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日这天,司徒刘恺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还赐予他千石俸禄,让他回家养老。
这时,辽西鲜卑的首领乌伦和其至鞬各自率领部众向度辽将军邓遵投降,总算是有点好事了。
癸酉日这天,朝廷就任命太常杨震为司徒。
这一年,有二十三个郡国发生了地震。
这时,太后的堂弟越骑校尉邓康,因为太后长期临朝听政,觉得家族势力过于强盛,就多次上书给太后,认为应当加强皇室的权威,削弱外戚的权力,他的言辞非常恳切,但是太后不听。邓康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了,太后就派内侍去探望他。派去的人原来是邓康家的婢女,她自称“中大人”,邓康听说后非常生气,就责骂了她。婢女对此怀恨在心,回去后就向太后报告,说邓康装病并且言辞不敬。太后听后,怒不可遏,就下诏免去了邓康的官职,还遣送他回乡,并断绝了与他的宗族关系。
起初,当煎种的饥五同族的大首领卢怱、忍良等一千余户留在允街,但他们首鼠两端,心怀不轨。
公元121年春季,护羌校尉马贤召见卢怱并将其斩杀,随后就派兵攻打他的部族,斩获两千余人,忍良等人则是逃出了塞外。
这时,幽州刺史巴郡人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人率兵攻打高句丽。高句丽王宫派他的儿子遂成诈降,趁机袭击玄菟和辽东,最后杀伤两千余人。
二月,皇太后病重。癸亥日这天,朝廷就宣布大赦天下。
到了三月,皇太后邓氏就去世了。还没等邓太后下葬,皇帝又提起之前的封赏决定,封邓骘为上蔡侯,赐他特进的尊位。丙午日这天,邓太后(谥号和熹皇后)就入土为安了。邓太后掌权这些年里,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的,外面又有四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国内还有盗贼闹事。每次听说百姓挨饿,邓太后就常常整夜睡不着觉,还带头缩减开支,救济受灾的百姓。也多亏了她,天下才重新安定下来,收成也慢慢变好了。
邓太后去世后,皇帝就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尚书陈忠向皇帝推荐了不少隐居的贤才和正直之士,比如颍川的杜根、平原的成翊世等人,皇帝都给他们安排了官职。这陈忠,是陈宠的儿子。说起来,邓太后还在掌权的时候,杜根就担任郎中这个官职,他和其他郎官一起上书,说:“现在皇帝已经长大了,该自己处理国事了。”这话可把邓太后给气坏了,于是她就命人把这些人装在布袋里,在大殿上活活打死。杜根其实当时没死,只是晕了过去,太后派人查看时,他就装死,一连三天眼睛里都长了蛆,这才骗过众人,最终逃了出去。之后他就躲在宜城山里,装扮成酒保的模样,这一躲就是十五年。成翊世也是因为劝太后把权力还给皇帝,结果被治了罪。现在皇帝把他俩召到公车署,让杜根做了侍御史,成翊世做了尚书郎。有人问杜根:“当年你受了那么大的罪,大家都非常同情你,你交的朋友也不少,为啥不找他们帮忙申诉,非要把自己弄得这么惨呢?”杜根说:“我在民间活动,也不算完全隐居,要是被发现了,会连累朋友家人,所以不敢拖累他们。”
戊申日这天,皇帝就追尊自己的生父清河孝王为孝德皇,生母左氏为孝德后,祖母宋贵人为敬隐后。当年,长乐太仆蔡伦受窦太后的指使,诬陷宋贵人,现在皇帝让蔡伦自己去廷尉那里认罪,蔡伦没办法,最后服毒自杀了。
