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17章 曹魏灭而晋室立

第117章 曹魏灭而晋室立(2 / 2)

这时,青、徐、兖三州发生大水灾。

晋武帝有灭吴的志向,壬寅日,便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让他镇守襄阳;任命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守临菑;任命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

羊祜安抚远近百姓,很得长江、汉水一带百姓的人心。他对吴人坦诚相待,讲究信用,投降的人想回去,都听任其便。他减少戍边巡逻的士兵,开垦了八百多顷农田。他刚到任时,军队没有够吃一百天的粮食,到了后期,竟有了够吃十年的储备。羊祜在军中,常常穿着轻便的裘衣,系着宽松的衣带,身上不穿铠甲,办公的地方,侍卫也不过十几人。

济阴太守巴西人文立上书说:“过去蜀地名臣的子孙流落到中原的,应该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官职,以安抚巴、蜀百姓的心,动摇吴人的期望。”晋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己未日,便下诏说:“诸葛亮在蜀地,竭尽心力,他的儿子诸葛瞻临难时为道义而死,他的孙子诸葛京应该根据才能安排官职。”又下诏说:“蜀将傅佥父子为他们的君主而死。天下的善举是一样的,难道会因为彼此对立而有所不同吗!傅佥的儿子傅着、傅募被没入奚官做奴隶,应该赦免为平民。”

晋武帝又任命文立为散骑常侍。蜀汉过去的尚书犍为人程琼,素有品德功业,与文立交情深厚。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就问文立,文立回答说:“我非常了解这个人,但他年近八十,性情谦逊退让,不再有当年的声望,所以没有向上禀报。”程琼听说后,就说:“文立可以说是不结党营私了,这就是我善待他的原因。”

秋季,九月,有彗星出现在紫宫星座。

冬季,十月,吴国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衡。

同月,晋朝封皇子司马景度为城阳王。

起初,汝南人何定曾经做过吴大帝的侍从,等到吴主即位,他自己上表称是先帝的旧人,就请求回到宫中任职。吴主任命他为楼下都尉,掌管买酒和粮食的事,他于是专擅威福;吴主信任他,把很多事情都托付给他。左丞相陆凯当面斥责何定说:“你看前后那些侍奉君主不忠诚、扰乱国政的人,难道有能寿终正寝的吗!你为什么专做奸邪之事,玷污君主的听闻!你应当自我悔改,否则,将要看到你遭受不测之祸。”何定听后,心里就对他产生了非常浓烈的怨恨之情。陆凯为国家竭尽心力,忠诚恳切发自内心,上表奏疏都针对事实不加掩饰。到他病重时,吴主派中书令董朝去问他有什么想说的,陆凯陈述“何定不可信任,应该授予他外任官职。奚熙是个小官,提出开垦浦里的田地,也不可听从。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以及我的族弟陆喜、陆抗,有的清白忠诚勤勉,有的资质才能卓越,都是国家的良辅,希望陛下多留意他们,并向他们询问时务,让他们各自为国尽忠,以弥补朝廷的一些过失。”贺邵是贺齐的孙子;薛莹是薛综的儿子;楼玄是沛人;滕修是南阳人。陆凯不久去世。吴主一向怀恨他的耿直,而且每天听到何定的谗言,过了很久,最终决定把陆凯的家属迁徙到建安。

随后,吴主派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丹杨人陶璜从荆州道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出发,都在合浦会合,然后去攻打交趾。

十二月,有关部门上奏说东宫向两位太傅行敬,礼仪却有不同。晋武帝说:“崇敬师傅,是为了尊道重教。怎么能说臣下不像臣下呢!于是便命令太子行跪拜礼。”

公元270年

春季,正月,吴国丁奉进军涡口,扬州刺史牵弘率军击退了他。

这时,吴国万彧从巴丘返回建业。

夏季,四月,吴国左大司马施绩去世。吴主任命镇军大将军陆抗统领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等地的军务,治所设在乐乡。陆抗因吴主处理政事存在很多缺漏,便上疏说:“臣听说,德行相当则人多的一方战胜人少的一方;力量相等则安定的一方制服危难的一方,这就是六国被秦吞并、西楚向汉屈服的原因。如今敌人所占据的地域,不只是关西地区、鸿沟以西的地方,而我国在外没有合纵连横的援助,在内也没有西楚那样的强盛,各种政务衰败,百姓未能安定。议论国事的人所倚仗的,只是以长江、高山为疆界的天然险阻;这乃是守卫国家的次要条件,并非有智慧的人所首先考虑的。臣每当想到这些,半夜里经常抚枕难眠,面对饭菜也忘记了进食。侍奉君主的道义,是敢于直言劝谏而不欺骗,臣恭谨地陈述十七条合时宜的建议,现奏请陛下知晓。”但吴主没有采纳。

