴国夏口督孙慎入侵江夏、汝南,劫掠一千多家后离去。晋武帝下诏派侍臣责问羊祜不追击讨伐的原因,并且想把荆州治所迁移。羊祜说:“江夏距离襄阳八百里,等知道贼兵入侵的消息后,贼兵已经离开好几天了,步兵怎么能追得上呢!使军队劳累来免除自己的责任,这不是我的心意。从前魏武帝设置都督,大抵都和州治相近,是因为军事形势上利于聚合而不利于分离。而在边疆地带,面对一来一往的侵扰,只是谨慎防守罢了。如果轻易迁移州治,贼兵出没无常,也不知道州治应该设在何处才合适。”

这一年,晋朝大司马陈骞从扬州入朝,以高平公的身份被罢免职务。

吴王因为会稽人张俶多次告发他人,便对他十分宠信,屡次升迁他至司直中郎将,封他为侯。张俶的父亲是山阴县的小吏,知道张俶品行不端,就上奏说:“如果任用张俶为司直,他若有罪,请求不要牵连我。”吴王答应了他。张俶上表请求设置弹曲二十人,专门负责纠察检举违法之事,从此官吏百姓各自凭着爱憎互相告发,监狱里人满为患,朝廷上下一片喧嚣。张俶大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骄横奢侈、凶暴专横,事情败露后,父子二人都被车裂处死。

这时,晋朝卫瓘遣送拓跋沙漠汗回国。自从沙漠汗入晋作为人质后,拓跋力微可汗身边的儿子们大多得到宠爱。等到沙漠汗返回后,各部落首领一起诬陷并杀害了他。不久,拓跋力微病重,乌桓王库贤因亲近可汗而掌权,他收受了卫瓘的贿赂,想扰乱各部落的团结,于是在庭院里磨斧子,对各部落首领说:“可汗怨恨你们进谗言杀害太子,想把你们的长子全都抓起来杀掉。”各部落首领因此十分恐惧,都四散逃走。拓跋力微因忧虑而去世,享年一百零四岁。他的儿子悉禄继位,拓跋氏的国家从此衰落。

当初,幽州、并州都与鲜卑接壤,东边有务桓,西边有力微,他们常常成为边境的祸患。卫瓘秘密用计谋离间他们,务桓投降,力微死去。朝廷嘉奖卫瓘的功劳,封他的弟弟为亭侯。

公元278年

春季,正月庚午朔日,发生了日食。

司马督东平人马隆上奏说:“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戎各族失和,必定会失败。”夏季,六月,杨欣与树机能的党羽若罗拔能等人在武威交战,战败而死。

弘训皇后羊氏去世。

羊祜因病请求入朝,到了京城后,晋武帝让他乘坐辇车进入宫殿,不用行跪拜礼就坐下。羊祜当面陈述讨伐吴国的计策,晋武帝很是赞赏。因为羊祜生病,不宜多次进宫,就又派张华去询问他具体的谋划。羊祜说:“孙皓暴虐到了极点,如今可以不战而胜。如果孙皓不幸去世,吴人另立贤明的君主,即使有百万大军,长江也难以越过,将会成为后患啊!”张华对此深表赞同。羊祜说:“能实现我志向的,就是你了。”晋武帝想让羊祜卧床统领各位将领,羊祜说:“夺取吴国不一定需要我亲自前往,只是平定之后,应当劳累陛下费心治理罢了。功名方面,我不敢自居。如果事情成功,应当委派贤能的官员去治理,希望陛下慎重选择合适的人选。”

