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刚才讲得太好了!我能问问您关于……”
“林医生,您什么时候能来办场正式讲座啊?”
……
人群越聚越多,嘈杂的声音、闪烁的拍照灯、几乎要戳到脸上的手机镜头,让林远志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迫感。
他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拿着筷子的手已经放下,食欲全无。
“别挤!大家别挤!排队!注意秩序!”
谢英急得满头大汗,张开双臂试图阻拦汹涌的人流,但她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她赶紧拿出手机,焦急地呼叫学生会其他干部支援。
很快,几个穿着学生会马甲的高大男生赶了过来,奋力维持秩序,好不容易才将过于热情的学生们稍稍隔开一些。
谢英连连向林远志鞠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林医生,是我考虑不周,没想到会这样……他们太不礼貌了!”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摆了摆手“不怪你。我也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人认识我。”
他确实低估了自己在网络时代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中医这个相对封闭而又不大的圈子里。
谢英一边用身体挡着依旧试图靠近的人群,一边感慨道:“网络是没有地域之分的呀,林医生!你治愈那么多疑难杂症的报道,早就传遍了!不知道多少中医学子把你当做偶像和奋斗目标!可惜……我们还差得远呢。”
她看着林远志微微蹙起的眉头,脑中灵光一闪,压低声音:“林医生,其实……光是演讲,大家可能觉得隔靴搔痒。如果你不介意,现场为我们展示一下你辨证论治的过程,一边看病,一边讲解您的思路和用药道理……我想,这样的‘实战教学’,对大家的启发和震撼,肯定会比任何演讲都大!”
现场诊病?
林远志微微一怔。这无疑会将他置于更聚焦的灯光下,但也确实是打破“神话”、展现中医真实面貌的最直接方式。
他抬眼扫过周围那些充满渴望、好奇,甚至夹杂着几分审视的年轻面孔,沉吟了片刻。
与其被当做遥不可及的“偶像”追捧,不如让他们看看真实的、需要缜密思维和扎实功底的诊疗过程。
“可以。”他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却坚定,“你来安排吧。”
谢英闻言大喜过望:“太好了!我马上安排!”
在食堂的另一端,几个看起来像是高年级或研究生的男生聚在一起,远远地望着被簇拥的林远志,脸上带着怀疑和不屑。
“讲得是挺好听,就不知道是不是银样镴枪头?”
“就是,这种‘网红神医’,这几年还见得少吗?哪个不是吹得天花乱坠,最后还不是塌房?”
“记得前几年来的那个‘X大师’吗?在我们这讲得头头是道,粉丝无数,结果呢?去年不就被爆出来根本不会看病,全是团队包装的!”
“嘘……小声点。治病这东西,还得手底下见真章。光会说道理没用的。”
“等着,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吧……”
————
谢英的行动力极强。
她立刻在学生会的几个大群里发布了紧急通知:“紧急征集!现有常见病、但自行尝试中医调理效果不佳的同学,速速报名!林远志医生将进行小范围现场诊疗及思路讲解!限5人,速将简要病情发我筛选!”
消息一出,群里瞬间炸锅。
报名信息如雪片般涌来,短短几分钟内,竟有上百人响应!
谢英快速浏览着信息,根据病种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筛选出了五名同学,并一一通知到位。
“林医生,安排好了!我们半小时后,在李时珍楼202教室。”谢英安排好一切,对林远志说道。
当谢英和几位学生会干部护着林远志离开食堂,前往李时珍楼时,沿途吸引了更多好奇的目光。
学生们虽然没有再一窝蜂地围上来,但都自发地跟在后面,形成了一支不小的“随行队伍”,他们保持着距离,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眼神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林远志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感受着从四面八方投射来的目光,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成名”所带来的巨大关注度。
他知道,接下来的“现场诊症”,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演示,更是一场关乎他个人声誉、乃至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学子对中医看法的“考试”。
谢英在一旁低声介绍着筛选出的五位校友的大致情况:有长期痛经的女生,有反复口腔溃疡的男生,有过敏性鼻炎多年的,有胃脘胀痛不适的,还有一位失眠多梦的研究生。
林远志默默听着,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初步判断着可能的病机。
李时珍楼的轮廓渐渐清晰,202教室的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闻讯赶来的学生,教室里更是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