李勖因建安道行军不利,便杀死了向导将领冯斐,然后率军返回。起初,何定曾经为儿子向李勖求婚,但李勖没有答应,何定便向吴主告发李勖无故杀死冯斐,擅自撤军返回,于是吴主诛杀了李勖和徐存,连同他们的家属一并诛杀,还焚烧了李勖的尸体。何定又让各位将领各自进献御犬,一只犬的价值达到几十匹细绢,拴狗的绳索价值一万钱,这些犬是用来捕捉兔子供宫廷厨房使用的。吴国人都把这些事归罪于何定,而吴主却认为他忠诚勤勉,并赐给他列侯的爵位。陆抗上疏说:“小人不明白事理,见识浅薄,即使让他们尽心竭力,也还是不能胜任其职,更何况他们向来心怀奸邪,并且爱憎之情变化无常呢!”但吴主不听从。

六月,戊午日,胡烈在万斛堆讨伐鲜卑秃发树机能,兵败被杀。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的扶风王司马亮派遣将军刘旗前去救援,刘旗观望不前。司马亮因罪被贬为平西将军,刘旗应当被斩首。司马亮却上疏说:“调度指挥的过错,责任在我,请求赦免刘旗的死罪。”晋武帝下诏说:“如果罪过不在刘旗,那么应当有承担罪责的人。”于是罢免了司马亮的官职。并派遣尚书乐陵人石鉴代理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讨伐秃发树机能。秃发树机能兵力强盛,石鉴命令秦州刺史杜预出兵攻打他。杜预认为敌人乘胜而来,战马肥壮,而官军粮草匮乏,应当合力大规模运输粮草,等到春天再进军讨伐。石鉴上奏说杜预拖延军机,就用囚车将杜预押送到廷尉,杜预以赎罪论处。不久,石鉴讨伐秃发树机能,最终也没能取胜。

秋季,七月,乙巳日,城阳王司马景度去世。

丁未日,晋国任命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镇守关中。

冬季,十一月,晋国立皇子司马东为汝南王。

此时,吴主的堂弟、前将军孙秀担任夏口督,吴主非常憎恶他,民间都传言孙秀将会被处死。恰逢吴主派遣何定率领五千士兵到夏口打猎,孙秀对此惊恐不安,便连夜带着妻子儿女、几百名亲兵前去投奔了晋朝。十二月,晋朝任命孙秀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

这一年,吴国大赦天下。

起初,魏人把南匈奴五部安置在并州各郡,让他们与中原百姓杂居;南匈奴人自称他们的祖先是汉朝皇帝的外孙,因此改姓刘氏。

公元271年

春季,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反叛,逃出了边塞。

豫州刺史石鉴因为攻打吴军时虚报斩杀敌军的人数而获罪,晋武帝下诏说:“石鉴身为大臣,是我所信任的人,却与下属共同造假,从道义上来说能这样吗!现在遣送他回故乡,终身不得再任用。”

吴国人刁玄伪造谶文说:“黄色的旗帜、紫色的车盖,出现在东南方,最终拥有天下的,是荆、扬地区的君主。”吴主相信了这话。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吴主就大规模的出兵,从华里出发,载着太后、皇后及后宫几千人,从牛渚向西进军。东观令华谮等人极力劝谏,吴主就是不听。行军途中遇到大雪,道路塌陷损坏,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一百人一起拉一辆车,冻得几乎要死,都纷纷说道:“如果遇到敌人,就倒戈投降。”吴主听到这些话,才下令返回。晋武帝派遣义阳王司马望统领中军二万人、骑兵三千人驻扎在寿春防备吴军,听说吴军撤退,就停止了军事行动。