秋季,七月己丑日,晋朝将景献皇后安葬在峻平陵。

这时,司州、冀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发生大水灾,螟虫损害了庄稼。晋武帝下诏询问主管官员:“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百姓,才能让他们渡过灾难呢?”度支尚书杜预上疏,他认为:“如今的水灾,东南地区尤为严重,应当下令兖州、豫州等各州保留汉代的旧池塘,除了修缮用来蓄水之外,其余的都挖开排水,让受灾的百姓能充分获取鱼、菜、螺、蚌等水产,这是眼前能每天供给百姓的好处。水退之后,被淤泥填平的田地,每亩能收获几钟粮食,这又是明年的好处。典牧官掌管的种牛有四万五千多头,不用于耕种驾车,甚至有到老都没穿过鼻子(没被使用)的,把它们可以分给百姓,让他们赶上春耕;谷物成熟之后,再向他们收取租税,这又是几年以后的好处。”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百姓依靠这些措施获得了利益。杜预在尚书任上七年,修改完善各种政务,多得数不清,当时的人称他为“杜武库”,说他样样精通,无所不有。

九月,晋朝任命何曾为太宰;辛巳日,任命侍中、尚书令李胤为司徒。

吴王忌恨比自己强的人,侍中、中书令张尚是张纮的孙子,为人能言善辩、反应敏捷,谈论时常常能超出吴王的见解,吴王对此积怨已久。后来吴王问:“我喝酒能和谁相比?”张尚说:“陛下有饮百觚的酒量。”吴王说:“张尚知道孔丘没有称王,却把我和他相比。”于是发怒,下令将张尚逮捕。公卿以下一百多人,到宫里叩头,请求免除张尚的罪过,张尚得以减罪免死,被送往建安去造船,不久就被杀害了。

冬季,十月,晋朝征召征北大将军卫瓘为尚书令。当时,朝廷内外都知道太子昏庸愚蠢,不能胜任继承人的职责,卫瓘常常想陈述意见却没敢说出来。恰逢在陵云台陪侍宴会,卫瓘假装喝醉,跪在晋武帝的床前说:“我想有所启奏。”晋武帝说:“你要说什么呢?”卫瓘想说又停下,这样反复了三次,于是用手抚摸床说:“这个座位可惜啊!”晋武帝领悟了他的意思,就假意说:“你真的喝醉了吗?”卫瓘从此便不再说这件事。随后,晋武帝召集东宫所有属官,为他们设置宴会,并且密封了尚书省的疑难政事,让太子决断。贾妃非常害怕,便请求外人代为作答,引用了很多古代的道理。给使张泓说:“太子不学习,陛下是知道的,而回答的诏书引用了很多古代道理,陛下一定会追究代笔的人,反而会增加过错,不如直接按意思回答。”贾妃大喜,对张泓说:“你就为我好好回答,富贵以后和你共享。”张泓立即起草稿子,让太子自己抄写。晋武帝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先拿给卫瓘看,卫瓘心里却十分不安,众人这才知道卫瓘曾经说过有关太子的话。贾充秘密派人告诉贾妃说:“卫瓘这个老东西,差点败坏了你的家!”

此时,吴国人在皖城大规模屯田,想要谋划入侵晋朝。都督扬州诸军事王浑派遣扬州刺史应绰攻破了皖城,斩首五千级,焚烧了吴人积储的粮食一百八十多万斛,踏毁稻田四千多顷,烧毁船只六百多艘。

十一月辛巳日,太医司马程据献上雉头裘,晋武帝在殿前把它烧掉了。甲申日,下令宫廷内外,有敢献上奇技异服的,统统治罪。

本月,羊祜病重,推荐杜预代替自己。辛卯日,晋朝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去世,晋武帝哭得十分悲痛。这一天,天气严寒,晋武帝的眼泪沾在胡须鬓发上都结成了冰。羊祜留下遗嘱,不让把南城侯的印信放入棺木中。晋武帝说:“羊祜多年来坚决辞让爵位,生前辞让,死后仍留遗愿,如今就按他的本封(巨平侯)来办,以彰显他的高尚品德。”南州的百姓听说羊祜去世,就为他罢市,街巷里的哭声接连不断。吴国守卫边境的将士也为他哭泣。羊祜喜欢游览岘山,襄阳人就在那里为他建立石碑和庙宇,每年按时祭祀,看到石碑的人没有不流泪的,因此称它为“堕泪碑”。