到了夏天四月,高句丽又联合鲜卑侵犯辽东地区,辽东太守蔡讽带兵追到新昌,结果不幸战死。他手下的功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酺为了保护他,也都英勇牺牲了。
到了丁巳日这天,皇帝就尊封自己的嫡母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甲子日这天,乐成王刘苌因为骄横奢侈、荒淫无度,还违反法纪,最后被贬为芜湖侯。
己巳日这天,皇帝就下令让公卿大臣和各郡国的太守、国相,每人推荐一名有道德学问的“有道之士”。尚书陈忠担心皇帝刚下令鼓励大家提意见,而谏言的人说话太直接,皇帝会生气。于是他就上书劝皇帝:“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应该心胸宽广,像大山大湖容纳万物一样,敢于接受各种直言;忠诚的臣子也应该大胆进谏,不怕得罪人。以前,汉高祖能容忍周昌把他比作夏桀、商纣;汉文帝嘉奖袁盎批评他对待戚夫人的方式;汉武帝接纳东方朔对宣室殿用途的谏言;汉元帝宽容薛广德以自杀相逼的恳切劝谏。现在陛下推崇殷高宗的品德,学习宋景公的真诚,并且主动反思自己的过错,还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大家看到杜根、成翊世被陛下表彰,肯定会争着提建议。要是他们提的建议好,陛下就采纳;要是他们话说得难听了一些,陛下也应该宽容他们,这样才能显示出咱们朝廷是能够听进逆耳忠言的。要是有道之士提的建议特别好,陛下就应该对他们破格提拔,这样才能鼓励大家大胆说话。”皇帝看了奏疏后,就下诏提拔了有道高第士沛国人施延做侍中。
还有个事儿,汝南有个叫薛包的人,从小就品德高尚。他父亲娶了继母后,就看他不顺眼,非要把他赶走。薛包就天天哭着求父亲,不想离开家,结果被父亲打了一顿,他没办法,只好在屋外搭了个草棚住下,每天早上还进屋打扫。可是父亲还是很生气,又把他从草棚赶走了,薛包就到里门外搭棚,早晚都不间断地侍奉父母。过了一年多,父母也觉得愧疚,就把他叫回了家。等父母去世后,弟弟要分家产,薛包拦不住,就只好同意了。分财产时,他主动挑年老的奴婢,还说:“他们伺候我很久了,我不能抛弃他们。”又选了荒废的田地,还说:“这些地我年轻时种过,对它们有感情了。”他还挑了些破旧的器物,又说:“这些东西我用习惯了。”后来弟弟好几次把家产败光,薛包总是帮忙接济。皇帝听说了他的事迹后,便派人把他召到京城,想让他做侍中。可是薛包宁死不从,最后皇帝只好下诏,准许他退休回家,还按照对待毛义的礼遇,给了他优厚的待遇。
汉安帝小时候因为脑袋聪明,所以被邓太后选中立为皇帝。可等他长大后,就有些行为不检点了,渐渐就不讨邓太后的喜欢了。安帝的乳母王圣看出了这一点。当时邓太后把济北王、河间王的儿子召到京城,河间王的儿子刘冀长得一表人才,邓太后特别喜欢他,还让他留在京城,并把他过继给平原怀王当子嗣。王圣担心邓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哪天会把安帝给废了,所以就经常联合中黄门李闰、江京,在安帝面前说邓太后的坏话,久而久之,安帝心里就对邓太后产生了怨恨情绪。