三月丙戌日,巨鹿元公裴秀去世。

夏季,四月,吴国交州刺史陶璜袭击九真太守董元,并将他杀死;随后,杨稷任命自己的部将王素代替董元。

北地郡的胡人侵扰金城,凉州刺史牵弘率军征讨。各族胡人都起来叛乱,与秃发树机能一起在青山包围了牵弘,牵弘的军队战败,他本人也战死了。

起初,大司马陈骞对晋武帝说:“胡烈、牵弘都非常勇猛但没有谋略,而且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并不是安抚边疆的人才,这将会给国家带来耻辱。”当时牵弘担任扬州刺史,很多事情都不服从陈骞的命令,晋武帝认为陈骞是因为和牵弘不和才诋毁他,于是征召牵弘回朝,牵弘到了之后,不久又任命他为凉州刺史。陈骞私下里为此叹息,认为牵弘一定会失败。胡烈、牵弘两人果然失去了羌戎各族的信任,最终兵败身死,朝廷连年征讨,勉强才平定叛乱,晋武帝这才后悔当初没听陈骞的话。

五月,晋武帝立皇子司马宪为城阳王。

辛丑日,义阳成王司马望去世。

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从晋文帝时就受到宠信而掌权。晋武帝能成为太子,贾充出了很大力气,所以他在晋武帝时期更加受宠。贾充为人乖巧谄媚,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顗,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安平人冯紞结为党羽,朝廷内外的人都憎恶他们。晋武帝问侍中裴楷当前朝政的得失,裴楷回答说:“陛下接受天命,天下人都受到教化,现在之所以还不能和尧、舜的德行相比,只是因为贾充这类人还在朝廷任职罢了。应该招揽天下的贤人,共同弘扬治国之道,不应该向人显示出私情。”侍中、乐安人任恺,河南尹、颖川人庾纯都与贾充不和,贾充想解除他们在皇帝身边的职务,就推荐任恺忠诚正直,适合在东宫任职;晋武帝便任命任恺为太子少傅,但仍然保留他侍中的职位。恰逢秃发树机能在秦、雍地区作乱,晋武帝对此很是担忧,任恺就说:“应该派一位有威望、有谋略的重臣去镇守安抚那里。”晋武帝问:“爱卿觉得谁合适呢?”任恺趁机推荐贾充,庾纯也赞同。秋季,七月癸酉日,晋武帝任命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保留侍中、车骑将军的职位;贾充对此很是担忧。

此时,吴国大都督薛珝与陶璜等人率领十万军队,一起攻打交趾,交趾城中粮尽援绝,最终被吴军攻陷,杨稷、毛炅等人被俘。陶璜爱惜毛炅的勇猛健壮,想让他活下来,毛炅却图谋杀死陶璜,陶璜于是将他杀死。修则的儿子修允,活生生地剖开毛炅的肚子,并割下他的肝脏,还说:“看你还能作乱吗?”毛炅还在骂道:“遗憾没能杀死你们的孙皓,你父亲不过是条死狗!”王素想逃回南中,却被吴人抓获,九真、日南都投降了吴国。吴国大赦天下,任命陶璜为交州牧。陶璜讨伐并降服了夷獠各族,交州境内全部平定。

八月丙申日,城阳王司马宪去世。

接着,晋朝分益州南部的四郡设置宁州。

九月,吴国司空孟仁去世。

冬季,十月丁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十一月,刘猛侵扰并州,并州刺史刘钦等人打败了他。

贾充将要去镇守秦、凉二州,公卿大臣们在夕阳亭为他饯行。贾充私下向荀勖询问计策,荀勖说:“您身为宰相,却被一个人牵制,难道不觉得鄙陋吗!但这次出行,实在难以推辞,只有让您的女儿嫁给太子,这样不用推辞就能留下来了。”贾充说:“你说的对,但这事能托付给谁呢?”荀勖说:“我来试试看吧。”于是荀勖对冯紞说:“贾公要到远方去,我们这些人就要失势了。太子的婚事还没定下来,为什么不劝皇帝娶贾公的女儿呢!”冯紞也同意这个主意。起初,晋武帝打算娶卫瓘的女儿为太子妃,贾充的妻子郭槐贿赂杨皇后身边的人,让皇后劝说晋武帝,请求娶贾充的女儿。晋武帝说:“卫公的女儿有五点可取,贾公的女儿有五点不可取:卫氏家族贤良而且人丁兴旺,女儿美丽、高大、白皙;贾氏家族好嫉妒而且人丁不旺,女儿丑陋、矮小、黝黑。”皇后坚持为贾充的女儿请求,荀顗、荀勖、冯紞都称赞贾充的女儿极其美丽,而且有才华德行,晋武帝最终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留下贾充,让他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晋武帝真是脑子有问题,为儿子娶了那么一个女人,最终让她祸乱朝纲)