杜预到任后,挑选精锐士兵,袭击吴国西陵督张政,并将张政大败。张政是吴国的名将,因没有防备而战败感到羞耻,所以没有把实情报告给吴王。杜预想离间他们,就上表把俘获的战利品还给吴国。吴王果然召回张政,并派遣武昌监留宪代替他。

十二月丁未日,晋朝朗陵公何曾去世。何曾生活供养丰厚,超过了君主。司隶校尉东莱人刘毅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晋武帝因为他是重臣,就没有追究。等到何曾去世,博士新兴人秦秀议论说:“何曾骄奢过度,名声传遍天下。宰相大臣,是百姓的表率,如果生前尽情放纵,死后又不受贬斥,王公贵人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谨按《谥法》,‘名与实不符叫缪,倚仗动乱肆意行事叫丑’,应当给何曾定谥号为缪丑公。”晋武帝下策书定谥号为孝。

紧接着,前司隶校尉傅玄去世。傅玄性情严厉急躁,每次上奏弹劾,有时正值日暮,他就手捧白简,整理好衣冠,激动得无法入睡,坐着等待天亮。因此贵族子弟都很恐惧,朝廷官署风气肃然。傅玄和尚书左丞博陵人崔洪交好,崔洪也清廉严厉、刚直不阿,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但背后不再议论,人们因此十分敬重他。

鲜卑人树机能长期成为边境祸患,仆射李憙请求发兵讨伐,朝廷议论都认为出兵是大事,小小的敌虏不值得担忧。

公元279年

春季,正月,树机能攻陷凉州。晋武帝对此十分后悔,临朝时叹息道:“谁能为我讨伐这个敌寇呢?”司马督马隆上前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我能平定他们。”晋武帝说:“要是你能平定贼寇,我为什么不任用你呢,只是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马隆说:“我希望招募勇士三千人,不问他们来自哪里,只率领他们向西进军,平定敌虏不在话下。”晋武帝答应了他。乙丑日,下诏任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公卿大臣们都说:“现有兵力已经很多了,不应另外设立奖赏招募,马隆是个小将,说的是狂妄的话,不值得相信。”但晋武帝不听。马隆招募能拉开四钧强弓、能挽起九石劲弩的人,立下标准进行测试。从早晨到中午,招到了三千五百人。马隆说:“人已经足够了。”又请求亲自到武库挑选兵器,武库令和马隆发生争执,御史中丞弹劾马隆。马隆说:“我将要在战场上拼命,武库令却把曹魏时的破旧兵器给我,这不是陛下派我讨伐敌寇的本意。”随后,晋武帝下令让马隆随意挑选兵器,还供给三年的军需物资,派他出发。

当初,南单于呼厨泉以哥哥于扶罗的儿子刘豹为左贤王,到魏武帝时分匈奴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左部帅。刘豹的儿子刘渊,年幼时就才智出众,拜上党人崔游为师,广泛研习经史。他曾对同学上党人朱纪、雁门人范隆说:“我常常为随何、陆贾没有武功,绛侯、灌婴没有文才而感到羞耻。随何、陆贾遇到汉高祖却不能建立封侯的功业,绛侯、灌婴遇到汉文帝却不能振兴学校的教育,这难道不可惜吗!”于是他同时学习军事。等长大后,他手臂像猿猴一样长,善于射箭,体力超过常人,身材高大魁梧。他作为人质留在洛阳,王浑和他的儿子王济都很器重他,多次向晋武帝推荐,晋武帝召见他并和他交谈,很是喜欢他。王济说:“刘渊有文武全才,陛下把东南的事情交给他,平定吴国不在话下。”孔恂、杨珧说:“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思一定不同。刘渊的才能确实少有能比的,但是不能委以重任。”到凉州失陷后,晋武帝向李憙询问将领人选,李憙回答说:“陛下如果真能调发匈奴五部的兵力,授予刘渊一个将军的名号,让他率领军队向西进发,树机能的头颅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砍下示众。”孔恂说:“刘渊如果真的砍下树机能的头颅,那么凉州的祸患才会更深呢。”晋武帝于是作罢。

