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412章 公益节目《百姓问诊》

第412章 公益节目《百姓问诊》(1 / 2)

在AY市,有一档颇受普通民众欢迎的公益类节目,名为《百姓问诊》。

它的运作模式很特别:节目组设有热线电话,任何患有疑难杂症、在当地医院辗转难愈或诊断不明的百姓,都可以打电话求助。

节目组会派出志愿记者,进行实地采访,核实病情,将患者的痛苦与求医无门的困境制作成短片。

然后,节目组会主动带着这些病例资料,去寻访他们认为可能具备相应治疗能力的医生——无论是三甲医院的专家,还是民间的中医高手,牵线搭桥,旨在为患者节省盲目奔波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天,《百姓问诊》节目组的热线接到了一位母亲带着哭腔的求助。

她的女儿王小琴,今年十五岁。

母亲诉说,孩子从十岁开始,走路就摇摇晃晃,经常无故摔倒,当时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明确问题,吃药效果不佳。

到十三岁时,已经无法独立行走。

去年,他们倾尽所有,带孩子去了魔都最权威的医院,最终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一种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

住院治疗半年,花费巨大,却未见任何好转,无奈之下只能出院回家。

如今王小琴已完全辍学,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母亲在家照顾,家庭陷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之中。

节目组派出的是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当志愿记者,前往王小琴家中采访。

她亲眼目睹了令人心酸的一幕:王小琴瘦弱的身体完全无法支撑自己,去哪里都需要母亲艰难地背着或抱着,母亲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和眼中深藏的绝望,让小青深受触动。

她录制了详细的访谈和画面,查看医院诊断报告,确认病情属实。

回到节目组,小青将素材剪辑成一段感人至深的求助视频。

节目组首先将视频发往本地的各大医院专家群和医生交流群,希望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

半个月过去了,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医生回应。

这种罕见且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疗法的疾病,显然让许多专家望而却步。

无奈之下,节目组将这段视频公开发布在了节目的官方视频号上,面向社会公开求医。

视频一经发布,评论区迅速涌入大量留言,但内容却令人沮丧:

“我舅舅也得过这个病,二十几年了,现在只能躺床上,真的是无药可治……”

“连魔都的大医院都治不好,别折腾孩子了,省点钱买点好吃的吧。”

“这是世界性难题,属于不治之症,认命吧,别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唉,看着真可怜,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在一片悲观论调中,一条评论被顶了上来:“哎?那个神医林远志不是在我们安阳吗?节目组可以去问问他啊!”

这条评论下方立刻引发了激烈讨论:

“林远志?那个网红医生?营销出来的人设吧,这你也信?”

“就算是真的,他的号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怎么看得上?”

“节目组出面说不定能行吧?毕竟是为民请命。”

“拉倒吧,林远志再神也只是个中医,还能治基因病?这不是开玩笑吗?”

“我觉得可以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呗,万一有奇迹呢?”

看到这些评论,小青心里一动。

她虽然对林远志的传闻将信将疑,但眼下似乎这是唯一可能带来转机的线索。

她决定主动出击,亲自前往小林门诊,当面咨询林远志。

这天中午,小青趁着林远志门诊准备关门的间隙,找到了他。

她表明身份和来意,并将手机里王小琴的视频播放给林远志看。

林远志看完视频,画面中母亲背负女儿的艰辛和女孩眼中的无助,让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但他还是坚持原则:“小青,你的来意我明白。但我这里的规矩是,所有病人都必须通过预约系统挂号,不能加号,也不能留号。这对其他遵守规则排队的病人不公平。”

小青连忙说:“林医生,我理解您的原则。但您看这孩子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家里为了治病已经一贫如洗,根本不可能抢到号。您就破例一次,算是做公益行吗?”

林远志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视频定格里王小琴那苍白而渴望的脸庞,心中那份医者的柔软终究被触动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这样吧。你跟家属沟通一下,我可以上门出诊一次。但是,治疗过程绝对不能拍摄,我不希望这变成一场秀。”

小青闻言,喜出望外,几乎要跳起来:“真的吗?太好了!太感谢您了,林医生!我马上就通知小琴的家人!”

当天下午三点,节目组的车准时来到小林门诊外,接上林远志,前往王小琴家。

车子驶入一个老旧的小区,王小琴家就在一栋没有电梯的居民楼里,家境确实一般。

开门的是王小琴的母亲,一位面容憔悴、眼神却因期盼而熠熠生辉的中年妇女。

一见到林远志,她激动得语无伦次,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林医生!真的是您!我、我早就想去挂您的号了,可是真的抢不到啊!我都去您门诊门口转悠过好几次了,可我只能远远看着、我……”