十二月,晋武帝任命光禄大夫郑袤为司空,郑袤坚决推辞不接受。

这一年,安乐思公刘禅去世。

这时,吴国任命武昌都督广陵人范慎为太尉。接着,吴国右将军司马丁奉去世。

吴国改明年的年号为凤凰。

公元272年

春季,正月,监军何桢讨伐刘猛,多次击败了他,又暗中用利益引诱刘猛的左部帅李恪,李恪杀死刘猛后投降。

二月辛卯日,皇太子迎娶贾妃。贾妃十五岁,比太子大两岁,生性嫉妒且多有权术欺诈,太子宠爱她却又害怕她。

壬辰日,安平献王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司马孚性情忠诚谨慎,宣帝执掌朝政时,他常常自我谦退。后来遇到废立君主的事情,他却从未参与谋划。景帝、文帝因司马孚是长辈亲属,也不敢强迫他。到晋武帝即位后,对他的恩宠礼遇格外厚重。元旦朝会时,晋武帝下诏让司马孚乘轿上殿,自己在台阶迎接拜见。就座后,又亲自捧着酒杯为他祝寿,就如同对待家人的礼节。晋武帝每次下拜,司马孚都跪下阻止。司马孚虽然受到尊崇宠爱,却不以此为荣,常常面带忧虑。临终时,还留下遗言说:“魏国有个正直的人,河内司马孚,字叔达,不是伊尹也不是周公,不是伯夷也不是柳下惠,立身行道,始终如一。应当用当季的衣服入殓,用朴素的棺材安葬。”晋武帝下诏赐给他东园制作的温明秘器(古代的一种葬具),各项礼仪都依照汉代东平献王的旧例。但司马孚的家人遵从他的遗愿,朝廷所赐的器物全都没有使用。

晋武帝和右将军皇甫陶讨论国事,皇甫陶和武帝争论起来,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治皇甫陶的罪,武帝说:“忠诚正直的言论,朕只怕听不到。郑徽越职胡乱上奏,这不是我的意思!”于是罢免了郑徽的官职。

夏季,汶山白马胡侵扰掠夺各部落,益州刺史皇甫晏想讨伐他们。典学从事蜀郡人何旅等人劝谏说:“胡夷互相残杀,本来是他们的常性,根本算不上大患。现在盛夏出兵,加上雨季将要到来,必定会有瘟疫,应该等到秋冬再谋划这件事。”可皇甫晏不听。胡人康木子烧香说出兵必定失败,皇甫晏认为他动摇军心,就把他杀了。军队到达观阪,牙门张弘等人因汶山道路险要,且害怕胡人的兵力,就趁夜作乱,杀死了皇甫晏,军中惊慌混乱,兵曹从事犍为人杨仓率兵奋力抵抗而死。张弘于是诬陷皇甫晏,说“他率领我们一起谋反”,所以杀了他,并把首级传送到京师。皇甫晏的主簿蜀郡人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听到消息后,就到洛阳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而张弘等人放纵士兵抢劫掠夺。广汉主簿李毅对太守弘农人王濬说:“皇甫侯出身儒生,有什么追求而要谋反呢!况且广汉和成都靠近,却隶属于梁州,是朝廷想用来控制益州的要害,正是为了防备今天这样的变故。现在益州有叛乱,也是本郡的忧患。张弘是个小人,众人都不依附他,应该立即出兵讨伐,不能错失时机。”王濬想先上奏请示,李毅说:“杀害主官的叛贼,罪恶极大,应当不拘泥于常规,有什么可请示的!”王濬于是发兵讨伐张弘。晋武帝下诏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攻打张弘,成功将他斩首,并诛灭三族。随后,晋国封王濬为关内侯。

起初,王濬担任羊祜的参军,羊祜很了解他。羊祜哥哥的儿子羊暨说王濬“为人志向远大但奢侈,不能专任,应该有所约束”。羊祜说:“王濬有大才,会实现他的愿望,一定可以任用。”后来王濬改任车骑从事中郎。王濬在益州,明确树立威信,蛮夷大多归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晋武帝和羊祜暗中谋划讨伐吴国,羊祜认为伐吴应该借助上游的地势,便秘密上表请求留下王濬再次担任益州刺史,让他训练水军。不久又加授他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