邓太后去世后,宫里有个以前受过处罚的宫女,就心怀不满,于是就去诬告邓太后的兄弟邓悝、邓弘、邓阊,说他们曾和尚书邓访密谋废掉安帝,打算改立平原王刘冀为帝。安帝一听就火冒三丈,立马就让有关部门弹劾邓悝等人谋反。结果,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全部被废为平民。邓骘因为没参与这事,只是被免去了特进的头衔,最后遣返回老家;邓氏家族的人都被罢官,赶回了原籍,邓骘等人的财产和田地、宅院也都被没收了。邓访和他的家人被流放到了偏远的郡县。在郡县官员的逼迫下,邓广宗和邓忠就自杀了。邓骘被改封为罗侯,到了五月庚辰日这天,邓骘就和儿子邓凤绝食而死了。邓骘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也都自杀了;只有邓广德兄弟,因为母亲和阎皇后是姐妹,才得以留在京城。随后,安帝就任命耿夔为度辽将军,又把乐安侯邓康召回来当太仆。丙申日这天,平原王刘冀被贬为都乡侯,也被遣返回河间。刘冀回去后,就不再结交宾客,一直闭门不出,所以才躲过了灾祸。
早在邓太后刚被立为皇后时,太尉张禹、司徒徐防就想拉着司空陈宠一起上奏,请求追封邓太后的父亲邓训。但陈宠觉得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所以就和他们争论起来,吵了好几天也没个结果。后来邓训被追加了封号和谥号,张禹、徐防又约陈宠,让他们一起派儿子给虎贲中郎将邓骘送礼,但是陈宠没答应。所以,陈宠的儿子陈忠在邓氏家族掌权的时候,一直没得到重用。等到邓骘等人失势后,陈忠就当上了尚书,他就多次上书弹劾邓氏,最终让邓骘家族背上了重罪。
而大司农、京兆人朱宠,就觉得邓骘明明没罪却遭此大祸,所以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他就光着膀子,抬着棺材,上书为邓骘鸣冤。他在奏书里说:“我觉得和熹邓太后品德高尚、英明贤德,就像周朝的文母一样。她的兄弟们又忠又孝,一心为国家操心,是王室的重要依靠;当年迎立皇上,大功告成后,他们就主动隐退,还拒绝了封国、辞去了高位,以前皇后的家族,没有能比得上他们的。他们本应因为善良谦让得到善终,却被宫里宫女的一面之词陷害。这些人仅靠一张嘴就颠倒黑白,搅乱了国家的秩序。他们给邓骘等人定的罪没有真凭实据,也没经过正常审讯,就害得邓骘一家七口都死于非命,尸骨分散各地,就连冤魂都回不了家,这实在是违背天理、震动人心的事,全国上下都觉得十分惋惜。应该允许他们把尸骨迁回祖坟安葬,好好照顾留下的孤儿,让邓家有人祭祀祖先,告慰亡灵。”朱宠知道自己的言辞激烈,于是主动到廷尉那里投案自首。陈忠见状,就又弹劾朱宠。汉安帝就下旨把朱宠罢官,并让他回老家。不过很多百姓都为邓骘喊冤,汉安帝也慢慢回过神来,就责备了那些迫害邓氏家族的州郡官员,还允许把邓骘等人的尸骨运回北芒山安葬,邓骘的堂兄弟们也都能回到京城洛阳了。
随后,汉安帝就将嫡母耿贵人的哥哥牟平侯耿宝任命为了羽林左军车骑总监,并将祖母宋贵人之父宋杨的四个儿子全都封为了列侯,宋氏家族中担任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官的有十余人。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全都担任卿、校,统御皇家禁军。从此,汉安帝内宠的权势开始兴盛起来了。
汉安帝因为江京当年曾前往清河国驻京官邸迎接自己入宫即位,就认为江京有功,便将他封为了都乡侯,将李闰封为了雍乡侯,二人全都被提升为中常侍。此后,江京还兼任大长秋,并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以及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和王圣的女儿伯荣在内外活动,他们竟相显示奢侈和暴虐。伯荣能够出入皇宫,便专门干一些串通奸恶和传送贿赂的勾当。对此,司徒杨震就上书说:“我听说,君主执掌政权,以得到贤才为基本条件;治理国家,以铲除奸恶为主要任务。