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楼202教室,人满为患。
讲台被临时布置成简易诊区,林远志端坐中央,面前只有一张课桌。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从前排一直挤到后门,过道都站满了人,后来的只能垫脚伸脖。
空气闷热。
学生会干部们如临大敌,手拉手组成人墙,不断低声呵斥,维持着脆弱的秩序,确保人群与讲台保持距离。
谢英举着手机,镜头稳稳对准林远志,记录着每一刻。
窃窃私语声像潮水般在教室后方涌动。
“装什么大尾巴狼,真当自己是神医现场教学了?”
“来的那几个人不会是学校安排的托儿吧?”
“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别又是老生常谈。”
……
林远志对这一切充耳不闻,他的世界只剩下眼前的病人。
他示意第一个学生上前。
那是个脸色苍白的女生,捂着腹部,眉头紧锁。
“你哪里不舒服?”
“林医生,我是痛经……量多,色暗,来时小腹坠痛,腰也酸得直不起来。”女生声音虚弱,“我自己试过很多方子,当归芍药散、艾附暖宫丸都吃过,效果不明显。我以为是血虚,或是宫寒,还怀疑跟之前阑尾炎手术有关,没手术前不这样,后来还试过少腹逐瘀汤,也没用。”
林远志示意她伸手,三指搭上腕部,片刻后看舌。
“脉弦细数,舌质偏暗。你这是肝血虚兼有郁热,手术伤络,略有瘀滞。之前思路单一了。”
他提笔边写边说:“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黄芩清郁热,当归、白芍柔肝养血,川断、桑寄生补肾强腰。因有手术史,舌暗,加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活血止痛。试试这个。”
女生看着药方,恍然大悟:“我只想着要么补血要么驱寒要么化瘀,没想到是合在一起!谢谢你林医生!”
台下顿时爆发出第一阵热烈而短暂的掌声和嗡嗡的议论声,许多人露出钦佩的神色。
第二个是个满脸痘疤的男生,语气烦躁:“我就是口腔溃疡,一年到头好不了几天!什么清胃散、知柏地黄丸、甘草泻心汤,连龙胆泻肝汤都试过,一点用都没有!现在全靠止痛药压着。”
林远志检查他口内溃疡,号脉,看舌。
“舌红苔薄黄,脉洪数,但重按无力。喜冷饮?口苦?便干?”
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说:“明显这是实热,但中焦有虚寒,虚阳浮越。单清热越清越虚。用黄连清胃汤,加干姜6克,肉桂3克,引火归元。”
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了一秒!
随即,质疑的低语声浪般掀起:
“加肉桂?火上浇油吧?”
“没听错吧?热症加热药?”
“啊,你确定加热药?”男生瞪大眼睛。
“对。清上温下。”林远志语气肯定。
谢英插话:“我好像看过类似医案,实热口疮,一开始用泻心汤没效果,后来改用泻心汤加肉桂反而好了。引火归元的思路!”
男生服气地点头:“受教了!”
……
第三个是个微胖男生,不停吸鼻子:“我这老毛病过敏性鼻炎十年,秋冬必犯,夏天吹空调也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书上的方子,玉屏风散、苍耳子散、小青龙汤通通都试过,实在不想喝了。”
林远志号脉看舌后问:“除了鼻炎,还有什么不适?”
“没胃口,吃东西没味道,有时干呕,头昏,睡不好。”
“舌淡苔薄白,脉缓。这是表阳虚,卫外不固。还记得《伤寒论》‘鼻鸣干呕’用什么方?”
“桂枝汤!”男生脱口而出,随即疑惑,“可桂枝汤是治感冒的啊?我这可以用吗?”
“异病同治。你这就是桂枝汤证的表虚不固。用桂枝汤加辛夷花、苍耳子通窍,差不多就可以了。”
男生愣住,随即用力点头:“啊!我怎么就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