晋武帝下诏让王濬解散屯田兵,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船。别驾何攀认为“屯田兵不过五六百人,造船不能很快完成,后面的还没造好,前面的已经腐朽了。应该召集各郡的士兵合计一万多人来建造,年底就能完成。”王濬想先上奏等待批复,何攀说:“朝廷突然听说要召集一万士兵,必定不会同意;不如自行召集,假如被驳回,功夫已经做成,形势也让朝廷无法阻止。”王濬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命令何攀负责建造战船和兵器。于是建造大舰,长一百二十步,能容纳两千多人,用木头建成城郭,并筑起了望楼,开通四面的门,舰上都能骑马往来。当时造船的木屑顺江而下,吴国建平太守吴郡人吾彦捞起漂流的木屑报告吴主说:“晋朝必定有攻打吴国的计划,应该增加建平的兵力来堵塞要害之处。”可吴主不听。吾彦于是用铁锁横断长江水路。

王濬虽然接受朝廷的命令招募士兵,却没有虎符;广汉太守敦煌人张斅逮捕了他的从事并上报。随后,晋武帝召张斅回朝,并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秘密上奏却要直接逮捕从事?”张斅说:“蜀、汉地势偏远,刘备曾凭借这里割据。我擅自逮捕,还觉得处罚轻了。”晋武帝听后,也认为他说得对。

壬辰日,晋国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晋国任命贾充为司空,侍中、尚书令、领兵的职务依旧保留。贾充和侍中任恺都受到晋武帝的宠信重用,贾充想独揽名利权势,因而忌恨任恺,于是朝廷官员各自依附一方,派系纷争不断。晋武帝知道后,便召贾充、任恺在式乾殿宴饮,并对他们说:“朝廷应该统一,大臣应当和睦。”贾充、任恺听后,各自下拜谢罪。不久,贾充、任恺因为武帝已经知道却没有责备,所以行事更加无所顾忌,两人表面上互相尊重,内心的怨恨却更深了。贾充于是推荐任恺担任吏部尚书,任恺觐见武帝的机会变少,贾充便趁机和荀勖、冯紞一起诬陷他,任恺因此获罪,被罢官闲居家中。

八月,吴主征召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步阐世代驻守西陵,突然被征召,自认为是失去了职位,并且害怕有人进谗言陷害。九月,步阐便占据西陵城向晋国投降,另派侄子步玑、步璿到洛阳作为人质。晋武帝下诏任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任交州牧,封为宜都公。

冬季,十月,辛未日初一,发生日食。

此时,敦煌太守尹璩去世。凉州刺史杨欣上表奏请敦煌令梁澄兼任太守。功曹宋质擅自废黜梁澄,上表提议让议郎令狐丰担任太守。杨欣派兵讨伐宋质,结果被宋质打败。

吴国陆抗听说步阐反叛,便立刻派遣将军左弈、吾彦等人讨伐他。晋武帝得知消息后,便派遣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迎接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率领步兵出兵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领水军攻打建平,来救援步阐。陆抗命令西陵各军修筑严密的包围圈,从赤谿一直到故市,对内用来围困步阐,对外用来抵御晋军,昼夜催促,仿佛敌人已经到来,士兵们都为此感到困苦。众将领劝谏说:“现在应当趁着三军的锐气,猛攻步阐,等晋军的救兵到来时,一定可以攻克西陵,何必修筑包围圈,来耗费士兵百姓的力量呢!”陆抗说:“这座城池地势险要坚固,粮食又充足,而且所有防御的器具,都是我过去规划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不可能很快攻克。晋军到来而我们没有防备,到时内外受敌,我们凭什么抵御他们呢!”众将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想让众人信服,就听任他们攻打一次,结果果然没有获利。包围圈的防御工事刚完成,羊祜的五万军队就到了江陵。众将领都认为陆抗不应该去西陵,陆抗说:“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假如敌人占领了江陵,一定守不住,损失会很小。如果晋军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各夷族都会骚动,那祸患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奔赴西陵。