东莱人王弥的家族世代都是俸禄二千石的官员,王弥有学问,有勇有谋,擅长骑马射箭,青州人称他为“飞豹”。但他喜欢行侠仗义,处士陈留人董养见到他后说:“你喜欢作乱,乐于制造祸患,如果天下发生变故,你就不会再做士大夫了。”刘渊和王弥关系友好,刘渊对王弥说:“王浑、李憙因为同乡的缘故了解我,常常称赞推荐我,这正好会成为我的祸患啊。”接着叹息流泪。齐王司马攸听说后,就对晋武帝说:“陛下不除掉刘渊,我担心并州不能长久安定。”王浑说:“大晋正要以信义安抚不同的民族,怎么能因为没有根据的怀疑就杀掉人质呢?这是多么不宽宏大量啊!”晋武帝说:“王浑说得对。”恰逢刘豹去世,便任命刘渊代替他为左部帅。

夏季,四月,大赦天下。

废除部曲督以下官员的人质制度。

吴国桂林太守修允去世,他的部曲应当分配给各位将领。督将郭马、何典、王族等人,是几代的旧军队,不愿意离别,恰逢吴主核查广州的户口,郭马等人趁着民心不安,便聚集部众攻打杀害了广州督虞授,郭马自封为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派何典攻打苍梧,王族攻打始兴。秋季,八月,吴国任命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执金吾滕修为司空。还没来得及授官,又改任滕修为广州牧,让他率领一万人从东路讨伐郭马。郭马杀死南海太守刘略,赶走广州刺史徐旗。吴主又派遣徐陵督陶浚率领七千人,从西路和交州牧陶璜一起攻打郭马。

吴国长出鬼目菜,生长在工匠黄耇家;长出买菜,生长在工匠吴平家。东观查阅图书,称鬼目菜为芝草,买菜为平虑草。吴主任命黄耇为侍芝郎,吴平为平虑郎,都授予银印青绶。

吴主每次宴请群臣,都让他们喝得大醉。又设置十个黄门郎作为司过,宴会结束后,各自奏报大臣们的过失,哪怕是眼神不敬、言语有误,没有不被举报的。严重的当即处死,轻微的记录在案作为罪过,有时被剥去脸皮,有时被凿出眼睛。因此朝廷上下人心离散,没有人愿意为吴主尽力。

益州刺史王濬上奏说:“孙皓荒淫残暴,凶狠叛逆,应当迅速讨伐他。如果一旦孙皓死去,吴国立一个贤明的君主,就会成为强大的敌人。我造船已经七年,船只每天都有腐朽损坏;我年纪七十岁了,离死亡没有多少日子了。这三件事一旦出现意外,讨伐吴国就难以实现了。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这个机会。”晋武帝于是下定决心讨伐吴国。恰逢安东将军王浑上表说孙皓想要北上,边境的守军都在戒备,朝廷于是又商议明年出兵。王濬的参军何攀奉命出使在洛阳,上奏说:“孙皓一定不敢出兵,应当趁着吴军戒备严密的时候,突然袭击容易攻取的地方。”