因此唐尧虞舜时代,都是俊杰之士当权,‘四凶’之类的恶人都遭到了流放,天下全都敬畏臣服,因此国家才能达到和睦兴盛的地步。现在朝廷里,那些真正具备《尚书》中所说“九德”的贤能之人没能得到重用,反倒是一群靠谄媚讨好上位的奸邪小人挤满了宫廷。皇帝的乳母王圣,出身低微,只是运气好有机会侍奉皇帝。虽说她照顾皇帝确实很辛苦,但这些年朝廷给她的赏赐和恩典,早就远远超过了她应得的回报。可她还是贪得无厌,根本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她还和宫外的人勾结起来,收受贿赂,替人办事,把朝廷上下搅得一团糟,这也损害了皇帝的圣明形象。老话说的好,女人和小人这种人,你亲近他们,他们就得意忘形;你疏远他们,他们就心怀怨恨,实在太难伺候了。陛下应该早点让乳母离开皇宫,让她到宫外去居住,同时切断她女儿伯荣和宫廷的联系,不许她在宫里宫外跑来跑去搞事情。这样既能彰显皇上的恩德,又能把事情处理得当,对朝廷和百姓都有好处。
这奏章呈上去后,汉安帝把它拿给乳母等人看,结果这些人看完都气得不行,对上书的人恨得牙痒痒。在这群人里,伯荣是最骄横奢侈、荒淫无度的。她和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通奸,之后刘瑰还娶了她。就因为这层关系,刘瑰不仅当上了侍中,还继承了刘护的侯爵。
对此,杨震就看不下去了,他又上书说:“按照老规矩,父亲死了,儿子应该继承爵位;兄长死了,就由弟弟继承爵位,这都是为了防止有人篡位。可我看到诏书说,让已故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继承爵位。但刘护的同母弟弟刘威还活得好好的呢!我听说,天子封赏爵位给有功劳的人,诸侯赏赐爵位给有德行的人。可刘瑰没功劳也没德行,就因为娶了乳母的女儿,一下子就当了大官、封了侯,这既不符合祖宗定下的制度,也违背了儒家的道理,搞得路上的百姓都议论纷纷,人心惶惶的。陛下应该以史为鉴,遵守帝王该有的规矩。”
尚书翟酺也上书说:“以前窦家、邓家得势的时候,权势大得让天下人都害怕。他们家里人同时兼任好几个官职,家里堆满了金银财宝,甚至敢干预皇帝的决策。可最后呢?一旦失势,就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到那时候,就算想当个普通人都不行!要是一个人不是靠慢慢积累去获得尊贵地位的,那这尊贵的地位很快就会失去;如果爵位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那么灾祸马上就会降临。现在外戚受宠的程度,功劳大得好像和天地一样,这可是汉朝开国以来从没见过的。陛下对亲戚们确实仁爱恩宠,但要是官爵权力都不在朝廷手里,全都落到私人手里,那不就是走窦家、邓家的老路吗?这多危险啊!这可是关系到皇位安稳的大事呀!以前汉文帝舍不得花一百金修露台,还用装奏章的黑布袋子做帷帐,有人就笑他太节俭,可他却说:‘我是替天下人守着财富,怎么能随便浪费呢?’可自从陛下亲政以来,时间还不长,赏赐的钱就已经数不清了。还把天下的财富都聚敛起来,送给那些没功劳的人,最后不仅把国库弄空了,百姓也被折腾得困苦不堪。要是突然发生什么意外,又得增加赋税,到时候百姓心里有怨气,国家就危险了。希望陛下多找找忠心的大臣,惩罚、疏远那些奸邪小人,克制自己的私欲,别只想着享乐和满足私人的恩情。想想那些亡国的皇帝是怎么丢掉天下的,再看看开国的皇帝是怎么得到天下的,这样才能消除灾祸,迎来丰年。”
可惜啊,不管是杨震还是翟酺的奏书,汉安帝看了之后,根本没当回事,完全不理会这些建议 。