起初,陆抗因为江陵以北,道路平坦,便命令江陵督张咸修筑大坝蓄水,逐渐淹没平坦的土地来断绝敌人入侵和叛乱的路径。羊祜想利用大坝拦截的水用船运粮,扬言要破坝来让步兵通行。陆抗听说后,就让张咸立刻毁掉大坝。众将领都很困惑,就多次劝谏,但陆抗不听。羊祜到了当阳,听说大坝已毁,就改用船运粮为车运粮,因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十一月,杨肇大军到达西陵。陆抗命令公安督孙遵沿着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抵御徐胤,陆抗自己率领大军凭借包围圈对抗杨肇。将军朱乔的营都督俞赞逃到杨肇那里。陆抗说:“俞赞是军中的老官吏,知道我们的虚实。我常常担心夷兵平时训练不够,如果敌人攻打包围圈,一定会先攻打这里。”当天夜里就调换了夷兵,都用精兵把守。第二天,杨肇果然前来攻打原来夷兵驻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箭石如雨般落下,射的杨肇的士兵死伤不断。十二月,杨肇无计可施,只好连夜逃跑。陆抗想追击他,又担心步阐积蓄力量伺机偷袭,兵力不足以分用,于是只是擂鼓告诫士兵,好像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士兵听后非常恐惧,都脱下铠甲四散逃跑。陆抗派轻装的士兵追击,杨肇的军队大败,羊祜等人都率军返回。陆抗于是攻克西陵,诛杀步阐以及同谋的将吏几十人,都诛灭三族,其余请求赦免的有几万人。随后,陆抗就率军向东返回乐乡,脸上没有半点骄傲的神色,谦虚平和像往常一样。吴主加封陆抗为都护。羊祜因罪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免官为平民。

吴主攻克西陵后,自认为得到上天的帮助,因此志向更加远大,就让术士尚广占卜夺取天下的事,尚广回答说:“吉利。庚子年,青色的车盖会进入洛阳。”吴主听后很高兴,但不施行德政,专门谋划兼并天下的事情。

贾充和朝廷官员宴饮,河南尹庾纯喝醉了,和贾充争执起来。贾充说:“你父亲年老,你不回去供养,简直是没有天地良心!”庾纯说:“高贵乡公在哪里呢?”贾充听后又羞又怒,便上表请求辞职;庾纯也上表弹劾自己。晋武帝下诏免去庾纯的官职,还让五府评定他的善恶。石苞认为庾纯贪恋官职而忘记亲人,应当除去名籍,齐王司马攸等人认为庾纯在礼律上没有违背之处。武帝下诏听从司马攸的建议,又任命庾纯为国子祭酒。

吴主去华里游玩时,右丞相万彧和右大司马丁奉、左将军留平密谋说:“如果到了华里不回来,国家大事重要,我们不得不自己把他接回来。”吴主对此颇有耳闻,因万彧等人是旧臣,便隐忍没有发作。这一年,吴主趁着宴会,用毒酒给万彧喝,传酒的人暗中减少了酒里的毒药。又给留平喝毒酒,留平察觉后,服用其他药物解毒,这才得以不死。万彧自杀;留平忧愤,一个多月后也死了。吴主将万彧的子弟迁徙到庐陵。

起初,万彧请求选拔忠诚清廉的人来补充身边的职位,吴主任命大司农楼玄为宫下镇,掌管殿中事务。楼玄端正自身、率领下属,依法行事,回答问题恳切直率,吴主渐渐就变得不高兴了。中书令兼太子太傅贺邵上疏劝谏说:“近年来,朝廷官员混乱,真假混淆,忠良之人遭到排挤,诚信的大臣被伤害。因此正直的人放弃原则,平庸的大臣苟且谄媚,揣摩君主的意思迎合旨意,各自追逐时势。人们持有违背常理的评价,士人说出诡诈的言论,于是使清流变得浑浊,忠臣闭口不言。陛下身处九天之上,深居在百里宽的宫殿里,话一出口就风行天下,命令一下就如影随形。亲近宠信谄媚的大臣,每天听到的都是顺耳的话,将会认为这些人确实贤能,天下已经太平。臣听说振兴国家的君主乐于听到自己的过错,荒乱的君主乐于听到对自己的赞誉;听到过错的君主,过错日益减少而福运到来,听到赞誉的君主,赞誉日益减损而灾祸降临。陛下用严厉的刑法禁止直言,贬黜贤能的人来堵塞劝谏的言路,在宴饮之间稍有不慎,就可能性命不保,做官的人以退职为幸事,居住在都城的人以离开为福气,这实在不是保全宏大的基业、光大道德教化的做法。何定本是奴仆小人,自身没有品行才能,而陛下喜爱他的谄媚,让他作威作福。小人谋求进身,必定会进献奸邪的利益。近来何定擅自兴起劳役,征发江边的守兵去驱赶麋鹿,导致老弱之人挨饿受冻,大小之人怨恨叹息。《左传》说:‘国家兴盛时,把百姓看作婴儿;国家灭亡时,把百姓当作草芥。’如今法令禁令变得苛刻,赋税徭役更加繁重,宦官、近臣到处兴风作浪,而地方长官害怕获罪,便残酷地对待百姓来完成任务。因此人力不能承受,家家户户妻离子散,悲叹的声音,损伤了和谐的气氛。现在国家没有一年的储备,家庭没有一个月的积蓄,而后宫之中不劳而食的人有一万多。另外,北方的敌人还在注视着我们,窥伺国家的盛衰,长江的天险,不能长久依赖,如果我们不能坚守,一根芦苇就能渡过来。希望陛下巩固根基、强化根本,割舍私情遵从道义,那么成康之治就能兴起,圣祖的福运就能昌盛了!”吴主对此深为怨恨。