杜预上表说:“自从闰月以来,贼人只是下令戒备,下游没有军队西上。从情理和形势上推断,贼人的计策已经穷尽,兵力不能兼顾两头,必定会保住夏口以东的地区来苟延残喘,没有理由派很多兵力西上,使国都空虚。但是陛下误听传闻,就放弃了大计,放纵敌人而留下祸患,实在可惜啊。假使出兵会有失败,不出兵是可以的。如今事情已经有了安排,务必做到周密稳妥,如果能够成功,就开创了太平的基础;如果不能成功,也不过是耗费一些时间,何必吝惜而不试一试呢!如果要等到后年,天时人事,不能像现在这样,我担心讨伐吴国会更加困难。如今有万无一失的行动,没有失败的顾虑,我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不敢用含糊的见解来给自己留下后患,希望陛下明察。”过了一个月还没有得到回复,杜预又上表说:“羊祜不先和朝臣广泛商议,而秘密地和陛下共同实施这个计划,所以更使得朝臣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凡事应当用利害来比较,如今这次行动的好处有十之八九,而坏处只有十之一二,不过是没有功劳罢了。如果一定要让朝臣说出失败的情况,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因为计策不是自己提出的,功劳也不属于自己,又都以自己先前的言论失误为耻而固执己见。近来朝廷的事情无论大小,不同的意见纷纷而起,虽然是因为人心不同,但也是由于依仗恩宠而不考虑后患,所以轻易地表示不同的意见。自从秋天以来,讨伐贼人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如果现在中止,孙皓或许会因恐惧而想出对策,迁都武昌,进一步修缮长江以南的各城,把百姓迁到远方,使城池无法攻打,野外没有可掠夺的东西,那么明年的计划或许就来不及了。”晋武帝正在和张华下围棋,杜预的表章正好送到,张华推开棋盘拱手说:“陛下圣明威武,国家富裕,兵力强大,吴主荒淫暴虐,诛杀贤能之人。如今讨伐他,可以不费辛劳而平定,希望陛下不要迟疑!”晋武帝于是同意了。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负责计算漕运的物资。贾充、荀勖、冯紞争辩反对,晋武帝大怒,贾充摘下帽子谢罪。仆射山涛退朝后告诉别人说:“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宁了内部必定会有忧患,现在放弃吴国作为外部的威胁,难道不是良策吗!”

冬季,十一月,晋朝大规模讨伐吴国,派遣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出兵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兵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兵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兵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兵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人唐彬从巴、蜀出兵,东西各路军队共二十多万人。任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任命冠军将军杨济为他的副手。贾充坚决陈述讨伐吴国不利,而且自称年老体衰,不能担任元帅的职务。晋武帝下诏说:“你如果不去,我就亲自出征。”贾充不得已,于是接受了符节和黄钺,率领中军向南驻扎在襄阳,负责调度各路军队。

再说马隆,带着三千人向西渡过温水,树机能等人率领几万部众凭借险要地形抵抗。马隆因为山路狭窄,于是制造扁箱车,在车上装上木屋,边作战边前进,行军一千多里,杀伤了很多敌人。自从马隆西进以后,便音信断绝,朝廷很是担忧,有人说他已经战死。后来马隆的使者在夜里到达,晋武帝拍手欢笑,第二天早晨,就召集群臣说:“如果听从各位的话,就没有凉州了。”于是下诏授予马隆符节,任命他为宣威将军。马隆到达武威时,鲜卑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等人率领一万多部落前来投降。十二月,马隆和树机能大战,并将其斩杀,凉州于是平定。

这时,晋武帝下诏询问朝臣朝政的得失,司徒左长史傅咸上书,他认为:“国家和私人都不富足,是因为设置的官员太多。过去都督有四个,现在连同监军已经超过了十个;大禹划分九州,现在的刺史几乎比过去多了一倍;户口比汉代少了十分之九,而设置的郡县却更多了;凭空设立军府,动不动就有上百个,却对宿卫没有益处;五等诸侯,闲坐着设置官属;所有的供给,都出自百姓。这就是百姓贫困匮乏的原因。当今的紧急事务,在于合并官职、停止劳役,朝廷和地方都致力于农业生产而已。”傅咸是傅玄的儿子。当时又商议减少州、郡、县一半的官吏去从事农业生产,中书监荀勖认为:“减少官吏不如减少官员,减少官员不如减少事务,减少事务不如清心寡欲。过去萧何、曹参辅佐汉朝,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百姓才得以安宁统一,这就是所谓的清心寡欲。抑制浮夸的言论,简化公文,省略繁琐苛刻的规定,宽恕小的过失,对喜欢改变常规来谋取利益的人,一定要加以诛杀,这就是所谓的减少事务。把九卿的官职合并到尚书省,把兰台交给三公府,这就是所谓的减少官员。如果只是制定大致的条例,凡是天下的官吏都减少一半,恐怕文武百官,郡国的职责,繁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失职空缺,都必须重新恢复,有的反而会更加繁琐,也不能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