这年秋天七月,朝廷换了年号,还来了一次大赦天下,很多犯人都因此得到赦免。
壬寅日这天,太尉马英去世了。
此时的烧当羌族的首领忍良等人心里不痛快,因为麻奴兄弟本是烧当羌正统,但校尉马贤没有好好地安抚他们,他们就拉上其他羌族部落,跑到湟中地区闹事,还攻打金城郡的各个县城。八月,马贤就带着先零羌族去反击,双方在牧苑打了一仗,结果马贤吃了败仗。随后,麻奴他们又在令居打败了武威、张掖两郡的军队,还拉着先零、沈氐等部落的四千多户人家,沿着山向西逃跑,一路抢到了武威。最后,马贤一直追到鸾鸟,劝降了好几千羌族人,麻奴没办法,只好往南退回了湟中。
甲子日这天,朝廷任命之前的司徒刘恺当了太尉。之前,清河国相叔孙光因为贪污被治罪,朝廷还加码,规定他子孙两代都不能当官。这会儿,居延都尉范邠也犯了贪污罪,朝廷想照着叔孙光的例子去处理。但刘恺不同意,他说:“《春秋》里讲,好事要惠及子孙,坏事只追究本人,这样才能让人学好。要是连贪官的子孙都禁入仕途,那就等于是罪加一等,会连累很多无辜的人,这可不是先王谨慎用刑的本意。”尚书陈忠也支持刘恺的意见。最后皇帝拍板:太尉说得对,于是就更改了对他的处罚。
就在这时,鲜卑首领其至鞬带兵攻打居庸关。九月,云中太守成严就带兵迎战,结果打输了,他的功曹杨穆为了保护他,最后两人都战死了。鲜卑人还把乌桓校尉徐常围困在马城。度辽将军耿夔和幽州刺史庞参得到消息后,就赶紧调集广阳、渔阳、涿郡的军队去救援,鲜卑人这才撤了兵。
戊子日这天,皇帝跑到卫尉冯石家里去玩,这一住就是十多天,就在那儿吃喝玩乐。临走还给了冯石好多赏赐,还让冯石的儿子冯世做了黄门侍郎,另外两个儿子也当了郎中。这冯石可不简单,他爷爷是阳邑侯冯鲂,他爸冯柱娶了显宗的女儿获嘉公主,冯石还继承了公主的爵位,成了获嘉侯。他特别会讨好皇帝,所以深得宠幸。在这期间,京城和二十七个郡国还遭遇了水灾。
到了冬天十一月,又有三十五个郡国发生了地震。紧接着,鲜卑人又跑去侵犯玄菟郡。
就在这时,尚书令祋讽等人上书说:“孝文皇帝定下丧礼制度,光武皇帝废除了官员守丧的旧例,这些制度都是典范,实在不应该更改,应该重新禁止大臣守三年丧。”可是尚书陈忠不同意,他反驳说:“高祖开国,萧何定规矩,那会儿大臣就有守丧的规定了,这是合情合理表达哀思。建武初年,天下刚打完仗,所以一切从简,大臣根本不能守丧,大家又一门心思地捞好处,很少有人守三年丧尽孝,礼义都快没了。陛下之前允许大臣守三年丧,这是天大的恩德。《孟子》说过,把对自家亲人的爱推及到别人身上,天下就能治理好。希望陛下能体谅臣子尽孝的心。”可宦官们不乐意了,最后陈忠的建议被晾在了一边。庚子日这天,朝廷又禁止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守三年丧。 袁宏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古代帝王教化百姓,都是顺应人性,现在朝廷破坏礼制、禁止守丧,这是违背人性的做法!
到了十二月,高句骊的王宫带着马韩、濊貊的好几千骑兵,就把玄菟郡给围了起来。夫馀王又派儿子尉仇台带着两万多人,和州郡的军队一起,把高句骊军队打得大败。这一年,高句骊的王宫去世,他儿子遂成继位。这时,玄菟太守姚光上书,想趁着王宫死了去攻打高句骊,大臣们大多觉得这事可行。但陈忠说:“王宫活着的时候那么难对付,姚光都没打赢,现在趁人家死了去打,这实在不地道。应该派使者去吊唁,顺便谴责他们之前的过错,并赦免他们,争取让新王归顺。”皇帝听了陈忠的建议,放弃了攻打计划。
汉安帝后面又会做出什么事呢?我们下章接着说。
祝天下的学子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