于是吴主身边的人一起诬陷楼玄、贺邵,说这两人在相遇时,就停住脚步交头接耳大笑,诽谤朝政,结果两人都被责问。楼玄被送往广州,贺邵原本官复原职。不久又把楼玄迁徙到交趾,最终杀了他。过了很久,何定的奸邪污秽之事败露,也被处死。

羊祜从江陵回来后,致力于推行恩德信义来安抚吴人。每当两国交战,都约定日期再战,不做偷袭的打算。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羊祜就给他们喝醇厚的酒,让他们说不出话来。羊祜出兵行进到吴国境内,割了谷物作为军粮,都计算所侵占的数量,送去绢帛偿还。每当在长江、沔水一带会集部众打猎,常常只在晋国境内,如果禽兽先被吴人打伤而被晋兵捕获的,都会送还给吴人。于是吴国边境的百姓都心悦诚服。羊祜和陆抗在边境相对,双方使者常常往来。陆抗送给羊祜酒,羊祜毫不怀疑地喝了;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就把成药送给他,陆抗立即服用。有人劝谏陆抗,陆抗说:“难道有下毒害人的羊叔子吗!”陆抗告诉戍边的士兵说:“对方专门施行恩德,我们专门施行暴虐,这是不交战而自己屈服啊。各自保卫分界就行了,不要追求小利。”吴主听说两国边境和睦相处,就责问陆抗,陆抗说:“一个城邑、一个乡郡都不可以没有信义,何况大国呢!臣不这样做,正是彰显对方的恩德,对羊祜没有损害。”

吴主采纳众将领的计谋,多次侵犯掠夺晋国边境。陆抗上疏说:“从前夏桀罪恶多端而商汤用兵,商纣荒淫暴虐而周武王出兵。如果没有那样的时机,即使是大圣人,也应该养精蓄锐保全自己,不可轻举妄动。如今不致力于务农富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官员,明确升降制度,谨慎施行刑罚奖赏,用道德教诲百官,用仁爱安抚百姓,却听任将领们追求名声,穷兵黩武,一动就耗费数以万计的物资,搞得士兵疲惫憔悴,敌人没有减少而我们已经深受其害了。如今争夺帝王的资本却贪图小利,这是臣子的奸计,不是国家的良策啊!从前齐、鲁交战三次,鲁人两次取胜,可是很快就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小势力不同啊。何况如今军队所攻克缴获的,弥补不了所丧失的呢?”但是吴主不听。

羊祜不依附结交朝廷中的权贵,荀勖、冯紞等人都非常憎恶他。羊祜的堂外甥王衍曾经到羊祜那里陈述事情,言辞非常清雅雄辩;羊祜不认可他的话,气的王衍拂袖而去。羊祜回头对宾客说:“王夷甫将要以盛名身居高位,然而败坏风俗、伤害教化的,必定是这个人。”等到攻打江陵时,羊祜依照军法要斩杀王戎。王衍是王戎的堂弟,所以两人都怨恨羊祜,言论中常常诋毁羊祜,当时的人为此还编了句话说:“二王当权,羊公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